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活动配重的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00317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系统(20),包括被支撑成可在提升间内运动的轿厢(22)。多个轿厢支撑滑轮(36,42)可随轿厢在提升间内运动。第一提升间滑轮(38)位于提升间第一端的附近,第二提升间滑轮(40)位于提升间第二端的附近。设有承载件(30),其(i)从提升间第一端的附近朝向轿厢延伸,在轿厢处被多个轿厢支撑滑轮中的一个朝向提升间的第一端重新定向,(ii)至少部分地缠绕在第一提升间滑轮和第二提升间滑轮中的每一个上,以及(iii)从提升间第二端的附近朝向轿厢延伸,在轿厢处被多个轿厢支撑滑轮中的另一个朝向提升间第二端重新定向。采用张力装置(44)来维持承载件中的张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电梯系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可提高提升间效率的钢索环绕配置的电梯系统。现有技术的介绍电梯系统通常包括被支撑成可在提升间内的不同高度之间运动的轿厢。轿厢通常由钢索或其他承载件带动,其中钢索或其他承载件沿着设于系统中恰当位置处的滑轮移动。配重通常与轿厢相关联,并由承载件或钢索支撑。通常在轿厢移动的同时,配重在提升间的一部分内上下运动。尽管常规的设置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总是努力对其进行改进。所考虑的一个方面是使提高电梯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性。实现此目的的一个方面是减少电梯系统所需的提升间空间的大小。由于必须要容纳常规配重的移动,因此配重在提升间内需要有额外的空间。配重本身和提供用于在提升间内引导配重的导轨带来了额外的成本。另外还存在与恰当地组装常规系统所需的所有部件所涉及到的安装、人工和时间有关的缺点。希望提供一种更经济和更有效的电梯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梯系统中提供独特配置的部件而满足了这一需求。专利技术概要大致来说,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具有以可提高提升间效率的方式来配置的承载组件的电梯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电梯系统,其包括提升间和设置成可在提升间内运动的轿厢。该系统还包括多个可随轿厢在提升间内运动的轿厢支撑滑轮、设于提升间第一端的附近的第一提升间滑轮,以及设于提升间第二端的附近的第二提升间滑轮。还设有承载件,其(i)从提升间第一端的附近朝向轿厢延伸,承载件在轿厢处被多个轿厢支撑滑轮中的一个朝向提升间的第一端重新定向,(ii)至少部分地缠绕在第一提升间滑轮和第二提升间滑轮中的每一个上,以及(iii)从提升间第二端的附近朝向轿厢延伸,承载件在轿厢处被多个轿厢支撑滑轮中的另一个朝向提升间的第二端重新定向。采用张力装置来维持承载件中的张力。在该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承载件以大于2∶1的绕绳比(ropingratio)绕起。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轿厢支撑滑轮中的多于一个可使承载件朝向提升间的第一端重新定向。在另一实施例中设置了多个第二提升间滑轮,各个第二提升间滑轮均可使承载件朝向提升间的第一端重新定向。在另一实施例中,张力部件的一端固定在张力装置上。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端是提升间的顶部,第二端是提升间的底部。承载件从提升间顶部的附近朝向轿厢延伸,然后至少部分地缠绕在多个轿厢支撑滑轮中的一个上,并且朝向提升间的顶部往回延伸。然后,承载件至少部分地缠绕在第一提升间滑轮上并且朝向提升间的底部向下延伸,然后至少部分地缠绕在第二提升间滑轮上并且朝向轿厢延伸,之后至少部分地缠绕在多个轿厢支撑滑轮中的另一个上并且朝向提升间的底部往回延伸。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涉及电梯系统的钢索环绕方法,该电梯系统包括设置在提升间中的轿厢。此方法包括提供多个轿厢支撑滑轮,提供位于提升间第一端的附近的第一提升间滑轮,并且提供位于提升间第二端的附近的第二提升间滑轮。承载件从提升间第一端的附近朝向轿厢延伸,承载件在轿厢处被多个轿厢支撑滑轮中的一个朝向提升间的第一端重新定向。承载件至少部分地缠绕在第一提升间滑轮和第二提升间滑轮中的每一个上。承载件从提升间第二端的附近朝向轿厢延伸,承载件在轿厢处被多个轿厢支撑滑轮中的另一个朝向提升间的第二端重新定向。设置了张力装置来维持承载件中的张力。本方法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利用多个轿厢支撑滑轮中的至少一个以上来使承载件朝向提升间的第一端重新定向。另一实施例包括提供至少一个以上位于提升间第二端的附近的提升间滑轮,并将承载件至少部分地缠绕在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提升间滑轮上。另一实施例包括将张力部件的一端固定在张力装置上。根据下面对当前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特征和优点。下面将简要说明该详细描述所附带的插图。