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河流动力的资源循环利用型水下曝气除污装置,包括一对支撑架、多根条幅、横梁、中心转轮、转动轴承及多个曝气瓶;支撑架为三角形结构,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对支撑架的上端,横梁水平固定设置;中心转轮为圆盘状结构,转动轴承嵌入设置在中心转轮内;转动轴承同轴套置在横梁上,转动轴承与横梁相对转动;多根条幅的一端分别插入在中心转轮内,多个曝气瓶分别固定连接在多根条幅的另一端,形成水流阻挡板,多个曝气瓶的顶部设有开口,多个曝气瓶的底部设有开口,多个曝气瓶下部浸入水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河流中水流动能为动源动力,依靠水流动力实现运转,不需消耗电能等其他能源;将空气曝进污水中,有效解决污水黑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环境科学与工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河流动力的资源循环利用型水下曝气除污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农村农药喷洒等现象频繁发生,造成本来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正常使用。全球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每年排污量约300亿吨,污染水的70%—80%直接排放,中国污水的处理能力只占20%左右。而且全国各大城市地下水资源均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全国78条主要河流有54条遭污染。中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标,比较严重的有:黄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河流湖泊。水中的有害物质:有机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农药、氨氮等;重金属:铅、汞、锰、镉等;微生物:细菌、致病菌。尤其是微生物污染,很多装置都不能处理。现有的河流除污方法主要为化学方法、生态净化以及人工曝气方法。市场上的曝气装置主要是由电力驱动的,曝气效率虽然高,但是消耗的电能也大,并且装置的采购费用、安装费用以及后期的维护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基于河流动力的资源循环利用型水下曝气除污装置,以河流中水流动能为动源动力,依靠水流动力实现运转,不需消耗电能等其他能源;将空气曝进污水中,污水与空气进行反应,能够有效地降低污水黑臭的问题,防止水体发生水华现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基于河流动力的资源循环利用型水下曝气除污装置,包括一对支撑架、多根条幅、横梁、中心转轮、转动轴承及多个曝气瓶;所述的支撑架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的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一对支撑架的上端,所述的横梁水平固定设置;所述的中心转轮为圆盘状结构,且所述的中心转轮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的转动轴承嵌入设置在所述的中心转轮的通孔内;所述的转动轴承同轴套置在所述的横梁上,位于所述的横梁的中部,所述的转动轴承与所述的横梁相对转动;所述的多根条幅的一端分别插入在所述的中心转轮内,所述的多个曝气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多根条幅的另一端,所述的多个曝气瓶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的条幅的两侧,形成水流阻挡板,且所述的多个曝气瓶与所述的多根条幅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的多个曝气瓶与所述的中心转轮及转动轴承同步转动;所述的多个曝气瓶的顶部设有开口,且所述的多个曝气瓶的瓶口指向所述的中心转轮,所述的多个曝气瓶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的多个曝气瓶的下部浸入水中。上述的基于河流动力的资源循环利用型水下曝气除污装置,其中,所述的中心转轮上设有两条加强筋,所述的两条加强筋位于所述的中心转轮两侧端面的边缘处。上述的基于河流动力的资源循环利用型水下曝气除污装置,其中,所述的曝气瓶进入水中的深度大于所述的曝气瓶的长度的三分之二。上述的基于河流动力的资源循环利用型水下曝气除污装置,其中,所述的条幅为六根或八根,所述的多根条幅均匀分布在中心转轮的周围。