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964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的控制装置,在沿升降井内进行升降的轿厢的多个部位分别卡止主缆且将其卷绕在向上对应设置的多个卷扬机上,以对所述轿厢进行升降驱动,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主缆的固定部检测所述轿厢到达目的楼层时的楼层地面与轿厢地面的差,该检测值超过规定值时,利用对应的所述卷扬机使所述主缆固定部分别上下移动,以进行地面对齐而减小所述差。因此,即使因卷扬机使主缆产生相对移动,轿厢地面倾斜,通过地面对齐而得到修正,因而不会使主缆的相对移动累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多个卷扬机对轿厢进行升降驱动的电梯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的电梯由1台卷扬机对轿厢进行驱动,因而随着装载负荷的增加,卷扬机的容量增大。因此,大型电梯需要大型的卷扬机,其安装需要大容量的起重机。为此,比如,日本专利特开平6-64863号公报揭示了在轿厢上设置滑轮,将主缆向上卷绕在该滑轮上,用小型的卷扬机2台进行驱动的结构。图17是与上述日本专利特开平6-64863号公报所揭示的结构相同的内容,表示由2台卷扬机对轿厢进行驱动的传统的电梯。即,滑轮201安装在轿厢2上,主缆13向上卷绕在该滑轮201上,再向下卷绕在卷扬机9L、9R后固定于配重17L、17R。各卷扬机9L、9R是由相同规格的绳轮10L、10R、制动器11L、11R、电动机12L、12R构成的同等产品。而符号202、203L、203R、204L及204R是引导主缆13的滑轮。通过使用2台卷扬机9L、9R,可使卷扬机小型化,同时一旦各卷扬机9L、9R间产生速度差,则滑轮201转动,能始终使卷扬机9L、9R间的扭矩负担均等化。但是,比如图17的点划线所示,假设滑轮201由何种原因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则主缆13从卷扬机9R侧移送至卷扬机9L侧。通过该主缆13的移送,悬吊在卷扬机9R上的配重17R被吊起,悬吊在卷扬机9L上的配重17L被吊下,成为符号17L’、17R’所示的状态。该状态下将轿厢2上升后,配重17L’与升降井底部干涉。另外,将轿厢2下降后,配重17R’与升降井天花板干涉。即,一旦滑轮201转动,则主缆13被移送,轿厢2与配重17L、17R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存在轿厢2的升降行程缩减这样的问题。另外,制动器11L、11R是最为重要的安全装置,因其重要性而使用2台卷扬机9L、9R的场合,最好是当至少一方的制动器11L或11R动作,就使轿厢2停止。但是,图17中,也存在如果双方的制动器11L、11R不动作,则无法使轿厢2停止这样的问题。另外,日本专利特开平7-25553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结构,即,通过对滑轮201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对1个电动机12L或12R的速度指令输入侧反馈,使主缆13的相对位置偏差为零。因此,采用该结构,可使卷扬机9L、9R间的扭矩分担均等化,同时防止主缆13的相对位置偏差,将轿厢2与配重17L、17R的位置关系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但是,该结构中,轿厢2通过滑轮201悬吊在主缆13上,这点与日本专利特开平6-64863号公报中所揭示的结构没有变化,因而存在任何一方的制动器11L或11R不动作的场合,同样无法使轿厢2停止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控制装置,通过用多个卷扬机对轿厢进行驱动,实现卷扬机小型化的电梯中,能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能预先防止各卷扬机产生的主缆的相对位置偏差或主缆的相对位置偏差发生的场合,经过修正能稳定地使轿厢进行升降。
技术实现思路
按照本专利技术,卷绕在升降井内进行升降的轿厢的多个部位各自固定有主缆且向上对应设置的多个卷扬机上、对所述轿厢进行升降驱动的电梯的控制装置中,对各主缆固定部检测轿厢到达目的楼层时的楼层地面与轿厢地面的差,该检测值超过规定值时,利用对应的卷扬机对主缆固定部进行个别的上下移动,以减小轿厢与乘厅地面之差使两者对齐。因此,即使因卷扬机使主缆产生相对移动,轿厢地面倾斜,通过地面对齐而得到修正,因而不会使主缆的相对移动累积。另外,按照本专利技术,在由多个卷扬机对轿厢进行升降驱动的电梯的控制装置中,对各卷扬机的升降距离进行运算,当该运算值的差超过了规定值时使卷扬机停止。因此,可预先防止轿厢地面异常倾斜。而且,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卷扬机的转动角速度进行计测,从而运算所述升降距离,该运算值的差超过了规定值时停止卷扬机。