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819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纸张、薄膜等卷筒形材料的纵向分切机。该机重新选择了有关辊轴的位置,改进了弧形辊,设计出无轴式放卷机构和制动阻滞盘,使张力的预置保持恒定并自动回减。采用了交流变频伺服电机为动力,既方便调整和装卸,又使高速分切平稳可靠。采用FIFE纠偏机构,优选出检测点位置,并把放卷机构置于可横向移动的导轨上而成为该系统的调整环节,让纠偏响应与分切速度达到最佳配合,实现了对基材适应性广的高精度分切。(*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卷筒形材料的纵向分切机器,尤其是用于纸张、薄膜等卷料的滚剪分盘。目前国内所使用的分切机都是由放卷机构、自动纠偏机构,分切机构,复卷机构和动力传动机构以及引导调整等辊系组成。现有的分切机普遍存在分切精度低,对被加工基材的适应性差,关键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放卷机构使用的是机械膨胀轴式放卷机构,因支座跨距大,长时间运行后放卷轴会出现变形,使卷料在运行过程中跳动较大,引起张力异常变化和基材摆动,影响了分切质量的稳定。其二,自动纠偏机构中置于引导辊14上的光电检测器发出偏差信号,通过普通纠偏系统的液压伺服装置去驱动移动辊9和移动辊10的横向移动来实现纠偏校正的。该纠偏系统只能识别与背景色对比度强的单色直线,对于复杂线条甚至彩色图案就无法跟踪扫描。此种纠偏调节系统很难与高速分切相匹配。运行不稳定,纠偏能力差。其三,为了保证加工基材在分切前不起皱,分切后的基材能完全分盘,基材在进入切刀之前需经过一根轴线成弧形的引导辊,即弧形辊,使加工基材从中心横向两边拉平。弧形辊为多段金属组成,每个辊套内只安装了一只轴承。所有金属套的外层用同一根橡胶管套住,起到连接和密封作用。显然单轴承的辊套运转稳定性差,且橡胶管套的弧形辊不便于分切过程中的调整。其四,动力传动机构所使用的是普通电机拖动,其低速起动转距小,动态响应慢,高速运行不稳定,传动精度低。因此现有的分切机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分切要求。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分切精度高,对被加工材料适应性广,运行稳定的高速分切机,以满足国内生产对分切精度提出的严格要求和克服上述之不足。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切机,设有交流变频伺服电机驱动的动力机构,放卷机构,FIFE自动纠偏机构,分切机构和使用可编程计数器的控制电路以及安装在机架板上的引导辊、调整辊、橡胶辊,浮动张力辊和弧形辊等,其特征在于a)卷机构置于可横向移动的导轨上,b)引导辊(7)与调整辊(6)的中心距为340mm~410mm,调整辊(6)与移动辊(9)的中心距为345mm~420mm,移动辊(9)与移动辊(10)的中心距为100mm~130mm,移动辊(10)与引导辊(14)的中心距为330mm~405mm,其余基材途径延程相邻两辊筒之间的切线长度不大于600mm,c)自动纠偏机构的光电检测器置于移动辊(9)至引导辊(14)之间。放卷机构采用无轴式自动夹紧装置。放卷机构设置有制动阻滞盘。弧形辊为多段金属辊套组成,每个辊套的两端各装有一只轴承,并在每一个辊套之间接触处装一橡胶密封卷。本技术所述的分切机,分切的卷料基材被安装在放卷机构支承臂4上的无轴式自动夹紧装置上,基材从靠分切机内侧一边向上引出,从引导辊7的上部包绕过,再向下包绕调整辊6的下部,且引导辊7至调整辊6的中心距为340mm~410mm;基材再从调整辊6向上包绕过移动辊9的上部,且调整辊6至移动辊9的中心距为345mm~420mm;基材再从移动辊9向下包绕过移动辊10的下部,且移动辊9至移动辊10的中心距为100mm~130mm;基材再从移动辊10向上包绕过引导辊14的上部,且移动辊10至引导辊14的中心距为330mm~405mm;然后基材从引导辊14向下包绕过浮动辊12的上部再垧上经过引导辊16的上部到达弧形辊18的上部。而通过浮动辊支承轴13的伸缩时实调整基材的张力,在经过轴线成弧形向上凸起的弧形辊上部时,基材受到一从中心距横向两边沿的张力,使待分切基材充分展开。接着基材经过橡胶辊28的下部进入上刀轴25和下刀轴26进行滚剪,分切后的各盘基材被卷绕在收卷轴33上。要使基材在高速剪切和调整过程中不产生大幅度的振动及起皱,除上述特定的轴距要求外,其余基材途径延程相邻两辊筒之间的切线长度均不大于600mm。本技术的分切机中,为了使纠偏调节的响应与分切速度相吻合,把纠偏调节的执行部份按排到放卷机构上。