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制酸熔硫系统乏汽及其凝结水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9909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制酸熔硫系统乏汽及其凝结水回收装置,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包括加压泵、喷淋塔、汽水分离器、汽汽抽引管等,所述加压泵、喷淋塔依次串联连接,各喷淋塔分别与汽水分离器连通,汽水分离器分别与蒸汽加压机连通。本技术方案通过将较高温度的乏汽及其饱和凝结水热能,依次按照高中低温三级进行回收,再将中低温两级乏汽通过汽汽抽引管升温升压后,与高温级的乏汽混合,然后经过蒸汽加压机两级升温升压,使其饱和蒸汽压力温度与总管蒸汽源参数接近,并保持稳定,最终汇入原始蒸汽总管回收再利用,如此循环,最大限度实现了余热的回收再利用,大大提高了余热回收利用的质量,也减少了原始新蒸汽的用量,节约了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余热回收
,涉及一种对硫磺和硫铁矿制酸中产生的余热进行环保回收及排放的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型制酸熔硫系统乏汽及其凝结水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硫磺制酸与硫铁矿制酸相比具有工序少、流程短、硫利用率高、副产蒸汽多、电耗低、“三废”少的特点,因此,硫磺制酸是一种很有竞争力的制酸方法,目前硫磺制酸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但国内硫磺制酸经多年的实践运行,也相继暴露出了硫磺制酸存在的一些问题。譬如,硫磺制酸的熔硫系统需要使用大量饱和蒸汽,固体硫磺的熔点为118.9度,而在120-150度范围内液硫粘度比较低,即易于流动,生产上可以精确控制液硫温度在140-150度之间,以确保液硫充分流动。又由于工艺的特殊性,各处温度要求不同,熔硫和各处保温的蒸汽需单独疏水,因此会产生大量较高温度和压力的饱和蒸汽及其乏汽。由于传统的制酸系统设计中没考虑到高温水和蒸汽的余热回收,高温蒸汽的利用率一直不高,存在相当部分的乏汽外排,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同时又造成了环境污染。随着技术的进步,制酸系统中逐渐开始有了乏汽回收装置。目前乏汽回收的方式主要有水汽引射、汽汽引射、机械蒸汽浓缩(MVR)、直接用于更低压设备等,这些回收方式一般为单独使用,回收效果不佳,且还因乏汽压力过低而使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熔硫乏汽回收方法主要是回收直接作为更低级别的用汽设施,比如作为除氧器、附近岗位采暖等原生汽原,此方法适用于熔硫岗位与用汽设备距离较近,且乏汽产生量较少的系统,也即是适用于小型熔硫系统。但这种方式受压力波动的影响,因而影响供热能力,用能质量得不到保障。对于大型硫磺制酸所配套的熔硫系统,包括硫磺大棚、熔硫装置、液磺杂质过滤装置、液硫储罐等大型装置,用汽设备多,消耗的原始蒸汽量大,产生的乏汽量较多;又因溶硫系统远离硫磺制酸装置,占地面积较大,考虑交通运输难度和生产成本,大型硫磺制酸装置与熔硫系统之间通常采用输磺夹套管连接。由于熔硫系统产生的乏汽相对压力较小,且硫磺制酸装置与熔硫系统距离远,不利于输送回收,大量极低品质乏汽的回收利用十分困难,因此,只能就地排空,排至大气中的乏汽形成雾气,对熔硫片区形成很大的视觉环境污染,造成设备表面湿气重,人员车辆行动视线不清,尤其在冬天情况更加严重。因此,如何最有效的就地回收使用乏汽及其冷凝水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既提升用能质量,又增加用能数量,从而降低原始新蒸汽用量,节约能源,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总成本,是硫磺制酸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综合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制酸熔硫系统乏汽及其凝结水回收装置,将较高温度的乏汽及其饱和凝结水热能分级依次回收,达到了将热能有效回收利用,并避免环境污染的效果。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大型制酸熔硫系统乏汽及其凝结水回收装置,包括热水管道栗a、加压栗b、加压栗c、加压栗d、喷淋塔a、喷淋塔b、喷淋塔c、汽水分离器a、汽水分离器b、汽水分离器c、汽汽抽引管b、汽汽抽引管c、蒸汽加压机a、锅炉脱盐水箱和原始蒸汽总管,所述加压栗a、喷淋塔a、加压栗b、喷淋塔b、加压栗c、喷淋塔c、加压栗d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喷淋塔a、喷淋塔b、喷淋塔c分别与汽水分离器a、汽水分离器b、汽水分离器c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a与蒸汽加压机a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b通过汽汽抽引管b与蒸汽加压机a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c通过汽汽抽引管c与蒸汽加压机a连通;所述蒸汽加压机a出口端与原始蒸汽总管连通;所述加压栗d出口端与锅炉脱盐水箱连通;所述加压栗a入口端与熔硫系统汽水混合总管连通。