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房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0094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机房电梯系统,其包括:一由结构壁限定的井道(1),在井道(1)壁上设有车厢导轨(4)、及配重导轨(6);一沿车厢导轨(4)上下滑动的车厢(3);一沿配重导轨(6)上下滑动的配重(5);至少一条两端锚定的钢索(14),用于悬挂车厢(3)及配重(5);一驱动牵引机(2),位于车厢(3)与配重(5)升降通路之外的井道(1)壁之间,受控驱动钢索(14)并连动车厢(3)及配重(5);    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一支撑件(8),用于固定该驱动牵引机(2)和控制牵引机(2)的电梯控制盘(9);一车厢侧转向轮(10),以一适当偏向角度设置在支撑件(8)顶部;一配重侧转向轮(11),以一适当偏向角度设置在轨道支撑梁(7)顶部,使牵引机(2)驱动钢索(14),能以一顺畅的角度驱动车厢(3)与配重(5)。(*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系统,尤指一种通过薄型PM电动机,将驱动牵引机与电梯控制盘等一同安装在一支撑件上,设置在电梯车厢及配重的升降通路外的井道壁上的无机房电梯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传统的电梯都需要机房来安置牵引机,无论是机房在上面的顶吊式还是在下面的底吊式,建筑物都必须花费建造机房的成本,不仅占用楼板面积,如底吊式,或顶部凸出,如顶吊式,还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并使建筑物的设计受到相当大的限制。为了解决传统电梯机房的缺点,如图5所示,台湾第490433号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升降机,其包括一升降路1;在该升降路1内交替升降的机箱3及平衡锤10;用以在该升降路1内悬吊机箱3和平衡锤10的钢丝索19;及具有卷挂该钢丝索19的牵引槽轮16;驱使牵引槽轮16旋转的电动机17;以及连接在牵引槽轮16与电动机17之间的减速机15的卷扬机14,该卷扬机设置在上述升降路1的上部,并经由钢丝索19使上述机箱3和平衡锤10升降。其中,该机箱3及卷扬机14以垂直方向向水平面投影时,分别使减速机15及牵引槽轮16配置在机箱3的投影区域外,电动机17的一部分配置在机箱3的投影区域内,该电动机17面向机箱3的面为定位在该减速机15及牵引槽轮16的至少任何一方的下端部的更上方位置。另,如图6所示,台湾第491812号专利技术专利又揭示了一种升降机单元及其组合方法,其包括一安装在升降道中上下移动的电梯车厢4;一设置在升降道中的平薄型起重机11,其设置方式为不会干扰电梯车厢4的升降轨道2a,2b;一第一槽轮11与一第二槽轮13,设置在升降道中不会干扰电梯车厢4的升降轨道2a,2b;一设置在电梯车厢4升降轨道2a,2b后方,安装在升降道中上下移动的配重3;一围绕平薄型起重机11、第一槽轮11与第二槽轮13的绳索5,该绳索5的第一端部分悬吊电梯车厢4,第二端部分悬吊配重3;及一支撑平薄型起重机11、第一槽轮11与第二槽轮13的支持结构,安装在配重3的导轨1a,1b上端部分以导引配重的支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系统,以改善传统机房占用楼板空间,及增加建造成本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将驱动牵引机放置在井道中的适当位置,完全避开电梯车厢及配重升降滑动的通路,且固定的高度可弹性配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系统,包括由结构壁限定的井道,在井道壁上设有车厢导轨及配重导轨;沿车厢导轨上下滑动的车厢;沿配重导轨上下滑动的配重;至少一条两端锚定的钢索,用于悬挂车厢及配重;驱动牵引机,位于车厢与配重升降通路之外的井道壁之间,受控驱动钢索并连动车厢及配重;该系统还包括一支撑件,用于固定该驱动牵引机和一控制牵引机的电梯控制盘;车厢侧转向轮,以一适当偏向角度设置在支撑件顶部;配重侧转向轮,以一适当偏向角度设置在轨道支撑梁顶部,使牵引机驱动钢索,能以一顺畅的角度驱动车厢与配重。由此,不仅节省了传统机房的建造费用,还节省了机房所占用的空间。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用来设置驱动牵引机的支撑件,其固定在井道壁上,使该驱动牵引机可安装在顶层的次一阶的适当位置,即顶层地板面以下约2M以内。