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4840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2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在靠近站台层的楼扶梯的天花板上设置前端风幕机组,在靠近站厅层的楼扶梯的天花板上设置后端风幕机组,并且设计前端风幕机组中的前端风幕机具有45°渐缩夹角的第一送风口、第一回风口,设计后端风幕机组中的前端风幕机具有45°渐扩夹角的第二送风口、第二回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控制容易,适于火灾时地铁现场的混乱场景,降低了火情加剧、火势蔓延的风险;使用效果明显,当发生火灾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火分隔装置能够有效地阻挡火灾烟气进入楼扶梯间,便于逃生人员向站台层疏散。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施工方便、周期短、效益高等优点,可大规模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通风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因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各城市相继引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以改善日渐恶化的交通问题。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使其城市交通获得极大改善,更多的城市投入到轨道交通建设行列。地铁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其消防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地铁站台层作为人员最为拥挤的区域,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最高,同时既有效控制烟气向站厅层蔓延,又确保站台人员安全向站厅层疏散,是地铁工程设计领域的难题。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的规定:“地铁站台层发生火灾时,应该保证站厅到站台的楼梯和扶梯口处具有不小于1.5 m/s的向下气流。” 为了满足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地铁火灾通风系统设计中,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一、火灾时开启站台排烟系统和站厅送风系统,关闭站台送风系统和站厅排风系统,同时打开一侧屏蔽门,开启隧道风机(或排热风机)协助排烟,加大排烟能力,以满足规范要求。二、在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的排风系统与车站轨行区排热系统进入排风道前进行技术处理,使得站台排烟时,排热风机能够共同参与排烟。这样,当站台层发生火灾时,开启站台排烟风道与排热风机的连通阀门,关闭轨行区上下排热风道的阀门,使排热风机加入站台排烟系统,加大排烟能力,以满足规范要求。以上两种设计手法虽然被动满足了规范要求,但有明显缺陷:一、控制复杂。火灾时的地铁现场混乱,复杂的操作流程增加了火情加剧、火势蔓延的风险;二、设计繁琐。工程人员需要进行详细计算和精准的技术处理,才能满足理论要求,过程繁琐。三、使用效果不佳。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设计方法容易造成设备选型的显著放大,这导致火灾情况下,由站厅层流向站台层的气流速度过大,影响逃生人员向站厅层疏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在靠近站台层的楼扶梯的天花板上设置前端风幕机组,在靠近站厅层的楼扶梯的天花板上设置后端风幕机组,并且设计前端风幕机组中的前端风幕机具有45 °渐缩夹角的第一送风口、第一回风口,设计后端风幕机组中的前端风幕机具有45°渐扩夹角的第二送风口、第二回风口。本专利技术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控制容易,适于火灾时地铁现场的混乱场景,降低了火情加剧、火势蔓延的风险;使用效果明显,当发生火灾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火分隔装置能够有效地阻挡火灾烟气进入楼扶梯间,便于逃生人员向站台层疏散。同时,本专利技术具有施工方便、周期短、效益高等优点,可大规模推广使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其特点是,所述防火分隔装置设置在地铁站台层与站厅层之前端风幕机组间的楼扶梯间上,该防火分隔装置包含: 前端风幕机组,设置在靠近站台层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上; 后端风幕机组,设置在靠近站厅层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上。所述前端风幕机组包含沿楼扶梯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三台前端风幕机;每台所述前端风幕机包含: 前端风幕机机体,所述前端风幕机机体顶端与靠近站台层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连接; 第一送风口,设置在所述前端风幕机机体底端,所述第一送风口的风向垂直朝向地面; 第一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前端风幕机机体靠近站厅层的侧端,所述第一回风口的风向与天花板水平。所述后端风幕机组包含沿楼扶梯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三台后端风幕机;每台所述后端风幕机包含: 后端风幕机机体,所述后端风幕机机体顶端与靠近站厅层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连接; 第二送风口,设置在所述后端风幕机机体底端,所述第二送风口的风向垂直朝向地面; 第二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后端风幕机机体靠近站厅层的侧端,所述第二回风口的风向与天花板水平。所述第一送风口纵截面呈与竖直方向呈45°渐缩夹角;该第一回风口的纵截面呈与水平方向呈45°渐缩夹角。所述第二送风口截面呈与竖直方向呈45°渐扩夹角;所述第二回风口截面呈与水平方向呈45°渐扩夹角。所述前端风幕机组与所述后端风幕机组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小于3m。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在靠近站台层的楼扶梯的天花板上设置前端风幕机组,在靠近站厅层的楼扶梯的天花板上设置后端风幕机组,并且设计前端风幕机组中的前端风幕机具有45°渐缩夹角的第一送风口、第一回风口,设计后端风幕机组中的前端风幕机具有45°渐扩夹角的第二送风口、第二回风口。本专利技术设计结构简单,仅需要在楼扶梯间内设置前端风幕机组及后端风幕机组;操作控制容易,能够采用手动或远程控制的方式分别控制前端风幕机组及后端风幕机组,适于火灾时地铁现场的混乱场景,降低了火情加剧、火势蔓延的风险;使用效果明显,当发生火灾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火分隔装置能够有效地阻挡火灾烟气进入楼扶梯间,便于逃生人员向站台层疏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的俯视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的沿图1进行A-A截面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的沿图1进行B-B截面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如图1-图3所示,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防火分隔装置设置在地铁站台层2与站厅层1之间的楼扶梯间上,该防火分隔装置包含:前端风幕机组、后端风幕机组。站台层2的两侧设有轨道车辆6。如图3所示,前端风幕机组设置在靠近站台层2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7上;后端风幕机组设置在靠近站厅层1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7上。前端风幕机组包含沿楼扶梯4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三台前端风幕机3 ;每台前端风幕机3包含:前端风幕机机体303、第一送风口 301及第一回风口 302。本专利技术中,至少三台前端风幕机3采用并排安装方式设置在天花板7上。本实施例中,楼扶梯4的宽度为6m,每个前端风幕机3的宽度为2m,因此采用三台前端风幕机3进行布置。其中,前端风幕机机体303顶端与靠近站台层2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7连接;第一送风口 301设置在前端风幕机机体303底端,第一送风口 301的风向垂直朝向地面;第一回风口 302设置在前端风幕机机体303靠近站厅层1的侧端上,第一回风口 302的风向与天花板7水平。本实施例中,前端风幕机3的第一送风口 301的出风速度大于12m/s时,能够保证第一送风口 301能够输出2.5m/s的竖向气流。第一送风口 301纵截面呈与竖直方向呈45°渐缩夹角;该第一回风口 501的纵截面呈与水平方向呈45°渐缩夹角。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送风口 301与第一回风口 302采用渐缩夹角的设计,能够使得前端风幕机3能够形成良好的竖向气流。后端风幕机组包含沿楼扶梯4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三台后端风幕机5 ;每台后端风幕机5包含:后端风幕机机体503、第二送风口 501及第二回风口 502。本专利技术中,至少三台后端风幕机5采用并排安装方式设置在天花板7上。本实施例中,楼扶梯4的宽度为6m,每个后端风幕机5的宽度为2m,因此采用三台后端风幕机5进行布置。其中,后端风幕机机体503顶端与靠近站厅层1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7连接;第二送风口 501设置在后端风幕机机体503底端,第二送风口 501的风向垂直朝向地面;第二回风口 当前第1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分隔装置设置在地铁站台层与站厅层之间的楼扶梯间上,该防火分隔装置包含:前端风幕机组,设置在靠近站台层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上;后端风幕机组,设置在靠近站厅层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孝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