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82741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4 0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包括多个支撑于斜桩桩孔内的支护架以及沿斜桩桩孔的开挖轮廓线布设的多道第一纵向连接筋、多道第二纵向连接筋、多道第三纵向连接筋和多道第四纵向连接筋,多个支护架沿斜桩桩孔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多个支护架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斜桩桩孔呈垂直布设,相邻两个支护架之间的间距为50~100cm;支护架包括弧形支架和两个侧部支架,两个侧部支架分别为对称支撑于所述弧形支架的左右两侧下方的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通过对开挖成型的斜桩桩孔进行有效支护,并在斜桩桩孔内配筋,能有效保证斜桩桩孔的成孔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基础工程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拱桥斜粧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
技术介绍
拱桥是非常古老的传统桥型,但由于其基础需要承担较大的水平推力,一般仅在基础条件较好且可以采用扩大基础的情况下采用的较多,这样大幅度限制了拱桥的应用范围。因而,设置能提供水平方向推力的粧基础,如斜粧,则可大大扩大拱桥的应用范围。斜粧在实际工程使用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孔工艺及施工比较繁琐。对于斜粧而言,传统的粧基础施工过程中在与水平线夹角较小尤其接近平行的情况下,常用的采用泥浆护壁防止塌孔的方法已不可行,易坍塌的孔壁上端泥浆压力反而较小,接近出口位置也无法提供充足的护壁压力,并且接近水平的粧基础更是无法提供充足的护壁压力。因而,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的拱桥斜粧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通过对开挖成型的斜粧粧孔进行有效支护,并在斜粧粧孔内配筋,能有效保证斜粧粧孔的成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拱桥斜粧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通过对开挖成型的斜粧粧孔进行有效支护,并在斜粧粧孔内配筋,能有效保证斜粧粧孔的成孔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拱桥斜粧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支撑于开挖成型的斜粧粧孔内的支护架、多道由左至右布设于斜粧粧孔上部内侧的第一纵向连接筋、多道由上至下布设于斜粧粧孔的左侧壁内侧的第二纵向连接筋、多道由上至下布设于斜粧粧孔的右侧壁内侧的第三纵向连接筋和多道由左至右布设于斜粧粧孔下部内侧的第四纵向连接筋,多个所述支护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沿斜粧粧孔的长度方向由后至前进行布设,多个所述支护架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斜粧粧孔呈垂直布设,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之间的间距为50cm?100cm ;所述斜粧粧孔分为上孔洞和位于所述上孔洞下方的下孔洞,所述下孔洞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上孔洞的横截面为拱形且其下部宽度与所述下孔洞的宽度相同;所述支护架包括对斜粧粧孔上部进行支护的弧形支架和两个分别对斜粧粧孔的左右侧壁进行支护的侧部支架,两个所述侧部支架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分别为对称支撑于所述弧形支架的左右两侧下方的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沿斜粧粧孔的上部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后进行布设且其均位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下方,每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均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沿斜粧粧孔的左侧开挖轮廓线由上至下进行布设且其均位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内侧,每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均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沿斜粧粧孔的右侧开挖轮廓线由上至下进行布设且其均位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内侧,每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均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沿斜粧粧孔的下部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后进行布设;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和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均沿斜粧粧孔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每个所述支护架上均设置有一道横向箍筋,所述横向箍筋与所述支护架呈平行布设;所述横向箍筋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护架上部的上部箍筋和固定在所述支护架下部的下部箍筋,所述上部箍筋为倒U字形,所述下部箍筋为凹字形;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位于所述左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和位于所述右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均位于上部箍筋内侧且其均与上部箍筋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位于所述左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和位于所述右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均位于下部箍筋内侧且其均与下部箍筋紧固连接。上述拱桥斜粧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呈均匀布设,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呈均匀布设,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呈均匀布设,且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呈均匀布设;相邻两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之间的间距、相邻两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之间的间距、相邻两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之间的间距和相邻两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之间的间距均相同;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第二纵向连接筋、第三纵向连接筋和第四纵向连接筋的直径均为Φ3ι?πι?C>5mm0上述拱桥斜粧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位于所述左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和位于所述右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与上部箍筋之间均以绑扎方式进行连接,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位于所述左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和位于所述右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与下部箍筋之间均以绑扎方式进行连接;每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之间均以绑扎方式进行连接,每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之间均以绑扎方式进行连接,每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之间均以绑扎方式进行连接。