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维准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屏蔽线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2831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7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屏蔽线槽,包括本体、盖子、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其实施方式为第一金属层位于本体内部,且位于本体的右上方位置有第一导线,第一导线与第一金属层连为一体;位于盖子内部有第二金属层,在盖子内部靠近第一导线的位置有第二导线,第二导线与第二金属层连为一体。在使用时,需要在线槽的末端通过外接的导线将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连接起来,再与大地连为一体。该装置通过小小的网状结构金属层,保护了线槽内的信号不被其他电磁信号干扰,使不同线槽之间的信号不会相互干扰,能够大大保证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保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所属电力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电磁屏蔽线槽
技术介绍
公知,各种电力电子系统里面对于信号的要求十分高,不能有任何的出错,否则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从而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对于信号的保真上人们普遍采用信号屏蔽,在信号线的表面多添加一层网状结构的金属层,从而形成信号屏蔽,防止外界的电磁干扰信号线内的信号,同时也避免了信号线内高频信号对外界的干扰,但是这个过程有时候效果并不是很好,比如当几根信号线相邻布置走线时,极易发生相互干扰,从而使信号传输成为电力电子工程上需要攻克的难题。电子信号在有线长距离传输上对于信号的防干扰要求十分高,否则信号衰减失真会非常严重。在排列布线时,一个线槽内常常布置几根相同频率的信号线,通过线槽可以使硬件布置显得规范,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线槽内信号线之间的相互干扰还是十分严重,有时候不得不使用十分昂贵的信号屏蔽线,线槽内的信号线会影响其他线槽内的信号线,从而对信号是一种破坏。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止信号相互干扰的简单装置,让不同线槽内的信号线不会相互影响,以取代现在全都通过导线采用信号屏蔽线,并且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的传统做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在线槽没有信号屏蔽功、不同线槽内的信号线会相互影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在线槽内添加网状金属层作为信号屏蔽层,来防止不同信号线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取代现在信号长距离传输有困难的现状,来达到通过小小的线槽解决大部分工程师对于信号保真的高要求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屏蔽线槽,其特征在于:本体、盖子、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市面上的线槽虽然形状不同,但是结构基本都分为两个部分,即所述的本体和盖子,所述的本体和盖子中间的空区域即为布置导线;本技术通过在传统的线槽内添加一层网状金属层,从而来给传统线槽具有强大的电磁屏蔽功能;如图所示,在本体和盖子的厚度中央沿着长度添加一层网状结构的金属层,其中本体内的为第一金属层,盖子内的为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分开,且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为单层即可,在位于本体的右上角的位置,与第一金属层相连的地方有一根较粗的导线,为所述的第一导线,第一导线在本体的右上角沿着本体的长度一直延伸,并始终与第一金属层连为一体;当盖子和本体合在一起时,位于盖子内部靠近第一导线的地方有第二导线,第二导线的位置以靠近第一导线为宜,第二导线沿着盖子的长度一直延伸,并始终与第二金属层连为一体,第二导线较粗;在使用该装置来屏蔽电磁干扰时,在线槽的末端,需要将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通过外接导线连接起来,再与大地连为一体,从而使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连为一体,并使它的电势为零;从而完成将线槽通过本体内的第一金属层和盖子内的第二金属层包裹起来,对信号线形成电磁屏蔽,同时也防止线槽内的信号线对其他线槽内的信号线形成干扰。作为优选,位于本体内的第一导线和位于盖子内的第二导线尽量靠近,从而在使用该装置时外接导线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连接变得容易。作为优先,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尽量粗一点,从而方便连接。作为优选,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为网状结构,和天线里面的信号屏蔽结构一样。作为优选,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使用一层即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防止不同线槽之间的相互干扰,防止外界对线槽内的信号线的干扰,操作简单,信号屏蔽效果显著,克服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远距离信号失真问题;网状结构的屏蔽层,可以节约金属使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磁屏蔽线槽的立体图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电磁屏蔽线槽的西南等轴测图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电磁屏蔽线槽的东南等轴测图的示意图。图中标号:1本体,2盖子,3第一金属层,4第二金属层,5第一导线,6第二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见图1、图2、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磁屏蔽线槽,包括本体1、盖子2、第一金属层3、第二金属层4、第一导线5、第二导线6 ;—般的线槽虽然形状不同,但是结构相同,都分为本体1和盖子2,本体1和盖子2合为一体,从而中间的空间为导线布置的空间;在传统的线槽基础上,通过添加一层网状结构金属层,对线槽形成一个屏蔽罩,从而线槽内的信号线和线槽外的信号不会相互干扰,线槽内的信号也不会被其他电磁信号所干扰,能够长距离地传输信号;位于本体1的内部中央有一层网状的金属层,即为第一金属层3,第一金属层3被本体1紧紧的包裹住,在本体1的右上角的位置,有一根较粗的导线,为第一导线5,第一导线5与第一金属层3连为一体,两者沿着本体1的长度延伸,两者被本体1紧紧的包裹住;位于盖子的中央有一层网状金属层,即为第二金属层4,在本体1和盖子2合在一起时,在盖子2上靠近第一导线5的位置,有一根较粗的导线与第二金属层4相连,即为第二导线6,第二金属层4和第二导线6紧紧的连为一体,沿着盖子2的长度延伸。第二金属层4和第二导线6被盖子紧紧的包裹住;第一金属层3和第二金属层4为单层网状结构;在使用该装置时,需要在线槽的末端将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通过外接的导线将两者连接起来,从而使第一金属层3和第二金属层4连为一体,从而对线槽形成一个完整的屏蔽罩,将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连接起来后,再通过外接导线与大地连接起来。本技术中的本体1和盖子2采用市面上各厂家所使用的塑料材料即可,不用改变,只需要在原有的线槽内添加一层网状结构的金属层即可,网状结构的金属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尽管本说明书较多地使用了本体1、盖子2、第一金属层3、第二金属层4、第一导线5、第二导线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的描述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或变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主权项】1.一种电磁屏蔽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盖子(2)、第一金属层(3)、第二金属层(4)、第一导线(5)、第二导线(6);本体(1)内的为第一金属层(3),盖子(2)内的为第二金属层(4),第一金属层(3)和第二金属层(4)为单层即可;在位于本体(1)的右上角的位置,与第一金属层(3)相连的地方有一根较粗的导线,为所述的第一导线(5);第一导线(5)在本体的右上角沿着本体的长度一直延伸,并始终与第一金属层(3)连为一体;当盖子(2)和本体(1)合在一起时,位于盖子(2)内部靠近第一导线(5)的地方有第二导线(6),第二导线(6)的位置以靠近第一导线为宜,第二导线(6)沿着盖子的长度一直延伸,并始终与第二金属层(4)连为一体,第二导线(6)较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屏蔽线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屏蔽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盖子(2)、第一金属层(3)、第二金属层(4)、第一导线(5)、第二导线(6);本体(1)内的为第一金属层(3),盖子(2)内的为第二金属层(4),第一金属层(3)和第二金属层(4)为单层即可;在位于本体(1)的右上角的位置,与第一金属层(3)相连的地方有一根较粗的导线,为所述的第一导线(5);第一导线(5)在本体的右上角沿着本体的长度一直延伸,并始终与第一金属层(3)连为一体;当盖子(2)和本体(1)合在一起时,位于盖子(2)内部靠近第一导线(5)的地方有第二导线(6),第二导线(6)的位置以靠近第一导线为宜,第二导线(6)沿着盖子的长度一直延伸,并始终与第二金属层(4)连为一体,第二导线(6)较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进李维准刘畅付天乙王基映
申请(专利权)人:李维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