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诗文专利>正文

分条机的差速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512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分条机的差速轴结构,一卷管及一间隔环交错依序套设于差速轴的轴心,于轴心的两端均套设一将卷管及间隔环夹掣固定的固定塞,其特征在于:    差速轴的轴心上、下周缘面对称凹设一内部相对呈一阶座的定位阶槽,间隔环的上、下内侧对称固设一定位销,于定位销的上段处固设一可横向旋动的枢转体与定位阶槽相容置定位,且枢转体恰与定位阶槽的阶座相贴抵,间隔环的内缘面与轴心形成一环形间距。(*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分条机的差速轴改良结构,尤指该差速轴除可适用于5mm宽度的分条收卷作业外,其间隔环与轴心由枢转体与定位阶槽相互容卡所形成的环形间距,令轴心与间隔环降低磨擦夹掣现象,且当固定塞由轴心的一端推挤压迫卷管及间隔环定位时,枢转体也会于定位阶槽的阶座产生旋转移动,以使施压的力道平均的传递至每一卷管,达每一卷管的差速效益更为精准,且即使是100卷的收卷,也可令收卷张力的误差在20%以下。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市面上常见的分条机40是将整捆物料411卷绕于转轴上41,当卷绕完成后,物料411即会于转轴41上产生不平均的厚薄公差,此时当分条机40启动时,物料411即会经由一定刀数的切割而分条卷绕于差速轴42的卷管421上卷绕,同时依转轴41上所卷绕物料411的紧松度而产生差速效益(如图1所示),而一般常见分条机的差速轴改良结构,以下列举二例如图2所示为习式的气压式差速轴平面组合图之一(请同时参考图3为习式的差速轴与卷管的组合剖示图),该差速轴10的轴心11内部容设一气囊12,于外周缘面等距环设若干容置孔111,而容置孔111的内部容设有一具钢珠131的推抵块13与气囊12相贴触,且于轴心11的外周缘面套设若干滑差座14,该滑差座14的表面并环状开设若干横向长槽141供一弹簧142及一支撑钢珠143容设,且该滑差座14’也可将尺寸增大设呈两两支撑钢珠143’,如图4所示,而滑差座14、14’的两两支撑钢珠143、143’外周缘面并分别套设一卷管15(如图5所示),而卷管15的一侧即受重心往下与滑差座14的上周缘面形成一贴触面积16。当分条机起动时,如图6所示是为习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空气则会由差速轴10的轴心11一端进入使装置于轴心11内部的气囊12膨胀,此时推抵块13则会受气囊12的推挤将钢珠131向外扩张接触滑差座14、或滑差座14’,此时,滑差座14、或滑差座14’与卷管15即产生正反转令支撑钢珠143、或支撑钢珠143’受弹簧142的弹抵向外抵触卷管15,同时进行分条的卷绕动作。如上所述的习式结构,其尚有下列的缺陷(一)尤指其卷管15须套设于滑差座14、或滑差座14’的两两支撑钢珠143、或支撑钢珠143’上方能形成一个接触面,故仅适用于50mm以上的分条宽度,而无法进行50mm以下的细分条,于使用范围上较为受限;(二)尤指其组装元件多,相对提高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于组装上也较为繁琐、耗时,故不符经济效益;(三)尤指其滑差座14、或滑差座14’与卷管15间是利用弹簧142推抵支撑钢珠143、13’弹抵定位,故一旦弹簧142产生弹性疲乏时,则无法确实将卷管15弹抵定位,而需一一检视并予以更换,导致维修上的不便且耗时。如图7所示是为另一习式的固定塞推挤卷管及间隔环的施压力道递减剖示图,该差速轴20的轴心21一端套设一固定塞22,于上周缘面凹设有一定位沟槽211供一卷管23及一间隔环24交错依序套设,而间隔环24的上侧内周缘面均凸设一定位凸肋241与定位沟槽211相容置定位,再于轴心21的另一端套设固定塞25将卷管23及间隔环24压迫夹掣固定。