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地坑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1371 阅读:9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地坑的电梯系统,它具有现有技术的车厢缓冲器和机器,其他的部件则在电梯车厢下面安装成可使电梯车厢移动至它与电梯间地板之间约有3英寸的间隙。上述的机器安装在电梯国厢上或安装在别处,车厢缓冲器则安装在通常的侧向间隙空间内。本电梯系统还具有一个可伸缩的护趾板,以使车厢底部到达离地板一定高度处。本电梯系统有利于改进电梯的用途而没有现有技术那样要挖掘地坑的缺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背景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特别有助于更新无电梯地坑的结构的电梯系统以及在不需要或不允许设置地坑的场合下的新结构。现有技术在电梯技术中,长期以来普遍要修建带有地坑的供电梯车厢上下移动的电梯升降间(也就是电梯井),上述的地坑是电梯升降间在电梯工作的最低设计高度下面的向下延伸,所述的最低高度可以是第一层楼面或地下室等。地坑的深度通常是从上述电梯车厢最低高度向下约4~5英尺,因此要挖大量土方,使建造成本显著提高。而且,地坑挖得越深,地坑区到达地下水面的可能性越大,从而使问题变复杂。在电梯系统是由现有结构改进而成的场合下,地坑的挖掘更为复杂,建造成本也越加提高。另外,地坑还占据了可作其他用途的空间,在电梯停在地下室上方一定高度上以及地坑位于上述地下室内的情况下更是这样。此时,对于地坑本身不需要特别挖掘,但是损失了一部分地下室空间,而且在常规系统中电梯不能下降到地下室的高度上。电梯系统通常需要地坑来安装车厢过限缓冲器和地坑滑轮,并为引入电梯车厢的护趾板提供空间,上述护趾板可长达两米,并且是刚性的。在此情况下,护趾板至少需要两米的空间,最好是更多一些空间,以便在电梯处于其最低点时不会撞击坑井的底部。当车厢在电梯间内向下太快连续移动的情况(一种过限情况)下,如果地坑内没有留够承接护趾板的充足空间,就会发生上述的撞击底部的情况。上述的限制已成为现有电梯技术一致的缺点,在日益提高占地成本和建造成本的年代,电梯技术必须采用无地坑电梯系统,以便建造新的电梯结构和对现有结构进行改进应用。本专利技术概述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无地坑电梯系统可以克服或减轻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通过消除通常所需要的地坑而使新的结构简化,并且由于不需要挖掘地坑而有利于对现有电梯结构进行改进。由于本专利技术不设置地坑,故必须将传统上安置在地坑内的部分进行移位或作其他的改进,以使电梯系统在车厢下面没有地坑空间的情况下有效地工作。本专利技术的无地坑电梯系统具有一个或多个所有电梯系统都必需有的设置在侧向间隙空间部分内的车厢缓冲器。该缓冲器在车厢发生过限情况下与车厢上的碰撞角铁相接触以抑制车厢的移动。由于车厢缓冲器不是装在车厢下面,故不需要车厢下的空间。另外,如果电梯绳索结构要用地坑滑轮时,最好将地坑滑轮设置在梁式结构导轨附近或该导轨之间,电梯的机器也不设置在车厢下方,而是设置在电梯间内的其他地方(例如车厢上、电梯间的塔架内、导轨之间或侧向间隙空间内)。电梯机器的安装位置不是关键性的,只要不安装在电梯车厢下面即可。本专利技术电梯系统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实质上不需要空间并且可在电梯车厢底面下自动地或人工操作地伸缩的护趾板。本专利技术电梯系统的各种特征的综合可以不挖地坑而安装电梯并给电梯技术带有巨大的好处。附图简述下面参看附图,在几个图中,用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无地坑电梯系统的透视图,示出电梯车厢处于第二高度,以便清楚地示出车厢缓冲器的一个位置和电梯间的整个地板;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梯车厢处于第一高度的另一个透视图;图3是具有呈展开状态的护趾板的电梯车厢之一部分的正视图;和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处于部分地缩入位置的护趾板的正视图。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电梯系统10具有一些体现本专利技术的并示于图1和2的基本部件。这些部件包括一个电梯车厢12,该车厢12由穿过中间框架16的至少一根(最好是两根)导轨14导引。电梯系统10还具有一个如图中所示固定在电梯车厢上的机器18和几个滑轮(下面还要说明)。