故将整个放卷机构置于支承垫板2的可横向移动的导轨上,在液压油缸控制下,同时完成放卷和横向纠偏调节的任务。该分切机的放卷机构采用无轴式自动夹紧装置,该装置是通过控制电机带动丝杆,可同时使左右支承架上的两个夹头向中间或两过移动,自动夹紧或松开卷筒材料的内芯。在放卷装置上还设有一个制动阻滞盘,通过调整制动闸上的螺套,两块带有衬垫的制动片就会抱紧或松开制动轮,该阻滞盘在张力预设的情况下与机架板11上的弹簧43、平衡轴44联动,能实现张力恒定和张力自动回减。而良好的张力控制仍是保证最终分切质量的关键。自动纠偏机构采用FIFE控制机构,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控制精度,而且对所加工材料的图案,颜色都具有较强的分辨率,并能跟踪扫描。自动纠偏机构的光电检测器置于移动辊9至引导辊14之间,这样容易使放卷机构的纠偏环节的时间响应与分发速度相配合,以达到准确纠偏。为了保证基材不起皱及经裁切后的基材能够完全分盘,在进入上刀轴25,下刀轴26的滚剪轮之前需经过一根弧形辊18将基材横向两边拉平。弧形辊18为多段金属辊套构成,每个辊套内的两端各装有一只轴承,并在每个辊套之间接触处装一橡胶密封圈。因而各辊套运转时互不影响,工作起来更平稳,并且方便分切过程中的调整。整机的主动力伟动机构采用交流变频伺服电机驱动。它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高功率,低速起动转距大,动态响应快,结构模块化等优点,更适应高速自控的可靠运行。在电气控制电路中设有可编程计数器,可实现半自动工作循环。与现有的分切机相比,由于合理的选取有关辊筒的位置及弧形辊,放卷机构改进,使张力控制可预先设置,并能保持恒定和张力自动回减,而一般国产的分切机张力控制较难恒定,手动调整误差大,以及交流伺服电机驱动的采用,使600mm/min的高速分切更稳定可靠;而从信号测量点的选取到偏差调整环节的改动,都对FIFE纠偏控制达到了最佳配合。FIFE纠偏不但比一般纠偏系统的控制精度提高了一倍,而且对彩色图案也具有较强的分辨率能力和跟踪能力,使得横向分切精度达到±0.15,而对可加工基材又无特殊要求。改进后的弧形辊和无轴放卷机构都比原分切机调整容易,装御方便,故障率低,加之可编程计数器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该机的功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参见附附图说明图1。附图1为分切机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分切机具体结构包括放卷座调整垫板1,支承垫板2,放卷底座3,支承臂4,立臂5,调整辊6,引导辊7,调节手轮8,移动辊9,移动辊10,机架板11,浮动辊12,浮动辊支承轴13,引导辊14,浮动辊连接杆15,引导辊16,固定块17,弧形辊18,钢索轮19,上下刀开合手柄20,机架固定杆21,压刀轮架22,防护罩23,链轮24,上刀轴25,下刀轴26,引导辊27,橡胶辊28,反压辊29,手轮安装座30,手轮31,收卷轴座32,收卷轴33,脚踏板34,离合盘35,连杆36,安装座37,滑动导块38,退料架39,弹簧固定块40,平衡块41,杠杆42,弹簧43,平衡轴44,连接环45,手轮46,丝杆47,弹簧连接块48,以及一套交流伺服电机和控制传动装置,一套FIFE自动纠偏系统,一套放卷夹头伺服电机和控制、传动装置。其中引导辊7至调整辊6的中心距为375mm;调整辊6至移动辊9的中心距为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切机,设有交流变频伺服电机驱动的动力机构,放卷机构,FIFE自动纠偏机构,分切机构和使用可编程计数器的控制电路以及安装在机架板上的引导辊、调整辊、橡胶辊,浮动张力辊和弧形辊等,其特征在于:a) 放卷机构置于可横向移动的导轨上, b) 引导辊(7)与调整辊(6)的中心距为340mm~410mm,调整辊(6)与移动辊(9)的中心距为345mm~420mm,移动辊(9)与移动辊(10)的中心距为100mm~130mm,移动辊(10)与引导辊(14)的中心距为 330mm~405mm,其余基材途径延程相邻两辊筒之间的切线长度不大于600mm,c) 自动纠偏机构的光电检测器置于移动辊(9)至引导辊(1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星方建明何金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玉溪水松纸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