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697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将叠置板材由给料机构的感测器控制定位后,当侦测输送道上没有叠置板材通过,就可将给料机构上的叠置板材送入该输送道上,如此重复动作。其中当叠置板材要送入该输送道,利用一驱动装置驱动该给料机构倾斜,使叠置板材容易进入该输送道,当完成叠置板材转送,就使该给料机构回复水平状态,继续等待下批的叠置板材转送,可达到减少人工将叠置板材直接放在输送道上而影响叠置板材整齐,及机器自动化的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减少人工将叠置板材直接放在输送道上而影响叠置板材整齐,及机器自动化的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是当摺叠机将纸片摺叠咸堆后,由人工在平台整理完成后,由工作人员拿起叠置板材转送到输送道上。由于是由工作人员转送叠置板材,而没有设置一转送机器,因此常因疏失而使叠置板材杂乱需要重新整理,所以非常不便。再者,叠置板材下料至输送结构的人工等待时间以及工作人员个人是否能够熟练迅速正确地的选择下料时机,以上是关于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也会是影响到整体生产效率的一大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人工将叠置板材直接放在输送道上而影响叠置板材整齐,及机器自动化的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因应生产线前站生产叠置板材数量不同时,可以置放在预定输送道的输送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输送道,以一预定延伸方向延伸出一预定长度,可受一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沿着该输送道划分为复数个工作区;该输送道的每一个工作区上方对应地配置一给料机构,该给料机构具有一给入端与一送出端,一叠置板材由该给入端送入该给料机构,一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该给料机构将该叠置板材由给料机构的送出端输送到该输送道上。所述的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其中该给料机构具有一输送带及至少一壁板。所述的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包括有一第三驱动装置,驱动该给料机构的送出端向该输送道的方向倾斜近接。所述的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其中该第三驱动装置包括一设置于该支撑组件上的驱动器;一枢接杆,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设于该支撑组件上,而该第二端连接该驱动器;及一拉杆,分别连接该枢接杆与该给料机构。所述的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该给料机构包括有一连动杆,该连动杆分别固设于该给料机构的给入端与送出端,并分别与该第二驱动装置及一第三驱动装置连接。本技术与公知技术相比具有的功效相较于公知技术,本技术有效克服了因使用传统人工将该叠置板材直接放在该输送道上所造成的诸多影响,例如该叠置板材保持其整齐性问题,及该叠置板材下料至该输送结构的人工等待时间,而且工作人员个人是否能够熟练的选择下料时机。是以本技术设置自动化的该给料机构,提供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将叠置板材迅速正确地下料至输送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的系统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的系统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的预备动作图;图4为本技术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的叠置板材准备动作图;图5、图6为本技术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的叠置板材送入动作图;及图7、图8、图9为本技术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的给料机构动作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1、图2,为本技术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的系统俯视图及侧视图,该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的一侧可设置有至少一摺叠机1位于该输送道10一侧。本技术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包含有一输送道10、一给料机构20、一第一驱动装置30、一第二驱动装置40及一支撑组件50,基本上,当该叠置板材60由该摺叠机1摺叠完成送到一位于该给料机构20旁的平台21上整理,然后送入该给料机构20后,该给料机构20感测到该叠置板材60后控制该第二驱动装置40驱动该给料机构20的输送带22转动,而使该叠置板材60可以到达该给料机构20的预备进入该输送道10前的位置,而此一送出端23位置由一第一感测器24咸测到该叠置板材60,即使该输送带22停止动作,准备将该叠置板材60送入该输送道100其中该输送道10都由该第一驱动装置30驱动。接着当该输送道10上且位于该给料机构20前方的第二感测器25未感测到该输送道10上有该叠置板材60通过,就可以驱动一第三驱动装置70控制该给料机构20向前地向该输送道10上倾斜,同时该第二驱动装置40驱动该给料机构20的该输送带22将该叠置板材60送入该输送道10上。实际上,该第二感测器25在每一给料机构20前端均设有,由该第二感测器25间的侦测,确认并不会影响到该给料机构20上的该叠置板材60送入该输送道10上。当该叠置板材60离开该给料机构20后,该第一感测器24感测到该叠置板材60离开该给料机构20,就控制该第三驱动装置70使该给料机构20回复水平状态,继续等待下批的该叠置板材60。当然为使工作效率增加,可以设计两道以上的输送道10与给料机构20,来增加生产量与工作方便性。上述的各装置间均由一可程式控制器(图中未示)来控制所有动作。该输送道10由一支撑组件50支撑,而该给料机构20位于该输送道10上方,使该叠置板材60可由该给料机构20送入该输送道10上。该给料机构22具有一给入端26与一送出端23,该给入端26的前端设有一平台21,供工作人员方便整理该叠置板材60并送入该给料机构20中。其中该给料机构20具有一输送带10,该输送带10两端设有壁板11。而该输送带22是由该第二驱动装置40驱动的。该第二驱动装置40可为马达组件。该第一驱动装置30驱动该输送道10,而该第二驱动装置40驱动该给料机构20输送该叠置板材60到该输送道10上,而该第三驱动装置70则驱动该给料机构20向该输送道10上倾斜。该第三驱动装置70包括有一驱动器71、一枢接杆72及一拉杆73,该驱动器71设置于该支撑组件50上,且该驱动器71枢接于该枢接杆72,并可驱动该枢接杆72摆动,该枢接杆72具有一第一端721与一第二端722,其中该第一端721设于该支撑组件50上,而该第二端722连接该驱动器71。该拉杆73则分别连接该枢接杆72的第二端722与该给料机构20。亦即该给料机构20包括有一连动杆27,该连动杆27位于该给料机构20的一侧,且分别固设于该给料机构20的两端,并分别与该第二驱动装置40与该第三驱动装置70的拉杆73连接。所以当该第三驱动装置70的驱动器71开始动作,该枢接杆72与该拉杆73被同时带动,则该连动杆27便随着作向上或向下摆动,同时也带动该给料机构20作向上或向下摆动。因此,当该给料机构20向该输送道10上摆动倾斜时,该叠置板材60就可以被控制从该给料机构20送入该输送道10上。为详细说明动作,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的预备动作图,该叠置板材60经该摺叠机1摺叠后并送到该平台21上整理,整理后的该叠置板材60准备送入该给料机构200此时,该输送道10与该第一驱动装置30已启动。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的叠置板材准备动作图,该叠置板材60可送入该给料机构20,本实施例的给料机构20分为两道,视当时情况,如果其中一道已有该叠置板材60,就送入另一道。如果两道都空的,可随意放入其中一道中。如图所示,该叠置板材60已准备要送入该给料机构200请同时参阅图5、图6,为本技术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的叠置板材送入动作图,该叠置板材60送入该给料机构20后,该第二驱动装置40驱动该输送带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置板材多道下料输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输送道,以一预定延伸方向延伸出一预定长度,受一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沿着该输送道划分为复数个工作区;    其特征在于,该输送道的每一个工作区上方对应地配置一给料机构,该给料机构具有一给入端与一送出端,一叠置板材由该给入端送入该给料机构,一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该给料机构将该叠置板材由给料机构的送出端输送到该输送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为信
申请(专利权)人:全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