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3581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9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承载座及成型于承载座前端的舌板,绝缘本体中设有复数个第一、第二端子槽;复数个端子,其包括:分别插嵌第一、第二端子槽中的第一、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中端子的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组中端子的接触部分别显露于舌板的上、下表面,且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均包括至少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一金属壳体,其包覆于绝缘本体外表面,并与舌板形成一插口;绝缘本体中还设有一隔绝片,该隔绝片位于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之间,且隔绝片与差分信号端子对应的位置成型有孔洞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降低端子之间讯号干扰,提高讯号传输质量,还能够有效提升端子的阻抗,进而提升连接器的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产品
,特指一种电连接器,更具体的是指一种USB3.0C Type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是一个连接桥梁,其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USB连接器是一种电连接器,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通串线”,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由于USB接口具有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优点,可以连接鼠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闪存盘、MP3机、手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外置光软驱、USB网卡等,几乎所有的外部设备都设置有USB接口,使用十分之广泛。USB连接器也随之成为很多电子产品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件。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USB连接器已经发展到USB Type-C接口,该USB连接器采用了USB3.1标准,同时期具有双向插入的功能,即USB插头不论正反均可插入。通常该USB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承载座及成型于承载座前端的舌板,该绝缘本体上开设有复数个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复数个端子,其包括:分别插嵌固定于所述的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中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中端子的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组中端子的接触部呈上下两层对称分布于舌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一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外表面,并与所述舌板形成一插口。上述USB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第一端子组中端子和第二端子组中端子相离较近,以致第一端子组中端子和第二端子组中端子在工作过程中会相互形成讯号干扰,严重影响端子的讯号传输效果。另外,端子的讯号传输效率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不仅能够降低端子之间讯号干扰,提高讯号传输质量,还能够有效提升端子的阻抗,进而提升连接器的传输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承载座及成型于承载座前端的舌板,该绝缘本体沿承载座后端面向前开设有复数个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复数个端子,其包括:分别插嵌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中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中端子的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组中端子的接触部分别显露于舌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该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均包括至少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一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外表面,并与所述舌板形成一插口;所述绝缘本体中还设置有一隔绝片,该隔绝片位于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之间,且该隔绝片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应的位置成型有孔洞结构。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孔洞结构为条状孔洞结构,其包括复数个条形孔,该条形孔呈水平和/或垂直分布。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孔洞结构包括:复数个设置于隔绝片中的孔,该孔呈连续的方波状,或连续的王字形状,或连续的E字形状。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孔洞结构呈网状,其包括复数个均匀设置于隔绝片中的孔,该孔呈圆形或多边形或多角形。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端子的后端一体固定有一第一绝缘座,所述第二端子组中端子的后端一体固定有一第二绝缘座,该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相互扣合固定;所述隔绝片后端固定于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之间,隔绝片前端由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之间向前延伸,在第一、二端子组中端子的接触部之间形成间隔。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本体沿承载座后端面向前开设有一插槽以及若干贯通该插槽和舌板前端面的嵌位孔,该插槽位于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之间,且该承载座后端设置有一容置所述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的安装槽,该安装槽与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及插槽连通;所述隔绝片插嵌该插槽中,且隔绝片前端成型的若干插片嵌入所述的嵌位孔中。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绝缘座与第二绝缘座相互卡嵌配合,于第一绝缘座上形成有限位槽,于第二绝缘座上形成有与限位槽配合的凸柱;所述隔绝片包括一本体部及沿本体部向后延伸并弯折成型的固持部以及若干成型于本体部前端的插片部,其中,所述的固持部上开设有供所述凸柱穿过的穿孔。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舌板上表面与金属壳体上端内壁之间的距离和舌板下表面与金属壳体下端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舌板与承载座相接处安装有用于增强舌板强度的加固结构。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壳体上端还安装有一金属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之间增加了一个具有孔洞结构的隔绝片,隔绝片不仅能够降低两端子组中差分信号端子之间讯号干扰,提高本技术的讯号传输质量,还能够有效提升两端子组中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阻抗,进而提升连接器的传输效率。另外,本技术还具有紧凑、稳定的优点,且述舌板上表面与金属壳体上端内壁之间的距离和舌板下表面与金属壳体下端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以致插头无论是正插或者反插,均可插入本技术的插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中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5是图1中沿A-A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拆卸金属壳体及金属盖后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拆卸金属壳体及金属盖后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中第二端子组与第二绝缘座的装配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第一、第二端子组与第一、第二绝缘座的装配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隔绝片第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中隔绝片第二种结构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中隔绝片第三种结构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中隔绝片第四种结构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中隔绝片第五种结构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中隔绝片第六种结构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中隔绝片第七种结构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中隔绝片第八种结构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的主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本体                          10插口11承载座                           111第一端子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承载座及成型于承载座前端的舌板,该绝缘本体沿承载座后端面向前开设有复数个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复数个端子,其包括:分别插嵌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中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中端子的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组中端子的接触部分别显露于舌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该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均包括至少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一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外表面,并与所述舌板形成一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中还设置有一隔绝片,该隔绝片位于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之间,且该隔绝片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应的位置成型有孔洞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连接器,其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承载座及成型于承载座前端的舌板,该绝缘本体沿承
载座后端面向前开设有复数个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
复数个端子,其包括:分别插嵌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
中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中端子的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组中端
子的接触部分别显露于舌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该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均
包括至少两对差分信号端子;
一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外表面,并与所述舌板形成一插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中还设置有一隔绝片,该隔绝片位于第一端子组
和第二端子组之间,且该隔绝片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应的位置成型有孔洞结
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结构为条状孔
洞结构,其包括复数个条形孔,该条形孔呈水平和/或垂直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结构包括:复
数个设置于隔绝片中的孔,该孔呈连续的方波状,或连续的王字形状,或连续的
E字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洞结构呈网状,
其包括复数个均匀设置于隔绝片中的孔,该孔呈圆形或多边形或多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
子组中端子的后端一体固定有一第一绝缘座,所述第二端子组中端子的后端一体
固定有一第二绝缘座,该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镇铭廖宏昌
申请(专利权)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