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高寒地区用日光节能温室保温被,其特征在于:平方米克重在400-600克、厚度在2-2.5厘米再生无胶棉(2)为保温被的中间保温芯材;上表面保护层(1)和下表面保护层(3)采用涤纶化纤布料经表面淋膜处理而成的防水抗老化面料;保温被四边用自制的远红外焊接机焊接粘合制成;上表面保护层(1)、下表面保护层(3)和再生无胶棉(2)用鸡眼(4)铆合固定;鸡眼(4)由鸡眼体(5)、橡胶密封垫(6)和垫圈(7)组成。保温被四边采用热熔焊接粘合,保温芯材与上下表面保护层的固定采用鸡眼铆合,不再使用绗缝机缝合,使保温被表面无针眼,有效阻止了保温被表面渗水,保温芯材始终处于干燥状态,保温性能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高原高寒地区用日光节能温室保温被,其特征在于:平方米克重在400-600克、厚度在2-2.5厘米再生无胶棉(2)为保温被的中间保温芯材;上表面保护层(1)和下表面保护层(3)采用涤纶化纤布料经表面淋膜处理而成的防水抗老化面料;保温被四边用自制的远红外焊接机焊接粘合制成;上表面保护层(1)、下表面保护层(3)和再生无胶棉(2)用鸡眼(4)铆合固定;鸡眼(4)由鸡眼体(5)、橡胶密封垫(6)和垫圈(7)组成。保温被四边采用热熔焊接粘合,保温芯材与上下表面保护层的固定采用鸡眼铆合,不再使用绗缝机缝合,使保温被表面无针眼,有效阻止了保温被表面渗水,保温芯材始终处于干燥状态,保温性能优异。【专利说明】一种高原高寒地区用日光节能温室保温被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高原高寒地区用日光节能温室保温被。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设施农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成熟,在我国北方地区,日光节能温室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日光节能温室的出现,改变了我国北方地区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和农民的生产方式,反季节蔬菜和瓜果、特色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土地利用率,利国利民。日光节能温室的应用,尤其在我国高原高寒地区推广还被许多技术瓶颈和自然条件所制约。主要症结在于冬季蓄热和保温环节,而温室主要散热面为棚面散热,据研究占总散热面的60%左右。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广大农民使用的棚面保温材料主要为各种传统草帘子,因其成本低,制作简单得到了大面积应用。但随着日光温室的大面积发展,草帘子的供应越来越紧张,而且草帘子本身也确实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自重大,收放时间长,作业劳动强度大,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防水性能差,遇水后材料导热系数激增,几乎失去了保温效果,且自身重量成倍增加,给温室骨架造成很大压力;在多风地区或遇风条件下,由于本身的空隙较多,如不与其他密封材料配合使用,其单独使用的保温性能有限。所以,探索使用新的覆盖材料的研究和试验一直没有中断。 温室保温被是棉区或非农区首先使用的保温材料,其保温效果要比草帘子好。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有两种类型材料保温被:一是用针刺棉作保温芯材,上下加简单防水处理的保护层,用绗缝机缝合而成;二是用发泡聚乙烯材料作保温芯材,上下加保护层用胶水粘合而成。前者保温芯材价格相对便宜,可充分利用工业下脚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是一种环保材料。但这种材料由于原材料来源不同,产品的性能差异较大,尤其是缝制保温被时产品的表面有很多针眼,这些针眼有的可能做了防水处理,但大部分产品没有进行防水处理,或者即使在产品出厂前进行了防水处理,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由于保温被经常执行卷放和拉拽作业,所以针眼处的防水基本不能完好保持。由于保温被针眼处的渗水,在遇到下雨或下雪天后,雨水很容易进入保温被的保温芯,使保温芯受潮降低其保温性能,而且由于缝制保温被的针眼较小,所以进入保温被的水汽很难再通过针眼排出,而保护保温芯的材料又是比较密实的防水材料,因此,长期使用后保温被将会由于内部受潮而失去保温性能,或者内部受潮发霉,完全失去其使用功能。后者是一种轻型闭孔自防水材料,实现了材料自防水,但其较高的价格受到了较大的使用限制。 