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移动卫星网络的低开销动态路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986119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4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向移动卫星网络的低开销动态路由方法,其步骤为:S1:依据卫星网络的运行规律,预先计算所有快照的链路连接关系,获取各快照的链路状态更新增量;S2:当卫星网络中发生预知变化时,启用协议静态部分进行处理;S3:当卫星网络中发生非预知变化时,启用协议动态部分探测发生非预知变化的节点与链路,发现后向全网所有节点发布,全网各节点更新链路状态数据库,并计算出路由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降低系统开销、提高卫星链路利用率、提高卫星网络稳定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到移动卫星网络领域,特指一种,即一种用来处理预知变化和非预知变化关系的路由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卫星网络发展非常迅速,各项技术越来越完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卫星网络广泛运用于导航定位、气象预报、灾情预警、对地观测、资源勘探、通信广播、空间研究、军事应用等领域,成为现代网络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存在着许多差异,针对这些差异,人们在对地面路由协议进行改进或者是在理论研究创新和实验仿真的基础上,研究出许多适合卫星网络的路由协议,使得其能够高效、稳定、可靠地运行。根据节点获取路由信息方式的不同,卫星网络可以分为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静态路由运行机制是根据卫星运动的可预知性,将卫星网络的网络周期分为有限个较短的时间片,并认为在每个时间片内网络的拓扑是不变化的。这种路由机制的优点是系统开销小、算法收敛时间短、效率高。缺点是静态路由本身无法做到实时更新,只能做到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动态路由运行机制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实时地作出调整,这种调整是通过分析所收到的路由选择更新报文来实现的,以增加系统开销为代价。动态算法的典型代表是最短路径路由。最短路径算法大体上分为距离向量算法和链路状态算法两类。距离向量算法缺点是系统开销大,收敛较慢。在卫星网络中拓扑变化是有规律可循,可以预知的,如果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卫星网络拓扑变化的规律和可预知性将被忽略,造成较大的系统开销。链路状态算法缺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链路状态算法要求网络中每一个节点周期性地向全网广播链路状态数据包(Link-State Packet,LSP),造成大量的系统传输带宽开销;其次,链路状态算法要求节点保存全网的拓扑网络图,由于卫星网络拓扑变化频繁,导致拓扑状态图需要不断更新,从而使得网络节点的计算开销大大增加。综上所述,上述传统方式存在的技术问题归纳如下: 1、静态路由如果使用在所有发生的变化均为预知的卫星网络中,则网络可以实现快速收敛,同时产生的网络开销也很小,但是,由于卫星在太空中运行经常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导致提前计算的路由和网络状态不相匹配,此时,静态路由并不能发挥它的优势,网络需要重新计算路由,才能使得卫星之间可以正常通信。静态路由无法针对非预知变化做到实时更新,只能做到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因此,在网络出现故障时,将导致大量网络连接的断开、整体性能显著下降,甚至出现整个网络瘫痪。2、动态路由在应对网络中各种变化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实时地作出调整,但这种调整是通过分析收到的路由选择更新报文来实现的,是以增加系统开销为代价的。动态路由并未区分预知变化和非预知变化,使得每一次的路由收敛均花费大量的时间,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开销,这种开销对于资源有限的卫星节点来说,是很大的浪费,同时给卫星的设计带来极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系统开销、提高卫星链路利用率、提高卫星网络稳定性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其步骤为: 51:依据卫星网络的运行规律,预先计算所有快照的链路连接关系,获取各快照的链路状态更新增量; 52:当卫星网络中发生预知变化时,启用协议静态部分进行处理; 53:当卫星网络中发生非预知变化时,启用协议动态部分探测发生非预知变化的节点与链路,发现后向全网所有节点发布,全网各节点更新链路状态数据库,并计算出路由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上述步骤中,如果整个周期内的运行并未发生非预知变化,快照依照快照时间点进行切换,实现了整个网络的正确运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上述步骤开始之前,还包括预处理阶段,先设置参数、获取原始数据,并配置卫星节点、IP地址、接口信息;然后生成拓扑信息、链路控制信息、链路状态更新增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上述步骤S1中,提前计算所有快照的链路连接关系,将后一快照再与前一快照的链路连接关系进行比较,以获取它的链路中的增加部分和删除部分,从而得到链路状态更新增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上述步骤S2中,启用时钟以计算快照运行时间,当到达快照切换点时,调用下一快照的链路状态更新增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以地面站作为处理中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如果卫星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非预知性的变化时,即拓扑发生了非预期变化,将会导致当前路由表无法在网络中正确运行,此时网络中的节点将探测发生的变化,探测到变化的节点将向其所有邻居发送相关信息,之后该信息将会在全网进行泛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本专利技术的,可以降低系统的通信开销、存储开销,提高卫星链路利用率,缩短网络收敛时间,从而使得卫星网络更加高效、稳定、可A+-.与巨Ο2、本专利技术的,针对静态路由不能有效应对所发生的非预知变化进行了改进,借鉴动态路由处理变化的方法,引进动态处理部分,使得协议具备了处理各种变化的能力。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网络的快速收敛,系统产生开销也较小,避免了因网络故障导致整体性能下降,甚至是瘫痪,从而增强了网络健壮性。3、本专利技术的,区分了预知变化和非预知变化。预知变化可以根据卫星的运行规律提前获知,而非预知变化无法提取预知,它是在卫星运行过程中随时可能因为某一特殊原因发生,如果两种变化并不区别对待,将会造成许多已知信息作用无法发挥,从而导致宝贵的卫星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综合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优点,采取预知变化使用静态路由和非预知变化使用动态路由处理的方式,使得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应变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在具体应用实例中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后在具体应用中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能够应用于面向移动卫星网络的低开销动态路由协议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向移动卫星网络的低开销动态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S1:依据卫星网络的运行规律,预先计算所有快照的链路连接关系,获取各快照的链路状态更新增量; S2:当卫星网络中发生预知变化时,启用协议静态部分进行处理;S3:当卫星网络中发生非预知变化时,启用协议动态部分探测发生非预知变化的节点与链路,发现后向全网所有节点发布,全网各节点更新链路状态数据库,并计算出路由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振乾苏金树王宝生虞万荣吴纯青赵宝康毛席龙陈一骄钟华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