附图简介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个示例性电梯系统。图2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另一个示例性电梯系统。图3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另一个示例性电梯系统。图4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另一个示例性电梯系统。图5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另一个示例性电梯系统。图6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电梯系统所使用的一个示例性张力装置。图7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电梯系统所使用的另一个示例性张力装置。图8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电梯系统所使用的另一个示例性张力装置。图9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电梯系统的安装方法。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电梯系统20,它可便于轿厢22在提升间的第一端(即顶部)24和第二端(即底部)26之间移动到所选的位置。系统20包括承载件30,它支撑了轿厢的重量并便于轿厢22的所需运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系统中可以使用多种承载件30。在一个特定的示例性系统中采用了镀层钢带。另一个示例性系统包括至少一条钢索。出于讨论的目的,下述描述使用用语“带”作为可与任何种类的承载件进行互换,用语“带”不应解释为其最狭义的意思。承载件30具有固定在提升间的第一端24附近的一端32。附图示意性地显示了常规的终端件34。带30从这一端朝向轿厢22延伸,在轿厢处该带至少部分地缠绕在至少一个被支撑成可随轿厢22移动的滑轮36上。带30然后朝向提升间的第一端24往回延伸,在那里该带至少部分地缠绕在另一滑轮38上。随后带30朝向提升间的第二端26延伸,在那里该带至少部分地缠绕在至少一个滑轮40上。带30从那里伸向轿厢22,在轿厢处该带至少部分地缠绕在被支撑成可随轿厢在提升间中移动的另一滑轮42上。带30然后再次朝向提升间的第二端26延伸。张力装置44固定位带30的另一端45,确保有适量的张力施加到承载件上,以便充分地支撑轿厢和提供必要的牵引量,从而获得所希望的轿厢运动。通过以已知的方式控制包括电动机的机器46来使带围绕驱动滑轮运动,就可以获得轿厢的运动。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机器46与位于提升间第二端26的附近的滑轮40相关联,使得滑轮40是牵引轮或驱动轮。当电动机使带30围绕滑轮运动时轿厢将上升或下降,这取决于电动机和驱动轮的运动方向。由于张力装置44在带30上维持了所需量的张力,因此牵引轮能够使带和轿厢运动。张力装置被支撑成可在提升间一端的附近基本上保持静止。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张力装置被支撑在提升间第二端26的附近。在另一个例子中,张力装置44被支撑在第一端24的附近。采用不在提升间中移动的张力装置(如常规配重)可提高提升间的效率,这是因为它极大地减少了容纳电梯系统的部件所需的空间。去掉活动配重所带来的成本节约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项显著优点。图1只是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的一个示例性系统。在这个例子中,绕绳比达到了2∶1,其中带30围绕驱动轮移动的距离是轿厢22响应于带的这种运动而移动的垂直距离的两倍。例如在图2到图5中显示了其他2∶1的设置。例如3∶1和4∶1的其他绕绳比在本专利技术中也是可行的。图2所示的示例性设置与图1中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机器46的布置。在这个例子中,机器46被支撑在提升间第一端24的附近。在这个例子中,滑轮38是牵引轮。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另一个示例性系统。在这个例子中,与轿厢22相关联的滑轮为所谓的下悬式设置。尽管朝向提升间第一端24延伸的带30的一部分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系统,包括:    提升间;    设置成可在所述提升间内运动的轿厢;    多个可随所述轿厢在所述提升间内运动的轿厢支撑滑轮;    设于所述提升间的第一端的附近的第一提升间滑轮;    设于所述提升间的第二端的附近的第二提升间滑轮;    承载件,其(i)从所述提升间的第一端的附近朝向所述轿厢延伸,所述承载件在所述轿厢处被所述多个轿厢支撑滑轮中的一个朝向所述提升间的第一端重新定向,(ii)至少部分地缠绕在所述第一提升间滑轮和第二提升间滑轮中的每一个上,以及(iii)从所述提升间的第二端的附近朝向所述轿厢延伸,所述承载件在所述轿厢处被多个轿厢支撑滑轮中的另一个朝向所述提升间的第二端重新定向;和    可维持所述承载件中的张力的张力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R西维尔特MS汤普森RL霍罗维尔
申请(专利权)人:奥蒂斯电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