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铁轶专利>正文

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06235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包括鞋底和鞋面,于所述鞋底的根部设有高平跟转换结构,所述高平跟转换结构包括枢接于所述鞋底根部的旋转鞋跟,对应所述旋转鞋跟设置以收纳所述旋转鞋跟的开口槽,容置于所述开口槽内、且枢接于所述开口槽的槽盖板,以及设于所述鞋底内部的高平跟切换单元。有益效果,通过鞋底侧部的开关键按钮,切换鞋子在高跟和平底之间转换,实现了平跟和高跟之间快速转换,且该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质量稳定,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包括鞋底和鞋面,于所述鞋底的根部设有高平跟转换结构,所述高平跟转换结构包括枢接于所述鞋底根部的旋转鞋跟,对应所述旋转鞋跟设置以收纳所述旋转鞋跟的开口槽,容置于所述开口槽内、且枢接于所述开口槽的槽盖板,以及设于所述鞋底内部的高平跟切换单元。有益效果,通过鞋底侧部的开关键按钮,切换鞋子在高跟和平底之间转换,实现了平跟和高跟之间快速转换,且该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质量稳定,不易损坏。【专利说明】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着穿戴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女性,使用的鞋子主要有两种,一类是平底鞋,另一种是高跟鞋,以满足女性不同场合的要求。而现有高跟鞋鞋底通常为固定样式,在生产时就已经固定,譬如我们要驾驶汽车的时候如果鞋跟是高跟是非常危险的,更换平跟,不仅可以驾驶汽车也可以在脚疲惫的时候得到休息,而且不需要更换鞋子。 在现有技术中也介绍了一些折叠鞋,此类鞋控制机构,可实现平高跟之间的相互转换,但是这种鞋的平跟状态并不是绝对的平跟,而是带有一个马蹄形的后跟,其高跟的形态也和市场上常见的高跟鞋很不一样,只不过是高跟的延长,且技术方案机构过于复杂无法在正常工况条件下长时间使用,容易损坏和造成意外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解决了平跟和高跟之间快速、轻松地相互转换,且该鞋不易损坏,结构简单。 一种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包括鞋底和鞋面,于所述鞋底的根部设有高平跟转换结构,所述高平跟转换结构包括枢接于所述鞋底根部的旋转鞋跟,对应所述旋转鞋跟设置以收纳所述旋转鞋跟的开口槽,容置于所述开口槽内、且枢接于所述开口槽的槽盖板,以及设于所述鞋底内部的高平跟切换单元。 优选地,所述旋转鞋跟朝向所述开口槽的侧面设有挂接卡槽, 所述槽盖板包括一枢接于所述开口槽的内壁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一第二端,所述槽盖板设置为: 当旋转鞋跟为高跟状态时,所述槽盖板的第二端落入所述挂接卡槽上以相互抵触设置; 当旋转鞋跟平跟状态时,所述槽盖板的第二端容置于所述开口槽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高平跟切换单元包括设于所述旋转鞋跟侧面的滑块开关,设于所述滑块开关内侧并与所述鞋底内壁相抵触的弹力件,所述滑块开关朝向所述旋转鞋跟的侧面上设置有导通卡槽,所述旋转鞋跟朝向所述滑块开关的侧面上设有适配所述导通卡槽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弹力件为弹簧。 优选地,所述滑块开关的按触面上设有防护罩。 优选地,所述旋转鞋跟的旋转角度为60度。 优选地,所述鞋底的弯折区域为耐磨、耐折的软性底板。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通过鞋底侧部的开关键按钮,切换鞋子在高跟和平底之间转换,实现了平跟和高跟之间快速转换,且该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质量稳定,不易损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在高跟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在平跟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中高平跟切换单元锁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中高平跟切换单元松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