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门系统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92941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9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门系统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包括移动轨道、滑块组件和承载轨道,移动轨道设置在门扇的侧面,承载轨道设置在与移动轨道对立面,并与门扇顶部机构相连接,关门时,移动轨道、承载轨道对称分布,开门时,移动轨道侧滑到承载轨道的一侧,移动轨道与承载轨道的形状相同,上、下内边缘设有滚道,滑块组件设置在移动轨道与承载轨道之间,并可滑动,适用于在单扇门或者双扇门上,能抵抗围绕承载轨道长度轴线的扭转载荷,并使中间的滑块组件与两层轨道之间按预定顺序协调运动,实现间歇运动,避免因滑块组件的随机运动可能产生的碰撞、干涉等故障,并使整个行程放大承载机构,结构简化,容易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门系统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包括移动轨道、滑块组件和承载轨道,移动轨道设置在门扇的侧面,承载轨道设置在与移动轨道对立面,并与门扇顶部机构相连接,关门时,移动轨道、承载轨道对称分布,开门时,移动轨道侧滑到承载轨道的一侧,移动轨道与承载轨道的形状相同,上、下内边缘设有滚道,滑块组件设置在移动轨道与承载轨道之间,并可滑动,适用于在单扇门或者双扇门上,能抵抗围绕承载轨道长度轴线的扭转载荷,并使中间的滑块组件与两层轨道之间按预定顺序协调运动,实现间歇运动,避免因滑块组件的随机运动可能产生的碰撞、干涉等故障,并使整个行程放大承载机构,结构简化,容易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专利说明】一种用于门系统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门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门系统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
技术介绍
在交通领域的轨道门系统,采用交错布置承载轨道或使行程放大承载机构来解决顶部机构安装长度空间受限的矛盾,其中交错布置承载轨道方案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不仅会使顶部机构长度为的两维空间(宽度、高度)尺寸增大、重量增加,而且无法适应单扇门的环境;行程放大承载机构,能很好避免交错布置承载轨道方案带来的不足,但必须解决中间滑块与两层轨道之间的协调运动问题,目前,大多采用齿轮、齿条同步装置或滑轮系装置来保持中间滑块与移动轨道之间的倍程关系,但是会使得整个承载轨道的重量大,结构复杂,成本高,带了很多不便。 欧洲专利EP0940278A2描述了一种行程放大承载机构,采用轮式中间滑块结构,具有重量轻与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其的存在一下缺点,(1)不能抵抗围绕承载轨道长度轴线的扭转载荷,轨道系统的支撑形式受到极大的限制,影响行程放大承载机构的使用寿命;(2)没有保持中间滑块与两层轨道之间的协调运动的装置,使中间滑块的运动是随机的,这种不确定性在机械运动结构中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影响行程放大承载机构的工作效果O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用于交通门系统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承载轨道的重量大,结构复杂,成本高,使用寿命断,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门系统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能抵抗围绕承载轨道长度轴线的扭转载荷,并使中间的滑块组件与两层轨道之间按预定顺序协调运动,实现间歇运动,而不是随机的,工作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门系统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轨道、滑块组件和承载轨道,所述移动轨道设置在门扇的侧面,所述承载轨道设置在与移动轨道对立面,并与门扇顶部机构相连接,关门时,移动轨道、承载轨道对称分布,开门时,移动轨道侧滑到承载轨道的一侧,所述移动轨道与承载轨道的形状相同,上、下内边缘设有滚道,所述滑块组件设置在移动轨道与承载轨道之间,并可滑动,所述滑块组件包括两组上、下分布的滚轮组,各滚轮组一侧滚轮设置在移动轨道内,另一侧滚轮设置在承载轨道内,所述上、下分布的滚轮组之间通过滑动杆相连接,所述滑动杆可在移动轨道与承载轨道之间滑动,使滑动杆的一端卡接在移动轨道上的斜面凹槽或承载轨道上的斜面凹槽内,所述滑动杆与移动轨道上的斜面凹槽、承载轨道上的斜面凹槽实现协调工作,所述滑动杆带动滑块组件相对移动轨道和承载轨道呈间歇运动,开门时,移动轨道沿承载轨道向外侧侧滑,先于滑块组件到位,滑动杆的一端滑动到移动轨道的斜面凹槽内,实现间歇运动;关门时,移动轨道沿承载轨道向内侧侧滑,滑块组件先于移动轨道到位,滑动杆的一端滑动到承载轨道的斜面凹槽内,实现间歇运动。 前述的一种用于门系统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道为C型或者V型滚道。 