由于该支撑件并不在车厢与配重的升降通路上,因此可依建筑物的特性需要做弹性的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机房电梯系统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无机房电梯系统的纵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无机房电梯系统的横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无机房电梯系统的驱动牵引机固定构造的局部剖面放大图;图5为现有技术的升降机的示意图;图6为另一现有技术的升降机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无机房电梯系统包括一由结构壁限定的井道1,在该井道1壁上设有车厢导轨4和配重导轨6,该车厢导轨4与配重导轨6上方通过由水平配置的支撑梁7,7’固定在井道1的壁上;一沿车厢导轨4上下滑动的车厢3,底部至少设有一个车厢滑轮13,或通常为一对车厢滑轮13,13’;一沿配重导轨6上下滑动的配重5,其顶部上设有一配重滑轮12;至少一条两端锚定的扁平形钢索14,或通常是三条并行,悬挂该车厢3及配重5;一驱动牵引机2,位于车厢3与配重5升降通路之外的井道1的壁之间,受控驱动钢索14并连动车厢3及配重5。其中,井道1壁上包括一支撑件8,用于固定该驱动牵引机2,及一控制牵引机2的电梯控制盘9;一车厢侧转向轮10,以一适当偏向角度设置在支撑件8顶部;一配重侧转向轮11,以一适当偏向角度设置在轨道支撑梁7顶部,使牵引机2驱动钢索14,能以一顺畅的角度驱动车厢3与配重5。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了有效地利用井道1的横截面积,驱动牵引机2采用薄型PM电动机为动力源,固定该牵引机2的支撑件8固设在车厢3与配重5升降通路之外的井道1的壁上,并且通过其它辅助梁与车厢导轨4或配重导轨6等结合在一起。驱动牵引机2固定在该支撑件8下方,电梯控制盘9可固定在驱动牵引机2上方空间、或下方空间的支撑件8上,或者是将两者以同一结构体固定在支撑件8上,使控制盘9能以很短的导线与牵引机2连接并进行控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驱动牵引机2安装在井道1顶层次一阶位置,较佳为顶层地板面以下2M之内,并且可依建筑物的特性需要做一弹性的配置。该牵引机2的电动机为悬臂式结构,即钢索驱动轮2a枢设在电动机本体外侧。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钢索14的一端锚定在轨道支撑梁7’上的C端,从C端向下延伸绕过车厢滑轮13,再向上延伸绕过车厢侧转向轮10,再向下延伸绕过牵引机2的驱动轮2a,再向上延伸绕过配重侧转向轮11,再向下延伸绕过配重滑轮12,再向上延伸止于轨道支撑梁7上的W端。在本专利技术中,驱动牵引机2在负载端车厢侧转向轮10的下方,受力方向朝上而呈反重力方向驱动,使电梯在承载时,钢索14间的拉力上、下相互抵消变成内力,由结构本身来承受。且由于配重侧转向轮11与钢索14的终端W设置在导轨上方的支撑梁7上,由配重侧导轨6来支撑大部分的重量,因此支撑件8的纵向受力大大地减弱,故不论是固定在井道1壁上或车厢导轨4上,都可提高固定强度的可靠性。另,如图4所示,由于驱动牵引机2属薄形电动机,为抵抗悬吊时产生的扭矩,在牵引机2的下方支持件81上设有多个轴向吸振元件21,及上方支持件82上设有多个径向吸振元件22,使电梯防振结构立体化,以吸收多方振动。本专利技术的无机房电梯系统具备如下效果(1)不仅能节省传统机房的建造费用,而且还能节省机房所占用的空间,同时使建筑物的设计不受限制。(2)提供多个可替换驱动牵引机在井道中的高度位置,可依建筑物的特性需要做弹性的配置。(3)采用薄型PM电动机,由于效率高可比目前标准电梯(TK型)降2级电动机功率,达到节省能源的绿色设计。(4)由于车厢侧转向轮10与驱动牵引机2固定在同一支撑件8上,将钢索14外力相互抵消变成内力,由结构本身来承受,无论是固定在井道壁或车厢导轨上,都可提高固定强度的可靠性。(5)由于驱动牵引机2属薄形电动机,为抵抗悬吊时产生的扭矩,其下方设置有轴方向的吸振元件21,上方设置有径方向的吸振元件22,防振结构立体化,可吸收多方振动。权利要求1.一种无机房电梯系统,其包括一由结构壁限定的井道(1),在井道(1)壁上设有车厢导轨(4)、及配重导轨(6);一沿车厢导轨(4)上下滑动的车厢(3);一沿配重导轨(6)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世昌吴尊耀吴登富黄穗强黄文彬郑维忠何文杰黄敦源廖建福林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永大机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