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连接装置及其气体导出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7757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4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连接装置及其气体导出方法,气体连接装置包括本体、至少一第一管体、至少一第二管体及至少一封闭件。第一管体直线贯穿本体,且第一管体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第二管体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连通第一管体,且第二管体自第一管体延伸至本体外,并于第二端形成第三开口;至少一封闭件用以对应封闭第一管体的第二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气体连接装置及其气体导出方法,尤指一种可应用于待充气装置的充气与排气的装置及应用所述装置导出待充气装置内气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医疗级气垫床之类的待充气装置多用于长期卧病的病患,其具有减缓病患倒卧时的局部压力,并防止褥疮产生的效果。气垫床通常在需要时充气使用,而在紧急或无需使用时将其内部气体排出,以方便对病患进行急救或收纳气垫床。一般用于气垫床之类的待充气装置的充气及排气设备,通常包含一气体供应装置及一气体连接装置。气体供应装置包含一种可设定充、排气状态的空气泵,而气体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在待充气装置与气体供应装置之间,使气体供应装置与床垫本体构成气体连通,以便对待充气装置进行充气或排气操作。现行有一部分充气及排气设备,在对待充气装置进行充气或排气操作时,必须改变气体连接装置结合在气体供应装置的位置,以对应连通不同气体管路来执行充气或排气操作。然而,在面临紧急状况时,即使是改变气体连接装置的位置也会增加操作时间,更遑论因紧急而容易产生操作上的错误。因此,若想要快速达到待充气装置的排气效果,使用者对充气及排气设备的操作势必越简化越好,以减少时间浪费及错误操作的产生。据此,现有的用于连接待充气装置与气体供应装置的气体连接装置迫切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待充气装置的充气与排气的气体连接装置,通过连通管路技术手段进行快速且自动排气,且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气体连接装置包括本体、至少一第一管体、至少一第二管体及至少一封闭件。第一管体直线贯穿本体,且第一管体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第二管体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连通第一管体,且第二管体自第一管体延伸至本体外,并于第二端形成第三开口;至少一封闭件用以对应封闭第一管体的第二开口。于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导出方法,应用于如前述的气体连接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第一管体的第二开口未被封闭件封闭的状态下,自第一管体的第一开口朝第二开口输出气体,以于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的连通处产生负压,从而自第二管体将气体由待充气装置导出并通过第二开口排出。于另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气体连接装置用以可切换地自一气体供应装置提供气体至一待充气装置,或利用气体供应装置将气体自待充气装置排出,所述气体连接装置包括本体、至少一第一管体、至少一第二管体及至少一封闭件。第一管体一体成形地直线贯穿本体,且第一管体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第二管体一端连通第一管体并延伸至本体外。当气体供应装置自第一管体的第一开口供应气体至待充气装置时,封闭件用以封闭第一管体的第二开口,使气体通过第二管体进入待充气装置。其中,当第一管体的第二开口未被封闭件封闭时,来自气体供应装置的气体通过第一管体的第二开口排出,并于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的连通处产生负压,以导出待充气装置内的气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者对充气及排气设备的操作简单,减少了时间浪费及错误操作的产生,通过连通管路技术手段进行快速且自动排气,提高了使用上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气体连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气体连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气体连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合气体供应装置以充气至待充气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气体连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合气体供应装置以执行待充气装置的排气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气体连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的气体连接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操作状态示意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的气体连接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操作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1a、1b气体连接装置10、10a、10b本体11凸柱20第一管体21第一开口22第二开口30、30a第二管体31、31a第一端32、32a第二端33、33a第三开口40、40b封闭件41滑槽100气体供应装置110气体出口120气体入口200待充气装置A、A’夹角L1第一轴线L2、L2’第二轴线具体实施方式由于各种形式与实施例仅为例示性且非限制性,故在阅读本说明书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还可能有其他形式与实施例。根据下述的详细说明与权利要求书,将可使这些实施例的特征及优点更加明显。于本文中,使用“一”或“一个”来描述本文所述的元件和组件。此举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且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提供一般性的意义。因此,除非很明显地另外指出,否则此种描述应理解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数也同时包括复数。于本文中,用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类似序数词主要是用以区分或指代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结构,且不必然隐含这些元件或结构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顺序。应了解的是,在某些情形或组态下,序数词可以交换使用而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此外,于本文中,用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他任何类似用语意欲涵盖非排他性的包括物。举例而言,含有多个要件的一元件、结构、制品或装置不仅限于本文所列出的这些要件而已,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但却是所述元件、结构、制品或装置通常固有的其他要件。请一并参考图1及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气体连接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气体连接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气体连接装置1包括本体10、至少一第一管体20、至少一第二管体30及至少一封闭件40。于本专利技术中,本体10指一实体结构的主要部分,其可视需要设计为一体成形结构或多个部件的组合。一般来说,本体10主要作为可移动元件移动时的参照结构,且可作为与其他元件或结构连接或配置的基础。在本专利技术中,各第一管体20及第二管体30均采用直线管体设计,以减少气体流动路径,且保持各管体内的气体流动顺畅度,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还可视空间需求采用其他非直线管体,例如弯曲管体等。又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管体20具有一一体成形结构,也就是说,第一管体20是整个管体一体成形,以避免第一管体20因为由多个部件结合组成,而增加第一管体20内的流动气体的泄漏可能性,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第一管体20亦可视组装方便等需求,采用非一体成形结构,例如以多节管体组成。同样地,第二管体30也可以具有类似的一体成形结构。第一管体20直线贯穿本体10,且第一管体20的两端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体连接装置及其气体导出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连接装置,包括:一本体;至少一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直线贯穿所述本体,且所述第一管体的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至少一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体,且所述第二管体自所述第一管体延伸至所述本体外,并于所述第二端形成一第三开口;以及至少一封闭件,用以对应封闭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第二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8.25 TW 1031291341.一种气体连接装置,包括:
一本体;
至少一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直线贯穿所述本体,且所述第一管体的
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
至少一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
连通所述第一管体,且所述第二管体自所述第一管体延伸至所述本体外,并
于所述第二端形成一第三开口;以及
至少一封闭件,用以对应封闭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管体具有一一体
成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管体具有一导流
结构,用以提升气体于所述第一管体内的流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导流结构为一锥状结
构,且所述第一开口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
管体分别沿两轴线延伸,所述轴线呈一夹角,且所述夹角介于0°至18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夹角介于90°至180°
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封闭件为能够移动地
结合于所述本体的一盖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盖体包括两滑槽,且
所述本体包括对应所述滑槽的两凸柱。
9.一种气体连接装置,用以能够切换地自一气体供应装置提供气体至一
待充气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见成曾青莲
申请(专利权)人:雃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