电梯系统10还具有一个配重20,并在电梯车厢12来回工作的电梯间26的地板24上安装一个车厢缓冲器22,该缓冲器22位于正对车厢12底部的区域之外(该区域按其用途也称为电梯车厢的着陆区)。为了获得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并建成一个不带地坑的高效电梯系统,所有原先位于地坑内的常规部件都必须重新定位在容纳电梯车厢12的电梯间26周围的间隙空间内。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采用了图1和2所示的结构,从图上可以看出,两个车厢缓冲器22分别位于图中的前部和后部与电梯系统之侧向间隙空间相对应的位置,几乎隐藏在后导轨14的后面。还可以看出,在该间隙空间中还设置有在特定的绳索结构中所用的地坑滑轮30。要注意,上述的地坑滑轮不是本专利技术必需的部件,但是,如果要用的话,必须将它们设置在电梯车厢着陆区之外。至于车厢缓冲器22,很显然,由于它们不像常规的情况那样(在常规情况下只用一个缓冲器)设置在电梯车厢12的下方,故必须设置一个在过限情况下与车厢缓冲器相接触的表面,为此,按照与框架16呈固定关系设置一块碰撞角铁28。上述的碰撞角铁28最好由结构材料制成,并最好做成一种结构件,而且在该角铁28与车厢缓冲器22之间相接触而造成的过限情况下能承受电梯车厢12的全部载荷。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上述的碰撞角铁28由1/2英寸厚的钢件构成并以结构方式固定在框架16上。框架16像通常那样还具有与提升电梯车厢12用的缆索相连接的接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车厢缓冲器22约有18英寸高。在这种结构中,碰撞角铁22将构成一个位于电梯间26的地板24上方约21英寸处的挡件。因此,在碰撞角铁28与电梯缓冲器22之间将有3英寸的缓冲空间,这是有利的,因为在车厢越程很小的情况下,碰撞角铁28将不会与缓冲器22相接触,这样,当碰撞角铁28位于地板24上方的21英寸处时,电梯车厢12的底部最好停悬在地板24上方约3英寸处。另一个可能的地坑部件是地坑滑轮30。在受绳索结构控制的电梯系统中,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上述的地坑滑轮。按照本专利技术,在使用地坑滑轮的情况下,地坑滑轮一定不要设置在电梯车厢之下方。在附图中,一个地坑滑轮30是完全看得见的,而另一个地坑滑轮30则几乎完全被前导轨14遮住。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系统中,地坑滑轮30位于车厢12与导轨14之间的间隙区内。在此位置上,电梯缆索32容易对准,而滑轮30也不会限制车厢12向下移动。在属于本专利技术电梯系统的一种普通改型系统中的另一个部件是护趾板34。如前面所述,这种护趾板通常是刚性的,而且是长形的,因此在车厢12最底面的下方要有大的垂直间隙空间,在有地坑的电梯系统中,这种间隙空间设置在地坑内,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无地坑的电梯系统中,当车厢处于最低高度时没有可让护趾板34伸入的间隙空间。参看图3和4,图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电梯系统中可伸缩的护趾板34分别处于展开位置和部分缩回位置的情况(在图3中以虚线示出完全缩回的位置)。护趾板34的可伸缩性使护趾板可以充分履行其功能而不需要大的垂直间隙空间。上述护趾板34最好通过弹簧绞链38以合适部件36与车厢12相连接,显然,在必要时也可用其他类型的铰链结构(例如电动铰链、板式铰链和销形铰链等)代替上述的弹簧铰链。当使用弹簧铰链38时,在没有可将护趾板34推入其缩回位置的动力的情况下,护趾板34将自动处于图3所示的展开位置(在图4示出其位于部分地缩回的位置)。形成上述动力的一个可望实现的形式是采用一个具有与处于展开位置的护趾板34相对准的斜面42的反冲件40(见图4)。当护趾板34与斜面42相接触时,就会将护趾板推向缩回位置。一旦护趾板34开始向缩回位置移动,电梯车厢12将继续其连续的向下移动,从而使护趾板34压入其缩回位置。斜面42相对于处于完全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地坑电梯系统,它具有: 一个带有地板的电梯间; 一种设置在上述电梯间内的导轨装置;和 一个安装在上述导轨上并沿该导轨往复移动的电梯车厢,该车厢限定了它在上述地板上的着陆区,该着陆区内是无障碍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A里维拉BP圣皮雷FM桑塞维罗
申请(专利权)人:奥蒂斯电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