前述的一种用于门系统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凹槽设置移动轨道或承载轨道端部的内壁上。 前述的一种用于门系统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应用在单扇门或者双扇门上。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门系统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适用于在单扇门或者双扇门上,能抵抗围绕承载轨道长度轴线的扭转载荷,并使中间的滑块组件与两层轨道之间按预定顺序协调运动,实现间歇运动,而不是随机的,工作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中部的滑块组件相对于移动轨道和承载轨道在开关门时,具有确定的运动关系,避免因滑块组件的随机运动可能产生的碰撞、干涉等故障,并使整个行程放大承载机构,结构简化,容易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门系统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移动轨道和承载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滑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开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关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门扇;2:门扇顶部机构;3:移动轨道;4:滑块组件;5:滚轮组;6:承载轨道;7:斜面凹槽;8:滚道;9 ;滑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门系统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适用于在单扇门或者双扇门上,能抵抗围绕承载轨道长度轴线的扭转载荷,并使中间的滑块组件与两层轨道之间按预定顺序协调运动,实现间歇运动,而不是随机的,工作效果好,使用寿命长,避免因滑块组件的随机运动可能产生的碰撞、干涉等故障,并使整个行程放大承载机构,结构简化,容易实现,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移动轨道3、滑块组件4和承载轨道6,移动轨道3设置在门扇I的侧面,承载轨道6设置在与移动轨道3对立面,并与门扇顶部机构2相连接,关门时,移动轨道3、承载轨道6对称分布,开门时,移动轨道3侧滑到承载轨道6的一侧,移动轨道3与承载轨道6的形状相同,上、下内边缘设有滚道8,滚道8为C型或者V型滚道,用于卡住滑块组件4内的滚轮,滑块组件4设置在移动轨道3与承载轨道6之间,并可滑动,滑块组件4包括两组上、下分布的滚轮组5,各滚轮组5 —侧滚轮设置在移动轨道3内,另一侧滚轮设置在承载轨道6内,使移动轨道3沿承载轨道6上滑动,实现开关门,如图3所示,上、下分布的滚轮组5之间通过滑动杆9相连接,滑动杆9可在移动轨道3与承载轨道6之间滑动,使滑动杆9的一端卡接在移动轨道3上的斜面凹槽7或承载轨道6上的斜面凹槽7内,滑动杆9与移动轨道3、承载轨道6上的斜面凹槽7实现协调工作,滑动杆9带动滑块组件4相对移动轨道3和承载轨道6呈间歇运动。 如图4及图5所示,开门时,移动轨道3沿承载轨道6向外侧侧滑,先于滑块组件4到位,滑动杆9的一端滑动到移动轨道3的斜面凹槽7内,实现间歇运动;关门时,移动轨道3沿承载轨道6向内侧侧滑,滑块组件4先于移动轨道3到位,滑动杆9的一端滑动到承载轨道6的斜面凹槽7内,实现间歇运动,避免因滑块组件的随机运动可能产生的碰撞、干涉等故障,提闻工作效果。 所述斜面凹槽7设置移动轨道3或承载轨道6端部的内壁上,用于卡住滑动杆9的端部。 本专利技术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适用于在单扇门或者双扇门上,当遇到双扇门时,每扇门的侧面对称安装行程放大承载机构,即可实现,实现单扇门的功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门系统的行程放大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轨道(3)、滑块组件(4)和承载轨道(6),所述移动轨道(3)设置在门扇(1)的侧面,所述承载轨道(6)设置在与移动轨道(3)对立面,并与门扇顶部机构(2)相连接,关门时,移动轨道(3)、承载轨道(6)对称分布,开门时,移动轨道(3)侧滑到承载轨道(6)的一侧,所述移动轨道(3)与承载轨道(6)的形状相同,上、下内边缘设有滚道(8),所述滑块组件(4)设置在移动轨道(3)与承载轨道(6)之间,并可滑动,所述滑块组件(4)包括两组上、下分布的滚轮组(5),各滚轮组(5)一侧滚轮设置在移动轨道(3)内,另一侧滚轮设置在承载轨道(6)内,所述上、下分布的滚轮组(5)之间通过滑动杆(9)相连接,所述滑动杆(9)可在移动轨道(3)与承载轨道(6)之间滑动,使滑动杆(9)的一端卡接在移动轨道(3)上的斜面凹槽(7)或承载轨道(6)上的斜面凹槽(7)内,所述滑动杆(9)与移动轨道(3)、承载轨道(6)上的斜面凹槽(7)实现协调工作,所述滑动杆(9)带动滑块组件(4)相对移动轨道(3)和承载轨道(6)呈间歇运动,开门时,移动轨道(3)沿承载轨道(6)向外侧侧滑,先于滑块组件(4)到位,滑动杆(9)的一端滑动到移动轨道(3)的斜面凹槽(7)内,实现间歇运动;关门时,移动轨道(3)沿承载轨道(6)向内侧侧滑,滑块组件(4)先于移动轨道(3)到位,滑动杆(9)的一端滑动到承载轨道(6)的斜面凹槽(7)内,实现间歇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世文王维成志刚霍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