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祖武专利>正文

可变跟高跟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6391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跟高跟鞋,可变跟高跟鞋包括鞋底、可变高跟、变跟控制组件和连接杆,变跟控制组件控制可变高跟转动,变跟控制组件设置于鞋底内部,变跟控制组件包括变跟控制板,变跟控制板可滑动地设置于鞋底内,变跟控制板的第一端凸出鞋底形成变跟操作按钮,连接杆的第一端与可变高跟铰接,连接杆的第二端与鞋底铰接。在进行变跟时,通过按压变跟操作按钮,可变高跟在人体重力作用下绕与连接杆之间的铰接点顺时针方向转动,完成变跟操作,操作简单,同时,在变跟操作过程中,操作者无需手动掰动可变高跟,保证了操作过程卫生、雅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跟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变跟高跟鞋
技术介绍
高跟鞋作为一种时尚的象征,在女性中使用非常广泛,在上班、会议等一些正式场合中,高跟鞋已经成为女性的标配。但是,相对于穿平跟鞋,穿高跟鞋时脚不舒服,同时也不方便于行走。由于鞋子不便于随身携带多双,同时在外也不便于换鞋,因而一般穿高跟鞋出门后,在回家之前,一天无论任何场合都得穿高跟鞋,这样就给女性造成很大痛苦,也不方便行走,现在生活中,已经出现了可变跟高跟鞋,但是在变跟过程中需要人为手动掰动鞋跟进行变跟操作,操作过程不卫生,同时也不雅观。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可变跟高跟鞋存在变跟过程不卫生不雅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跟高跟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变跟高跟鞋变跟过程不卫生不雅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可变跟高跟鞋,包括鞋底、可变高跟、变跟控制组件和连接杆,变跟控制组件控制可变高跟转动,变跟控制组件设置于鞋底内部,变跟控制组件包括变跟控制板,变跟控制板可滑动地设置于鞋底内,变跟控制板的第一端凸出鞋底形成变跟操作按钮,连接杆的第一端与可变高跟铰接,连接杆的第二端与鞋底铰接。进一步地,变跟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簧,第一弹簧沿变跟控制板的延生方向设置在变跟控制板的一侧并与变跟控制板连接。进一步地,变跟控制组件还包括传动压力板,活动止挡板和第二弹簧,传动压力板穿过变跟控制板,传动压力板的第一端与鞋底铰接,活动止挡板的第一端与传动压力板的第二端连接,活动止挡板的第二端与鞋底连接,活动止挡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向可变高跟一侧凸出形成止挡部,第二弹簧设置在活动止挡板和变跟控制板之间,第二弹簧的第一端与止挡部连接,第二弹簧的第二端与变跟控制板连按。。进一步地,变跟控制组件还包括延时挡板、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弹簧,延时挡板呈折弯型,延时挡板的第一段与变跟控制板平行,第一卡接部设置在延时挡板的第一段上朝向变跟控制板一侧,变跟控制板的第二端形成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第三弹簧的第一端与延时挡板的第二段连接,第三弹簧的第二段与鞋底连接。进一步地,在高跟状态向平跟状态切换过程中,可变高跟的靠近鞋底的一端能够接触延时挡板的第二段。进一步地,可变跟高跟鞋还包括第四弹簧,连接杆的第一端与可变高跟铰接形成铰接点,第四弹簧设置在铰接点处。进一步地,可变高跟的远离鞋底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卡接部,变跟控制板上对应设置有第四卡接部,在平跟状态时,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之间卡接配合。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高跟鞋的鞋底内部设置变跟控制组件控制可变高跟转动,变跟控制组件包括变跟控制板,变跟控制板可滑动地设置于鞋底内,变跟控制板的第一端凸出鞋底形成变跟操作按钮,因而在进行变跟时,通过按压变跟操作按钮,可变高跟在人体重力作用下绕与连接杆之间的铰接点顺时针方向转动,完成变跟操作,操作简单,同时,在变跟操作过程中,操作者无需手动掰动可变高跟,保证了操作过程卫生、雅观。