因此,不仅在现实中主缆产生相对移动的场合,而且在卷扬机的转动不对应而转动角速度产生差异的场合,也能使卷扬机停止,因而即使各卷扬机的磨损产生偏差的场合也能在早期检测出来而采取对策。而且,按照本专利技术,在由多个卷扬机对轿厢进行升降驱动的电梯的控制装置中,对各卷扬机的电动机的动力进行个别计测,当该计测值的差超过了规定值时使卷扬机停止。因此,可阻止1个电动机极端负载偏置的状态比如、轿厢异常倾斜的状态下的运行。而且,按照本专利技术,卷绕在升降井内进行升降的轿厢的多个部位各自固定有主缆且向上对应设置的多个卷扬机上、对所述轿厢进行升降驱动的电梯的控制装置中,事先运算从出发楼层至目的楼层的升降距离,将其作为共同的目标升降距离给予各卷扬机,针对各主缆固定部运算从现在位置至目的楼层的剩余距离,以与该剩余距离相匹配的速度作为速度指令,个别地对对应的各卷扬机进行控制。因此,能进行适合目标升降距离的速度控制,正确地到达目的楼层。而且,按照本专利技术,卷绕在升降井内进行升降的轿厢的多个部位各自固定有主缆且向上对应设置的多个卷扬机上、对所述轿厢进行升降驱动的电梯的控制装置中,发出运行指令的当初,随着时间的经过,算出速度指令,一并对卷扬机控制,且对于每个主缆固定部,对离开目的楼层的、从临近规定距离设定的减速点至目的楼层之间与剩余距离相匹配的速度进行运算,作为速度指令个别地控制所对应的各卷扬机。因此,与在升降距离的整个区域内对轿厢位置进行检测的场合相比,检测区域得到缩减,该缩减的量使轿厢位置检测装置简单化,同时从减速点开始,利用与剩余距离相匹配的速度指令进行控制,因而在不影响乘坐舒适感的情况下正确地到达楼层地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包括电梯的控制装置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表示同上的电气回路的方块图。图3是表示同上的张力检测器21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图4是表示同上的张力检测器21的动作状态的说明用图。图5是表示同上的轿厢位置检测器35、41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同上的到达楼层地面时的轿厢2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同上的到达楼层地面时的轿厢2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同上的呼叫应答运行中的与剩余距离相匹配的速度指令Vo的说明用图。图9是表示同上的地面对齐运行中的与剩余距离相匹配的速度指令LVo的说明用图。图10是表示同上呼叫应答运行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同上地面对齐运行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电气回路的方块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轿厢位置检测器41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呼叫应答运行中的时间对速度指令Vao及剩余距离对速度指令Vdo的说明用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呼叫应答运行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电梯整体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传统的具有多个卷扬机的电梯的概念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不过,各图中同一或相当的部分标上同一符号,对重复说明进行适当的简化或省略。另外,以下的实施例中,电梯是左右具有2台卷扬机的结构,属于日本专利特开2001-261257号公报中揭示的电梯类似的电梯控制,有关左侧的构件在符号的后面标上“L”、有关右侧的构件在符号的后面标上“R”、对左右不加区别统一的场合省略“L”及“R”。实施例1图1至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多个卷扬机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实施例1。该实施例1,特地在升降井的顶部设置2台卷扬机,将从出发楼层至目的楼层作为目标升降距离,共同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的控制装置,在沿升降井内进行升降的轿厢的多个部位分别卡止主缆且将其卷绕在向上对应设置的多个卷扬机上,以对所述轿厢进行升降驱动,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主缆的固定部检测所述轿厢到达目的楼层时的楼层地面与轿厢地面的差,该检测值超过规定值时,利用对应的所述卷扬机使所述主缆固定部分别上下移动,以进行地面对齐而减小所述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江正德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