在高跟状态时高平跟切换单元锁紧旋转鞋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为本技术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在平跟状态时高平跟切换单元锁紧旋转鞋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技术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1和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包括鞋底10和鞋面20,以及位于鞋底10的根部的高平跟转换结构30。 所述高平跟转换结构30包括枢接于所述鞋底10的旋转鞋跟31,对应所述旋转鞋跟31设置以收纳所述旋转鞋跟31的开口槽32,容置于所述开口槽32内、且枢接于所述开口槽32的槽盖板33,以及设于所述鞋底10内部的高平跟切换单元34。 旋转鞋跟31,通过旋转轴311安装在鞋底10外廓,旋转鞋跟31绕旋转轴311转动时,或置于开口槽32内构成平底鞋,或与鞋底10外廓相垂直构成高跟鞋。进一步地,旋转鞋跟31的上半部分呈圆弧状,以供旋转鞋跟31能够绕旋转轴311旋转,而旋转鞋跟31的下半部分呈锥形体,该锥形体的尖端打磨一平面,以用作旋转鞋跟31在高跟状态下的鞋跟,以便于人行走。该锥形体的两侧面均为平面,以供旋转鞋跟31在平跟状态下时,鞋底10外廓与旋转鞋跟31的外侧面平齐。更进一步地,由于旋转鞋跟31下半部分呈锥形体,所以旋转鞋跟31在高跟和平跟之间的旋转角度设置为60度即可实现高跟和平跟之间的快速转换,当达到最大角度时,高平跟切换单元会自动锁止。 开口槽32,对应旋转鞋跟31的大小设置,以便于收纳旋转鞋跟31。旋转鞋跟31对应开口槽32周侧间隙较小,可防止杂物卡入鞋底10,收纳后的旋转鞋跟31侧面与鞋底外廓平齐,使得当鞋转换为平跟时,行走舒适。 槽盖板33,采用高耐磨软质板,容置在开口槽32内部,并对应开口槽32的开口大小设置。进一步地,于所述旋转鞋跟31朝向所述开口槽32的侧面设置挂接卡槽312。所述槽盖板33包括一枢接于所述开口槽32的内壁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一第二端,所述槽盖板33设置为:当旋转鞋跟31为高跟状态时,所述槽盖板33的第二端落入所述挂接卡槽312上,使得槽盖板33和挂接卡槽相互抵触设置,从而槽盖板33封堵开口槽32 ;当旋转鞋跟31平跟状态时,所述槽盖板33的第二端容置于所述开口槽32的底部,由于槽盖板33为软质板,具有一定弹性,当旋转鞋跟31被收纳至开口槽32中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以保护旋转鞋跟31不被损坏。 请参阅图3至图6,所述高平跟切换单元34包括设于所述旋转鞋跟侧面的滑块开关341,设于所述滑块开关341底部内侧并与所述鞋底10内壁相抵触的弹力件342,所述滑块开关341朝向所述旋转鞋跟31的侧面设置的导通卡槽343,所述旋转鞋跟31朝向所述滑块开关341的侧面上设有适配所述导通卡槽343的凸起344。本实施例中,弹力件为弹簧,滑块开关平行设于旋转鞋跟31的旋转轴311的侧上方,也便于人在需要转换鞋底10状态时,快速操作。并于滑块开关外部设有防护罩,以防止开关键不小心被碰触时发生意外。当滑块开关键为锁止状态时,弹簧为松弛状态,所述滑块开关延伸出鞋底端部,此时,所述旋转鞋跟上的凸起和导通卡槽位置错开,从而凸起阻止旋转轴311转动。当滑块开关键需解除锁定时,按下滑块开关,此时,弹簧为紧绷状态,所述滑块开关全部滑入鞋底内部,旋转鞋跟上的凸起与导通卡槽对应在一条直线上,从而转动旋转鞋跟31时,凸起在导通卡槽内穿梭,使得旋转轴311可自由旋转。 另外,所述鞋底10在高平跟转换时,鞋底10会在脚前掌处的弯折区域形成一定弧度,本实施例中,弯折区域所用鞋底材质为耐磨、耐折的软性底板。 现对本技术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的具体实施细节及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当鞋底10呈高跟模式时,当按下滑块开关341按钮,旋转鞋跟31解除锁紧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高平跟两用鞋,包括鞋底和鞋面,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鞋底的根部设有高平跟转换结构,所述高平跟转换结构包括枢接于所述鞋底根部的旋转鞋跟,对应所述旋转鞋跟设置以收纳所述旋转鞋跟的开口槽,容置于所述开口槽内、且枢接于所述开口槽的槽盖板,以及设于所述鞋底内部的高平跟切换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铁轶
申请(专利权)人:邵铁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