本技术的可变跟高跟鞋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可变跟高跟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变跟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变跟控制组件中的变跟控制板、压力传动板和活动止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鞋底;20、可变高跟;30、变跟控制组件;31、变跟控制板;311、变跟操作按钮;312、第二卡接部;32、第一弹簧;33、传动压力板;34、活动止挡板;341、止挡部;35、第二弹簧;36、延时挡板;37、第一卡接部;38、第三弹簧;40、连接杆;50、第四弹簧;60、第三卡接部;70、第四卡接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为解决目前技术中存在的可变跟高跟鞋存在变跟过程不卫生不雅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跟高跟鞋。如图1所示,可变跟高跟鞋包括鞋底10、可变高跟20、变跟控制组件30和连接杆40,变跟控制组件30控制可变高跟20转动,变跟控制组件30设置于鞋底10内部,变跟控制组件30包括变跟控制板31,变跟控制板31可滑动地设置于鞋底10内,变跟控制板31的第一端凸出鞋底10形成变跟操作按钮311,连接杆40的第一端与可变高跟20铰接,连接杆40的第二端与鞋底10铰接。在进行变跟操作时,操作者通过按压变跟操作按钮311,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可变高跟20绕与连接杆40的第一端形成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变跟操作。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操作过程中无需用手触碰可变高跟,操作卫生且雅观。如图1所示,变跟控制组件30还包括第一弹簧32,第一弹簧32沿变跟控制板31的延生方向设置在变跟控制板31的一侧并与变跟控制板31连接。由于设置有第一弹簧32,因而在变跟操作按钮311在变跟过程中被按下时,变跟控制板31向脚趾一侧滑动,第一弹簧32被压缩,松开变跟操作按钮311时,在第一弹簧32的作用下,变跟控制板31在能够恢复原状。如图1至图3所示,变跟控制组件30还包括传动压力板33、活动止挡板34和第二弹簧35,传动压力板33穿过变跟控制板31,传动压力板33的第一端与鞋底10铰接;活动止挡板34的第一端与传动压力板33的第二端连接,活动止挡板34的第二端与鞋底10连接,活动止挡板3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向可变高跟20 —侧凸出形成止挡部341 ;第二弹簧35设置在活动止挡板34和变跟控制板31之间,第二弹簧35的第一端与止挡部341连接,第二弹簧35的第二端与变跟控制板31连接。由于活动止挡板3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向可变高跟20 —侧凸出形成止挡部341,在高跟状态下时,止挡部341与可变高跟20之间形成阻挡,从而阻止可变高跟20发生转动。在按压变跟操作按钮311后,变跟控制板31向脚趾一侧滑动,变跟控制板31带动传动压力板33转动,传动压力板33在转动过程中挤压活动止挡板34,此时第二弹簧35被压缩,活动止挡板34向脚掌一侧运动,止挡部341向脚掌一侧运动后,避开可变高跟20,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可变高跟20绕与连接杆40之间的交接点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高跟状态到平跟状态的切换。由于变跟控制组件30包括传动压力板33、活动止挡板34和第二弹簧35,且它们三者之间具有上述连接关系,并且活动止挡板34具有阻挡可变高跟20转动的止挡部341,因而在高跟状态时,止挡部341和连接杆40配合,保证可变高跟20不发生转动,避免在行走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在高跟状态向平跟状态的切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跟高跟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10);可变高跟(20);变跟控制组件(30),所述变跟控制组件(30)控制所述可变高跟(20)转动,所述变跟控制组件(30)设置于所述鞋底(10)内部,所述变跟控制组件(30)包括变跟控制板(31),所述变跟控制板(31)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鞋底(10)内,所述变跟控制板(31)的第一端凸出所述鞋底(10)形成变跟操作按钮(311);连接杆(40),所述连接杆(40)的第一端与所述可变高跟(20)铰接,所述连接杆(40)的第二端与所述鞋底(10)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祖武
申请(专利权)人:吴祖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