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信号传送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243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信号线将登记待梯处呼叫信号的控制装置和各待梯处的信号授受装置连接,将待梯处按纽设定多个区段,由控制装置输出第一指令,来检测各区段内有无待梯处呼叫信号,信号授受装置收到第一指令后,便输出表示区段内有无呼叫信号的区段数据,该区段数据输入控制装置后,只对有呼叫信号的区段内的信号授受装置输出第二指令来检测有呼叫信号的楼层,收到第二指令的信号授受装置输出表示有呼叫信号的楼层是哪一层的楼层数据,控制装置收到该数据后,向信号授受装置输出呼叫信号登记灯的点亮信号。(*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送电梯信号的装置。例如,图6~图8是日本特开昭58-69685号公报发表的以往的电梯信号传送装置示意图,图6是总体电路图,图7是主要部分的电路框图,图8是动作说明图。图中,(1)是控制装置,它设置在电梯的机械室内,由微型计算机(以下简称为MCOM)构成,用来产生后面提及的时钟信号和基准信号,并登记待梯处和电梯箱内的呼叫信号;(2)是与控制装置(1)相连接的信号线群,包括信号线(3)、(4)、(5);(3)是传送按一定周期(例如500微秒)产生的时钟信号(3a)的信号线;(4)是传送待梯处呼叫信号(4a)的信号线;(5)是传送待梯处呼叫登记信号(5a)的信号线;(61)~(69)是1层~9层的待梯处按钮(省略了上行呼叫与下行呼叫的区别);(71)~(79)是显示1层~9层待梯处呼叫登记的待梯处呼叫登记灯;(81)~(89)是分别设置在1层~9层的存储装置,它与信号线群(2)、待梯处按钮(61)~(69)和待梯处呼叫登记灯(71)~(79)相连接;(91)是连接控制装置(1)和存储装置(81)的信号线,它传送在时钟信号(3a)的一个周期(包括短时间的延迟)内为高电平的基准信号(91a);(92)~(99)是分别连接在存储装置(82)~(89)之间的信号线,它们分别传送按时间顺序延迟的时钟信号(3a)的一个周期(包括短时间的延迟)内为高电平的基准信号(92a)~(99a)(图中省略了信号(95a)~(99a));(101)~(103)…和(111)~(113)…是D触发器(以下简称存储器);(121)~(123)…是“与”门。以往电梯的信号传送装置的构成如上所述,如果把时钟信号(3a)送至信号线(3),把基准信号(91a)送至信号(91),则存储器(101)Q端的输出信号(92a)在CL端输入信号(3a)的前沿时刻等于D端的输入信号(91a),因此,输出信号(92a)在基准信号(91a)变成低电平时的时钟信号(3a)的一个周期内为高电平。同样,如图8所示,基准信号(92a)~(94a)…按时间顺序延迟后成为高电平。因此,如果按下二层的待梯处按钮(62),当基准信号(93a)变为高电平时,则“与”门(122)的输出信号也变为高电平,于是,在信号线(4)上作为待梯处呼叫信号(4a)传送给控制装置(1)。另外,如果按下三层的待梯处按钮(63),当基准信号(94a)变为高电平时,则“与”门(123)的输出信号也变为高电平,于是,在同一信号线(4)上作为待梯处呼叫信号(4a)传送给控制装置(1)。通过上述顺序反复操作,即可得到待梯处按钮(61)~(69)的状态。当把规定的脉冲数作为时钟信号(3a)传送完毕时,所有的数据便可集中起来。这些信号由控制装置(1)进行处理,并作为待梯处呼叫信号进行登记。这样,登记过的待梯处呼叫登记信号(5a)由信号线(5)进行传送,从而对应于二层待梯处的存储器(112)的D端输入信号变为高电平。此时,由于存储器(112)的CL端输入信号即基准信号(93a)为高电平,所以Q端的输出信号变为高电平,并保持着该高电平。于是,二层待梯处呼叫登记灯(72)被点亮,表示待梯处的呼叫已登记了。这样,使用四条信号线便可接收和传送与楼层对应的信号。在上述的以往的电梯信号传送装置中,由于对待梯处按钮(61)~(69)的数据进行扫描,所以传送时间较长。也就是说,待梯处按钮的数量通常有2n-2个(n为楼层数)。例如,在64层的超高层电梯中,必须扫描126个待梯处按钮数据,若一个信号需要的传送时间为0.5毫秒,则传送这些待梯处按钮数据所需的处理时间为63毫秒。而且,除了待梯处按钮数据外,还有其他信息,例如向设置在各待梯处的表示电梯箱到达的到达预报灯传送的点亮信号,即使用同一信号线传送,由于对到达预报灯仍需要2n-2个数据,所以也必须63毫秒的处理时间。另外,如果再考虑传送待梯处呼叫登记灯(71)~(79)的点亮信号,则必须花费63毫秒×3=189毫秒的传送时间。