上述拱桥斜粧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之间均通过多个纵向连接件进行紧固连接,多个所述纵向连接件均沿斜粧粧孔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上述拱桥斜粧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纵向连接件为纵向连接螺栓;多个所述纵向连接螺栓包括安装在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之间的上部连接螺栓、安装在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之间的左侧连接螺栓和安装在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之间的右侧连接螺栓,所述上部连接螺栓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上部连接螺栓由左至右进行布设,所述左侧连接螺栓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左侧连接螺栓由上至下进行布设,所述右侧连接螺栓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右侧连接螺栓由上至下进行布设;每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上均由左至右开有多组分别供多个所述上部连接螺栓安装的上部螺栓安装孔,每组所述上部螺栓安装孔均包括左右两个所述上部螺栓安装孔;每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上均由上至下开有多组分别供多个所述左侧连接螺栓安装的左侧螺栓安装孔,每组所述左侧螺栓安装孔均包括上下两个所述左侧螺栓安装孔;每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上均由上至下开有多组分别供多个所述右侧连接螺栓安装的右侧螺栓安装孔,每组所述右侧螺栓安装孔均包括上下两个所述右侧螺栓安装孔。上述拱桥斜粧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中位于中部的一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为左侧中部连接筋,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中位于中部的一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为右侧中部连接筋;所述上部箍筋的左右两端分别钩挂在所述左侧中部连接筋和所述右侧中部连接筋上,且下部箍筋的左右两端分别钩挂在所述左侧中部连接筋和所述右侧中部连接筋上。上述拱桥斜粧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所述弧形支架包括顶钢板、布设在顶钢板中部下方的横向加劲肋和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连接钢板,所述顶钢板为矩形钢板弯曲形成的弧形钢板,所述横向加劲肋为弧形;所述顶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连接钢板上,且横向加劲肋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连接钢板上。上述拱桥斜粧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2/CN105369802.html" title="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原文来自X技术">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支撑于开挖成型的斜桩桩孔(9)内的支护架、多道由左至右布设于斜桩桩孔(9)上部内侧的第一纵向连接筋(11‑1)、多道由上至下布设于斜桩桩孔(9)的左侧壁内侧的第二纵向连接筋(11‑2)、多道由上至下布设于斜桩桩孔(9)的右侧壁内侧的第三纵向连接筋(11‑3)和多道由左至右布设于斜桩桩孔(9)下部内侧的第四纵向连接筋(11‑4),多个所述支护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沿斜桩桩孔(9)的长度方向由后至前进行布设,多个所述支护架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斜桩桩孔(9)呈垂直布设,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之间的间距为50cm~100cm;所述斜桩桩孔(9)分为上孔洞和位于所述上孔洞下方的下孔洞,所述下孔洞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上孔洞的横截面为拱形且其下部宽度与所述下孔洞的宽度相同;所述支护架包括对斜桩桩孔(9)上部进行支护的弧形支架和两个分别对斜桩桩孔(9)的左右侧壁进行支护的侧部支架,两个所述侧部支架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分别为对称支撑于所述弧形支架的左右两侧下方的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11‑1)沿斜桩桩孔(9)的上部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后进行布设且其均位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下方,每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11‑1)均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沿斜桩桩孔(9)的左侧开挖轮廓线由上至下进行布设且其均位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内侧,每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均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沿斜桩桩孔(9)的右侧开挖轮廓线由上至下进行布设且其均位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内侧,每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均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11‑4)沿斜桩桩孔(9)的下部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后进行布设;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11‑1)、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和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11‑4)均沿斜桩桩孔(9)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每个所述支护架上均设置有一道横向箍筋,所述横向箍筋与所述支护架呈平行布设;所述横向箍筋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护架上部的上部箍筋(17‑1)和固定在所述支护架下部的下部箍筋(17‑2),所述上部箍筋(17‑1)为倒U字形,所述下部箍筋(17‑2)为凹字形;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11‑1)、位于所述左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和位于所述右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均位于上部箍筋(17‑1)内侧且其均与上部箍筋(17‑1)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11‑4)、位于所述左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和位于所述右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均位于下部箍筋(17‑2)内侧且其均与下部箍筋(17‑2)紧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广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通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