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金林专利>正文

防止电梯伤害事件发生的控制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61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电梯伤害事件发生的控制装置及方法,当电梯出现平层超差过大或电梯在未关闭厅门情况下出现轿厢移动,或是人工打开电梯轿厢非所在层厅门时,立即将电梯由原来的“正常运行”状态转换为“停止”状态来使电梯停止运行,其操作人员井道只能按检修方式操纵电梯,只有当将电梯“正常-检修”开关拨到“正常”位置,作业的人员离开井道或底坑,电梯厅门关闭,并且到机房进行复位操作之后,电梯方能够以正常运行方式运行,采用一套控制装置解决了开门走梯、平层超差和其他原因给电梯乘客、电梯维修人员带来伤害的问题,可及时中止和避免电梯存在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轿厢与厅门间位置处于非安全状态时,使电梯及时停止运行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维修电梯的过程中,由于人员在井道或底坑操作,此时电梯如果处在“正常运行”而不是“急停”或“检修”的状态下,一旦厅门关闭,符合电梯运行条件时,轿厢就能够以正常运行速度运行,这将可能对位于井道及底坑的人员产生伤害,这种伤害事故至今在国内外都还时有发生,为此,有些国家的电梯安装和安全使用规范明确规定安装在住宅能够自动打开层门的电梯应当装备当外人进入电梯的井道时能切断控制电路的装置,并且只能由机房来恢复电梯的运行。公开号CN 1286208A(进入电梯井道的安全装置和方法,1999.8.30,OTIS公司申请,)它解决的是在井道操作的人员免受运行的轿厢伤害的问题,该方法实际上是通过电梯控制的计算机程序的设置来进行,采用连续监测厅门与轿门间相互关系来实现的,那么这项技术就有一个不能够忽视的缺陷如果操作人员要进入电梯井道或底坑工作,势必要通过外呼按钮作用将电梯轿厢运行至其他层停层,电梯轿厢在到达门区且门在自动打开后操作者再打开底层的厅门,实际上该程序就不能检测到这一情况的出现了,而这种情况所占的比例又很大,当操作人员进入底坑并且关闭厅门时,电梯也就能够运行快车了,此时也就达不到该技术设计者的目的。虽然该技术在电梯上得到了实际应用,并且在国外“提供一种足够安全的竖井进入控制,使得作为法规被批准。”但认为有改进和完善的必要。另一方面是作为电梯而言,厅门正常情况下是在轿门带动下打开,供乘用者进出电梯,当轿厢到达相应的楼层开门后,应当平层情况良好。对于调速电梯而言,国家安全标准制定的是±15mm以内,双速电梯是±30mm以内,由于平层超差是电梯重要的一个技术指标,如果电梯出现平层超差超过15-30mm以上时,就需要及时地对电梯进行诸如维修、调整之类的工作,否则就易出现绊倒乘员的伤害事件,在我国这种伤害事件暂时还没有列入事故统计的范畴,在欧洲电梯绊倒乘员的伤害事件,根据统计其数量已成为排列第二位的电梯伤害事件类型。对于某些调速电梯来说,如果电梯在出现这类平层超差不正常的情况时会采用再平层技术来解决,但这种再平层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不能够及时地将电梯调整到安全的范围内,在这一再平层的过程中就有可能绊倒进出的乘客。重要的是这种再平层技术只是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的一种弥补措施,并不够真正解决电梯已经存在减速与停层之间存在调整失当的问题,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电梯会频繁地出现平层超差及再平层现象。还有一方面,电梯因为某些原因会在开门的情况下发生轿厢运行的情况,至今这两种问题在国内外还都时有发生,难以杜绝,一旦发生将可能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的事故,虽然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电梯控制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但开门的情况下发生轿厢运行的情况却客观存在,需要对这一区域的安全状态在原有方式基础上,采用冗余技术,再增加安全环节,实现双重的监测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当电梯轿厢到站平层超差过大或是电梯在未关闭厅门的情况下出现轿厢向上、向下方向的移动或是人工打开电梯轿厢非所在层厅门时,立刻使电梯停止运行,且只能按检修方式操纵电梯,当电梯厅门与轿厢处于安全状态并且在机房进行复位操作之后,电梯方能够以正常运行(快车)方式运行,提供一种保护乘客免受电梯非正常时的伤害、保障处于井道及底坑工作人员安全的防止电梯伤害事件发生的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电梯伤害事件发生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止电梯伤害事件发生的控制装置,在每层电梯厅门的固定位置处安装一