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科跌打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98369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4 0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伤科跌打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海风藤26g,广藿香26g,小茴香78g,罗布麻叶78g,旋覆花7.8g,莪术(制)30g,青皮15g,香附(醋制)32g,当归32g,三七26g,续断30g,牡丹皮30g,蒲黄30g,防风40g,延胡索(醋制)7.5g,枫香脂(制)42g,红花30g,郁金30g,木香18g,乌药26g,柴胡22.5g,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减压干燥,用高能纳米冲击磨粉碎成纳米干膏,加入功能性辅料,制成伤科跌打片,崩解时间显著缩短,疗效显著优于市售伤科跌打片,取得了积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伤科跌打片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伤筋动骨,瘀血肿痛,闪腰岔气。 市售伤科跌打片由于组方和工艺原因,疗效不甚理想,制剂采用传统工艺制备,存在崩解迟 缓、疗效低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崩解速度快、疗效高的伤科跌打片及其制备方 法。 专利技术实施方案如下: 取海风藤26g,广藿香26g,小茴香78g,罗布麻叶78g,旋覆花7.8g,莪术(制)30g,青皮 15g,香附(醋制)32g,当归32g,三七26g,续断30g,牡丹皮30g,蒲黄30g,防风40g,延 胡索(醋制)7. 5g,楓香脂(制)42g,红花30g,郁金30g,木香18g,乌药26g,柴胡22. 5g, 粉碎成60目粗粉,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萃取压力21~42Mpa,萃取温度22~ 38°C,分离器压力11~19Mpa,分离器温度41~58°C,分离时间2. 4~3. 3小时,二氧化碳 流量每小时23~39L,得提取液;取提取液64~76°C减压干燥,得干膏;取干膏加入枸橼酸 80~120g,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粉碎成粒径200~300nm的混合干膏粉;取混合干膏粉,微 晶纤维素35~45g,羟丙纤维素35~45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35~45g,硅酸镁铝15~ 25g,氯化钠5~15g,甘露醇4~6g,麦芽糊精4~6g,混合均勾,用50~70%乙醇湿法制 粒,60°C~80°C干燥,外加海藻酸钠7~9g,硼酸1~3g,整粒,压片,制得伤科跌打片1000 片。 上述实施方案所提到的原材料标准如下: 海风藤: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kadsura(Choisy)OhWi的干燥藤莖。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根、叶,晒干。 广藿香: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蓄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小茴香: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罗布麻叶: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L.的干燥叶。夏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旋覆花: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旅覆花InulabritannicaL.的干燥头状花序。夏、秋二季花开放时采收, 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 莪术: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Y.H.ChenetC.Ling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 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 青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 "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 花青皮' 香附: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当归: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 (Oliv.)Diels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 烟火慢慢熏干。 三七: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unaxnotoginseng (Burk. )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 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续断: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C.Y.ChengetT.M.Ai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用微火烘至 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 牡丹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晒干。 蒲黄: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L·、东方香蒲Typhaorientalis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采收 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乳,筛取花粉。剪取雄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 即为草蒲黄。 防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 )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莖植株的根.除去须根 及泥沙,晒干。 延胡索 楓香脂: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楓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Hance的干燥树脂。7、8月间割裂树干,使树脂流出.10月至次年4月采收,阴 干。 红花: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郁金: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 Υ.Η.ChenetC.Ling、姜黄CurcumalongaL.、广西莪术CurcumakwaugsienisS.G.Lee et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 "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冬季茎叶枯萎后 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木香: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lappa Decne.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 皮。 乌药: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aggregata (Sims)Kosterm.的干燥块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 干。 柴胡: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c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 "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枸橼酸: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微晶纤维素: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羟丙纤维素: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硅酸镁铝: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伤筋动骨,瘀血肿痛,闪腰岔气的中药,其特征是取海风藤26g,广藿香26g,小茴香78g,罗布麻叶78g,旋覆花7.8g,莪术(制)30g,青皮15g,香附(醋制)32g,当归32g,三七26g,续断30g,牡丹皮30g,蒲黄30g,防风40g,延胡索(醋制)7.5g,枫香脂(制)42g,红花30g,郁金30g,木香18g,乌药26g,柴胡22.5g, 粉碎成60目粗粉,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萃取压力21~42Mpa,萃取温度22~38℃,分离器压力11~19Mpa,分离器温度41~58℃,分离时间2.4~3.3小时,二氧化碳流量每小时23~39L,得提取液;取提取液64~76℃减压干燥,得干膏;取干膏加入枸橼酸80~120g,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粉碎成粒径200~300nm的混合干膏粉;取混合干膏粉,微晶纤维素35~45g,羟丙纤维素35~45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35~45g,硅酸镁铝15~25g,氯化钠5~15g,甘露醇4~6g,麦芽糊精4~6g,混合均匀,用50~70%乙醇湿法制粒,60℃~80℃干燥,外加海藻酸钠7~9g,硼酸1~3g,整粒,压片,制得伤科跌打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江恒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