本技术运用曝气方法处理河道污水,无需添加药剂,不会带入新的的污染,降低了成本;不需电源,不需其它动力驱动装置,节省能源,仅靠河流水体的流动能量就可实现装置的运转;装置制作简单,且成本低,能够达到曝气除污目的,且能长期工作,维修方便;废旧瓶子上的开口是上大下小,这样增加的曝气量且使装置在转动运行时更加流利;利用废旧的饮料瓶来制作装置,体现了环保的理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基于河流动力的资源循环利用型水下曝气除污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基于河流动力的资源循环利用型水下曝气除污装置的侧剖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基于河流动力的资源循环利用型水下曝气除污装置,包括一对支撑架1、多根条幅2、横梁3、中心转轮4、转动轴承5及多个曝气瓶6 ;所述的支撑架1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的横梁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一对支撑架1的上端,所述的横梁3水平固定设置;所述的中心转轮4为圆盘状结构,且所述的中心转轮4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的转动轴承5嵌入设置在所述的中心转轮4的通孔内;所述的转动轴承5同轴套置在所述的横梁3上,位于所述的横梁3的中部,所述的转动轴承5与所述的横梁3相对转动;所述的多根条幅2的一端分别插入在所述的中心转轮4内,所述的多个曝气瓶6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多根条幅2的另一端,所述的多个曝气瓶6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的条幅2的两侧,形成水流阻挡板,且所述的多个曝气瓶6与所述的多根条幅2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的多个曝气瓶6与所述的中心转轮4及转动轴承5同步转动;所述的多个曝气瓶6的顶部设有开口 61,且所述的多个曝气瓶6的瓶口指向所述的中心转轮4,所述的多个曝气瓶6的底部设有开口 61,所述的多个曝气瓶6的下部浸入水中。所述的中心转轮4上设有两条加强筋7,所述的两条加强筋7位于所述的中心转轮4两侧端面的边缘处,可起到保护中心转轮4的作用,防止其开裂。所述的曝气瓶6进入水中的深度大于所述的曝气瓶6的长度的三分之二,优选30cmo所述的条幅2为六根或八根,所述的多根条幅2均匀分布在中心转轮4的周围,条幅2优选为八根,使本技术更稳定,中心转轮4的转动更流畅。本技术的外形结构与水车类似,中间是一个中心转轮4,中心转轮4上面插入了 8根辐条2,辐条2的另一端固定曝气瓶6组成的水流阻挡板,曝气瓶6可采用废弃饮料瓶。在每个废弃塑料瓶的上下各开一个孔,将四个废气塑料瓶粘合起来作为一个挡水板,一共8个挡板,共需32个塑料瓶。类似于水车的工作原理,因为水流阻挡板的挡水作用,水流带动水流阻挡板可以绕着横梁3转动,水流的流速在0.lm/s-0.4m/s之间。每个饮料瓶的顶部和瓶底处都设有开口,这样在瓶子浸入水中后会把瓶中的空气排到水体中,达到了曝气的目的,在瓶子转出水面时,又因为重力作用,水流会从瓶口流出,这样就类似于水车那样连续运动,这样达到了循环曝气的目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两端”、“上端”、“水平”、“中心”、“内”、“上”、“一端”、“另一端”、“两侧”、“中部”、“顶部”、“底部”、“下部”、“深度”、“长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综上所述,本技术运用曝气方法处理河道污水,无需添加药剂,不会带入新的的污染,降低了成本;不需电源,不需其它动力驱动装置,节省能源,仅靠河流水体的流动能量就可实现装置的运转;装置制作简单,且成本低,能够达到曝气除污目的,且能长期工作,维修方便;废旧瓶子上的开口是上大下小,这样增加的曝气量且使装置在转动运行时更加流利;利用废旧的饮料瓶来制作装置,体现了环保的理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河流动力的资源循环利用型水下曝气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支撑架、多根条幅、横梁、中心转轮、转动轴承及多个曝气瓶;所述的支撑架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的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一对支撑架的上端,所述的横梁水平固定设置;所述的中心转轮为圆盘状结构,且所述的中心转轮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的转动轴承嵌入设置在所述的中心转轮的通孔内;所述的转动轴承同轴套置在所述的横梁上,位于所述的横梁的中部,所述的转动轴承与所述的横梁相对转动;所述的多根条幅的一端分别插入在所述的中心转轮内,所述的多个曝气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多根条幅的另一端,所述的多个曝气瓶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的条幅的两侧,形成水流阻挡板,且所述的多个曝气瓶与所述的多根条幅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的多个曝气瓶与所述的中心转轮及转动轴承同步转动;所述的多个曝气瓶的顶部设有开口,且所述的多个曝气瓶的瓶口指向所述的中心转轮,所述的多个曝气瓶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的多个曝气瓶的下部浸入水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六一,
申请(专利权)人:惠六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