此外,在待梯处还设置有显示电梯箱位置的位置显示器和方向灯等,如果考虑向它们传送的点亮信号,则从按下待梯处按钮(61)~(69)到点亮待梯处呼叫登记灯(71)~(79)之间的时间将变得很长(若小于0.1秒,人会感到是瞬时点亮的,但若大于0.1秒,就会有滞后感觉,感到不自然),因此,不实用。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可以用较少的信号线以较快的传送速度进行信号处理。换言之,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电梯的信号传送装置,即它在传送速度上与以往装置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更多的信号处理。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梯的信号传送装置,用信号线把登记待梯处呼叫信号的控制装置与各待梯处的信号授受装置连接起来,预先设定多个待梯处按钮组,由控制装置输出第一指令,用以检测在包括指定数量的待梯处按钮的区段内是否有待梯处呼叫信号,已输入该第一指令的信号授受装置便输出表示区段内有无呼叫信号的区段数据,若该区段数据输入控制装置,则控制装置便向有呼叫的区段的信号授受装置输出第二指令,以便检测有呼叫信号的楼层,已输入该第二指令的信号授受装置便输出表示哪一层有呼叫信号的楼层数据,收到该楼层数据的控制装置向信号授受装置输出呼叫登记灯的点亮信号。按照本专利技术,先检测区段内有无呼叫信号,然后,只对有呼叫信号的区段进行信号处理,而对无呼叫信号的区段则可节约信号处理时间。另外,这些信号处理是通过一条信号线进行的。附图的简单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信号传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总体框图,图2是图1中的控制装置的框图,图3是图1中的信号授受装置的框图,图4是信号内容图,图5是传送说明图,图6~图8是以往电梯的信号传送装置示意图,图6是其总体框图,图7是图6的主要部分的电路框图,图8是动作说明图。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由设置在机械室内的控制装置(200)、设置在各待梯处的信号授受装置(211)~(21n)和连接它们的一条信号线(201)构成,信号授受装置(211)~(21n)与待梯处按钮(61)~(6n)和待梯处呼叫登记灯、到达预报灯、位置显示灯等显示装置(311)~(31n)相连接。控制装置(200)由MCOM构成,包括CPU(200A)、存储器(200B)、称为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的并串联转换元件(200C)、将UART(200C)的输出信号送至信号线(201)的末级前置放大器(200D)和将信号线(201)的数据送入UART(200C)的接收机(200E)。信号授受装置(211)(其他信号授受装置也一样)由MCOM构成,包括CPU(211A)、存储器(211B)、UART(211C)、分别与信号线(201)相连接的末级前置放大器(211D)、接收机(211E)、输入电路(211F)和输出电路(211G)。输入电路(211F)与待梯处按钮(61)和楼层设定装置(411)相连接,该楼层设定装置用以输入设定信号授受装置(211)地址用的开关数据;输出电路(211G)与显示装置(311)相连接。在上述构成的电梯的信号传送装置中,图4所示的信号是通过信号线(201)按图5所示的时间序列进行授受的。图4的指令①~⑤分别由第1字节A和第2字节B构成,各字节A、B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梯的信号传送装置,包括对多个待梯处的待梯处呼叫信号进行登记控制和对其登记灯进行点亮控制的控制装置,通过信号线与设置在各待梯处的信号授受装置连接,同时上述信号授受装置与发出呼叫信号的多个待梯处按纽和按照上述控制装置的点亮信号而动作的上述呼叫信号登记灯相连接,上述控制装置与信号授受装置之间通过上述信号线进行信号授受,其特征是:具有设置在上述控制装置中的指命器和设置在上述信号授受装置中的应答器,其中指令器通过上述信号线输出第一指令,用来检测将上述待梯处按纽分为规定组数的指定区段内是否有上述待梯处呼叫信号发生,当收到对该第一指令进行应答而生成的表示区段内有无待梯处呼叫信号的区段数据的输入后,便通过上述信号线输出第二指令,用来检测该区段内有上述呼叫信号的楼层;应答器收到上述第一指令后,便生成上述区段数据来表示在区段内是否有发生上述呼叫信号的楼层,并通过上述信号线进行输出,当收到上述第二指令时,便生成待梯处数据来表示发生上述呼叫信号的楼层,并通过上述信号线进行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野纯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