所述蒸汽加压机a与原始蒸汽总管之间还设有蒸汽加压机b。所述汽水分离器a与喷淋塔a之间设有回流水管a。所述汽水分离器b与喷淋塔b之间设有回流水管b。所述汽水分离器c与喷淋塔c之间设有回流水管c。所述汽汽抽引管b和汽汽抽引管c分别与高压汽源管b和高压汽源管c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大型制酸熔硫系统乏汽及其凝结水回收装置,通过将较高温度的乏汽及其饱和凝结水热能,依次按照高中低温三级进行回收,再将中低温两级乏汽通过汽汽抽引管升温升压后,与高温级的乏汽混合,然后经过蒸汽加压机两级升温升压,使其饱和蒸汽压力温度与总管蒸汽源参数接近,并保持稳定,最终汇入原始蒸汽总管回收再利用,如此循环,最大限度实现了余热的回收再利用,大大提高了余热回收利用的质量,也减少了原始新蒸汽的用量,减少了乏汽的排放量,节约了能源;同时,将低级别的乏汽导入锅炉脱盐水箱进行脱盐处理后再进行排放,还避免了排放的乏汽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乏汽分级抽取减小了管道阻力,有效的降低了蒸汽压缩机的总功率,使乏汽回收效果更加良好,大大降低了乏汽回收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热水管道栗a,2-加压栗b,3-加压栗c,4-加压栗d,5-喷淋塔a,6-喷淋塔b,7-喷淋塔c,8_汽水分尚器a,9-汽水分尚器b,10-汽水分尚器c,11-汽汽抽引管b,12-汽汽抽引管c,13-高压汽源管b,14-高压汽源管c,15-蒸汽加压机a,16-蒸汽加压机b,17-回流水管a,18-回流水管b,19-回流水管c,20-锅炉脱盐水箱,21-原始蒸汽总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大型制酸熔硫系统乏汽及其凝结水回收装置,包括热水管道栗al、加压栗b2、加压栗c3、加压栗d4、喷淋塔a5、喷淋塔b6、喷淋塔c7、汽水分1?器a8、汽水分1?器b9、汽水分1?器clO、汽汽抽引管bll、汽汽抽引管c 12、蒸汽加压机al5、锅炉脱盐水箱20和原始蒸汽总管21,所述加压栗al、喷淋塔a5、加压栗b2、喷淋塔b6、加压栗c3、喷淋塔c7、加压栗d4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喷淋塔a5、喷淋塔b6、喷淋塔c7分别与汽水分离器a8、汽水分离器b9、汽水分离器clO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a8与蒸汽加压机al5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b9通过汽汽抽引管bll与蒸汽加压机al5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clO通过汽汽抽引管cl2与蒸汽加压机al5连通,所述蒸汽加压机al5出口端与原始蒸汽总管21连通,所述加压栗d4出口端与锅炉脱盐水箱20连通,所述加压栗al入口端与熔硫系统汽水混合总管连通。所述蒸汽加压机al5与原始蒸汽总管21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制酸熔硫系统乏汽及其凝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管道泵a(1)、加压泵b(2)、加压泵c(3)、加压泵d(4)、喷淋塔a(5)、喷淋塔b(6)、喷淋塔c(7)、汽水分离器a(8)、汽水分离器b(9)、汽水分离器c(10)、汽汽抽引管b(11)、汽汽抽引管c(12)、蒸汽加压机a(15)、锅炉脱盐水箱(20)和原始蒸汽总管(21),所述加压泵a(1)、喷淋塔a(5)、加压泵b(2)、喷淋塔b(6)、加压泵c(3)、喷淋塔c(7)、加压泵d(4)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喷淋塔a(5)、喷淋塔b(6)、喷淋塔c(7)分别与汽水分离器a(8)、汽水分离器b(9)、汽水分离器c(10)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a(8)与蒸汽加压机a(15)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b(9)通过汽汽抽引管b(11)与蒸汽加压机a(15)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c(10)通过汽汽抽引管c(12)与蒸汽加压机a(15)连通;所述蒸汽加压机a(15)出口端与原始蒸汽总管(21)连通;所述加压泵d(4)出口端与锅炉脱盐水箱(20)连通;所述加压泵a(1)入口端与熔硫系统汽水混合总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昌勇罗化恒梁靖王芸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