接有导线的干簧管GB,在该厅门上与所安装的干簧管对应位置处安装有相应的永磁钢,调整其位置,使其当厅门正常闭合时,所附的磁钢能够对所安装的干簧管作用而使其触点可靠闭合、导通,在该层厅门地坎一侧位置处也安装一接有导线的干簧管GA,将安装在厅门地坎上的干簧管GA两端导线与安装在该层固定位置处的干簧管GB两端导线相并接形成楼层并接回路;在轿厢地坎中与厅门地坎所安装的干簧管GA相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一对磁钢,其间距比干簧管GA略宽,使其能够在电梯轿厢到站平层时干簧管GA受到这一对磁钢的磁场作用而可靠闭合、导通,将各层已并接好的并接回路通过连接导线串接在一起形成串接回路,将该串接回路连接于检测继电器J1与电源之间,检测继电器J1中的一组触点接于控制继电器线圈J2和电源正极之间,控制继电器线圈J2的另一端接其本身的一组常开触点J2-1并且和按钮开关AN一同接于供电电源的负极,其特征是控制继电器线圈J2另外一触点组J2-2与电梯的“急停”开关(如机房急停开关K1、轿顶急停开关K2、轿厢内部急停开关K3、底坑急停开关等)相串联,通过电梯“正常—检修”开关中所增设的一组同步开关KX与该触点组J2-2相并联。上述的并联在控制继电器线圈J2另外一触点组J2-2的开关KX为电梯“检修运行”按钮开关中所增设的一个同步按钮开关组。所述的控制继电器线圈J2另外一触点组J2-2及并联的开关KX或串接于电梯的“安全”回路或串接于电梯电机驱动运行继电器线圈回路或串接于电梯控制电路中的另外设置的检测—控制点。本专利技术可采用下述方法实现一种防止电梯伤害事件发生的控制方法,对电梯厅门与轿厢的相对位置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一旦出现轿厢到站平层超差过大或是电梯在未关闭厅门的情况下轿厢出现向上、向下方向的移动时或是人工打开其他楼层电梯厅门时,立即将电梯由原来的正常运行状态转换为“停止”状态来实现电梯停止运行,当维修人员将电梯的“正常—检修”开关拨到“检修”位置时,所增加的一副同步开关又将与电梯“急停”开关相串联的触点组短路,其操作人员在井道内操纵电梯轿厢时,只能够在电梯厅门关闭时在轿顶按检修方式来使轿厢移动,只有当将电梯“正常—检修”开关拨到“正常”位置,作业的人员离开井道或底坑,电梯厅门关闭,并且到机房进行复位操作之后,电梯方能够以正常运行方式运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一套控制装置解决了开门走梯、平层超差和其他原因给电梯乘客、电梯维修人员带来伤害的问题,使得电梯一旦出现不安全的状态时,立刻停止运行,等待电梯维修人员对电梯安全状态的确认,适合于任何有轿厢、厅门的电梯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电梯轿厢与厅门间位置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检测装置图;图2是电梯控制系统原有的“急停”开关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所指出的控制部分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控制继电器触点组与电梯“急停”开关相串联的接线图。图中GA是安装在厅门地坎一侧的干簧管;GB是安装在层门固定位置一侧的干簧管;GA、GB后面的n、n-1、n-2......为电梯厅门楼层数;N、S是永磁钢磁极;J1是检测继电器线圈;J2是控制继电器线圈;J1-1是检测继电器J1中的一副常开触点;J2-1是控制继电器J2中的一副常开触点;AN为复位用的常开型按钮开关;A与B是检测装置的接点;V+是电源正极;GND为电源负极;J2-2是控制继电器J2的另一副触点组;KX是增设在电梯“正常—检修”开关中的一组同步开关;K1为机房急停开关、K2为轿厢顶部急停开关、K3为轿厢内部急停开关。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电梯伤害事件发生的控制装置,在每层电梯厅门的固定位置处安装一接有导线的干簧管GB,在该厅门上与所安装的干簧管对应位置处安装有相应的永磁钢,在该层厅门地坎一侧位置处也安装一接有导线的干簧管GA,将安装在厅门地坎上的干簧管GA两端导线与安装在该层固定位置处的干簧管GB两端导线相并接形成楼层并接回路;在轿厢地坎中与厅门地坎所安装的干簧管GA相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一对磁钢,其间距比干簧管GA略宽,将各层已并接好的并接回路串接后形成串接回路,将该串接回路连接于检测继电器J1与电源之间,检测继电器J1中的一组触点接于控制继电器线圈J2和电源正极之间,控制继电器线圈J2的另一端接其本身的一组常开触点J2-1并且和按钮开关AN一同接于供电电源的负极,其特征是控制继电器线圈J2另外一触点组J2-2与电梯的“急停”开关相串联,通过电梯“正常-检修”开关中所增设的一组同步开关K↓[X]与该触点组J2-2相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林
申请(专利权)人:陈金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