如上所述的另一习式结构,其尚有下列的缺陷(一)尤指其间隔环24与卷管23经由固定塞25由一端推挤压迫固定时,因间隔环24呈自然下垂现象,而使定位凸助241与定位沟槽211的两侧边产生交错磨擦,同时间隔环24上侧内周缘面也与轴心21产生较大的贴触面积26,如图8所示,进而造成于推挤压迫过程中,因磨擦阻力的影响使推挤的力道由前往后递减,令每一卷管23的松紧度由施力的一端逐一呈松弛状,故当卷管23进行卷绕分条的动作时,则会产生松动磨擦夹掣的现象,进而影响每一卷管23的差速效益;(二)尤指其间隔环24与卷管23及轴心21在长时间的磨擦夹掣下,则会使磨擦能量变成热能造成温度升高的现象,当温度长时间升高时,即会导致间隔环24、卷管2 3与轴心21提早老化,进而降低使用寿命;(三)尤指其间隔环24与轴心21仅设一定位凸肋241及一定位沟槽211相互容设,一旦间隔环24受卷管23及轴心21的旋动磨擦时,则会使间隔环24的一侧因无定位设计,而产生夹掣晃动的现象,故平稳性不佳。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上述习式结构,其使用上的缺陷,乃思及改良创作的意念,遂以从事此项技艺多年的经验加以改良设计,经多方设计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条机的差速轴结构,尤指该差速轴除可适用于5mm以下的分条作业达适用范围较广外,其间隔环与轴心由枢转体与定位阶槽相互容卡的设计,使间隔环的内缘面与轴心保持一适当的环形间距,且当固定塞由轴心的一端推挤压迫间隔环及卷管固定时,枢转体则会于定位阶槽内产生旋转移动,令施压的力道平均的传递至每一卷管,故当卷管进行卷绕分条的动作时,以达差速效益更为精准正确,并可做到宽幅、多条收卷,提高效率及减少材料损失。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条机的差速轴结构,尤指其间隔环与轴心由枢转体与定位阶槽相互容卡的设计,使间隔环的内缘面与轴心保持一适当的环形间距,而可防止间隔环与轴心直接产生磨擦,进而降低磨擦能量,不会产生温度升高的现象,进而可有效保护间隔环及轴心,不会提早老化,进而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条机的差速轴结构,尤指其由间隔环与轴心的上、下侧均分别设有一定位销及一枢转体与定位沟槽相互容卡定位,以使间隔环更平稳的套设于轴心上,不会受轴心及卷管的旋动而产生晃动的现象。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条机的差速轴结构,一卷管及一间隔环交错依序套设于差速轴的轴心,于轴心的两端均套设一固定塞将卷管及间隔环夹掣固定,差速轴的轴心上、下周缘面对称凹设一内部相对呈一阶座的定位阶槽,间隔环的上、下内侧对称固设一定位销,于定位销的上段处固设一可横向旋动的枢转体与定位阶槽相容置定位,且枢转体恰与定位阶槽的阶座相贴抵,间隔环的内缘面与轴心形成一环形间距。附图说明图1为习式分条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习式的气压式差速轴平面组合图之一。图3为习式的差速轴与卷管的组合剖示图。图4为习式的气压式差速轴平面组合图之二。图5为习式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习式的使用状态图。图7为另一习式的固定塞推挤卷管及间隔环的施压力道递减剖示图。图8为另一习式的间隔环呈自然下垂与轴心的组合剖示图。图9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暨固定塞推挤卷管及间隔环的施压力道平均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30……差速轴 31……轴心311……定位阶槽 3111……阶座 32……固定塞33……卷管34……间隔环341……定位销342……枢转体 35……固定塞A……环形间距具体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暨固定塞推挤卷管及间隔环的施压力道平均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0所示为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该差速轴30的轴心31的一端套设一固定塞32,并供一卷管33及一间隔环34交错依序套设,而卷管33是可依欲分条的尺寸作变化,且适用于5mm以下的细分条,于轴心31的上、下周缘面对称凹设一内部相对呈一阶座3111的定位阶槽311,而间隔环34的上、下内侧对称固设一定位销341,于定位销341的适当处固设一可横向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诗文
申请(专利权)人:梁诗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