综上所述,目前所使用推广的温室保温被自身存在各种难以克服的缺陷,尤其在高原高寒地区使用,由于防水处理差或无抗老化处理,其使用寿命和保温性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成本较低,提高保温效果的适合高原高寒地区使用的日光节能温室保温被。 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高原高寒地区用的日光节能温室保温被,其特征在于: 平方米克重在400-600克之间、厚度在2-2.5厘米间的再生无胶棉作为保温被的中间保温芯材,上下表面保护层采用防水抗老化面料,四周用远红外热熔焊接技术粘合成形,中间保温芯材与表面保护层用鸡眼铆合固定。 优选,所述的再生无胶棉采用经过开花、梳理的晴纶、涤纶、尼纶的边角料或者梳尽的动物纤维一种或者几种作为基础原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再生无胶棉是其基础原料与PE低熔点纤维经过比例混合、成网、高温熔融、冷却定形等工序制造成结构为上下表面密实中间蓬松的保温材料,基础原料与PE低熔点纤维的质量比例为70-80份:30-20份,高温熔融温度为130-220°C。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抗老化面料采用涤纶化纤布料经表面淋膜处理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涤纶化纤布料经表面淋膜处理是通过淋膜复合机在120-140°c条件下采用超声波压延将淋膜层渗透至化纤面料间隙中,以增强膜层与面料的结合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淋膜层平方米克重在40-50克之间、膜层厚度在0.04-0.05毫米之间,其成分组成为UV抗老化剂和LDPE粒子混合而成。UV抗老化剂与LPPE粒子质量比例为6份:94份,LDPE粒子的熔融指数为2.7,加热温度为180-335°C。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被四边采用远红外热熔焊接技术是将两层防水抗老化面料的淋膜面相互贴合,在保证不会发生涤纶化纤布料玻璃化现象的前提下,使用自制的远红外焊接机,在加热温度为180-230°C、焊接速度3-6米/分钟、焊接宽度1_1.5厘米的条件下焊接粘合,阻止保温被侧面渗水。 作为改进,所述保温被四边经远红外热熔焊接技术粘合后,为增强粘合强度采用缝纫机缝合法在粘合处外侧缝合一道机线。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被中间保温芯材与上下防水面料用鸡眼铆合固定,铆合位置在保温被四边距边缘5-10厘米范围内。 作为改进,所述鸡眼由鸡眼体、橡胶密封垫和垫圈组成,这样一可以增强铆合强度,二可以防止鸡眼因铆合不牢而渗水。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保温被在卷放过程中内部空气受到挤压导致保温被破裂,所述保温被应留有1-3个进排气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选用再生无胶棉作为保温芯材,其结构表面密实中间蓬松,有利于阻隔空气流动,保温效果好;二、再生无胶棉与针刺棉在同样保温效果条件下成本相当、重量是其的三分之一,对温室骨架压力较轻;三、选用防水抗老化面料是由涤纶化纤布料经淋膜处理而达到防水、抗老化效果,其防水、抗老化性能指标优于现有保温被保护层面料;四、保温被加工工艺实现了改进:采用热熔焊接技术粘合保温被四边,有效阻止了保温被侧面渗水问题发生;五、保温芯材与上下防水布料的固定采用鸡眼铆合,不再使用绗缝机缝合,保温被使用表面无针眼,有效解决了针眼渗水问题发生。这样雨水无法进入保温被内部,保温芯材始终处于干燥状态,保温性能优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意,一种高原高寒地区用日光节能温室保温被,其关键之处在于平方米克重在400-600克之间、厚度在2-2.5厘米之间的再生无胶棉(2)作为保温被的中间保温芯材,再生无胶棉(2)采用经过开花、梳理的晴纶、涤纶、尼纶的边角料或者梳尽的动物纤维一种或者几种作为基础原料,与PE低熔点纤维经过比例混合、成网、高温熔融、冷却定形等工序制造成结构为上下表面密实中间蓬松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原高寒地区用日光节能温室保温被,其特征在于:平方米克重在400‑600克之间、厚度在2‑2.5厘米之间的再生无胶棉(2)作为保温被的中间保温芯材,再生无胶棉(2)与上表面保护层(1)和下表面保护层(3)用鸡眼(4)铆合固定,上表面保护层(1)和下表面保护层(3)采用涤纶化纤布料经表面淋膜处理而成的防水抗老化面料,四边用自制的远红外焊接机焊接粘合制造成保温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来生,祁成文,张煜,龚文元,杨罗成,沈惠芳,
申请(专利权)人:陈来生,祁成文,张煜,龚文元,杨罗成,沈惠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