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斜折叠材料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2932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生产斜折叠材料带(2b)的装置,包括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辊(10a、10b)。由箔状材料组成并被倾料地送到辊轴中的料带(2a)可以被折叠成锯齿形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齿(12)是移动杆(120)上的零杆,该杆可在辊体(11)的凹槽(13)中轴向移动。杆(120)的导向装置(14、15)应安装成由于对该移动杆进行强制导向的结果,材料带(2a、2b)在加工期间能在一个空间固定的通道中输送。(*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斜折叠材料带的装置,该装置具有一对平行设置并且相互啮合的齿辊,该对齿辊的齿能在由箔状材料组成的料带上产生锯齿形折叠,该箔状材料被倾斜地供给该齿辊轴。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能使用这类装置进行生产的方法。通过对带状、箔状材料的“倾斜式折叠”可以产生一个锯齿状折叠。通常该折叠边大致包括一个与料带的运行方向成30°~60°之间的角度。倾斜折叠的箔或金属薄片例如可以用来作为材料交换柱和热交换柱的有序包装生产的结构件,或者作为催化剂载体的结构件。因此单个结构件就形成一层包装。通过把其折叠边一层层十字交叉地交替排列可以获得一个敞口的十字交叉的通道结构。大家都知道,可以用齿轮状辊来生产折叠的箔或金属薄片。这种生产方法的缺点是材料带在该辊对中加工时将产生一个轴向位移。因此该料带向该装置的输送必须通过一个导轮来实现,而该导轮在折叠加工期间必须周期性地先被带入一个初始位置,然后再从该初始位置平行于辊轴移动到一个终端位置。这种必须使用一个导轮的情况使得连续加工成为不可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连续进行折叠加工的装置。该目的通过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下列特点而能达到,即齿辊上的齿是移动杆的一部分,该移动杆可以在相应的辊体凹槽中轴向移动,该移动杆的导向装置的安放方式应使在加工时由于对该杆的强制导向,材料带能在一个空间固定的通道中输送。权利要求2~8涉及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几个最佳实施例。权利要求9~11涉及使用该装置生产折叠材料带的方法。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通过一个已知折叠辊的局部剖面;图2是一个已知折叠辊的平面图;图3是作几何解释用的辅助图;图4是部分已折叠材料带的平面图的一段;图5是图4的材料带的一个倾斜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折叠辊的一个剖面,部分为平面图1,部分为纵向断面;图7是通过图6折叠辊的齿的附近截取的一个剖面;图8是图6的该辊的结构详图;图9是通过本专利技术折叠辊的一个剖面,图中两齿被装在一个公共杆上;以及图10a,b是本专利技术折叠辊的工作过程。图1中的折叠辊1包括具有上齿辊10a和下齿辊10b的一对辊。一条箔状材料带2a在该折叠辊1中被加工成折叠带2b。如图2所示,该带2a是以一个进入角α送入到折叠辊1中的。折叠带2b是以一个出口角β从折叠辊1中排出的,并且β角由于折叠的结果而大于α角。角α和β相对于垂直于该辊的轴线Z的法线n和n’进行测量。带2a时入口速度Va明显大于出口速度Vb。在折叠期间,料带2a以一个与Va成比例的速度Vz进行轴向位移。在附图3中所看到的一个无齿辊100可用来说明这种轴向位移。点F代表带2a的右边缘发生折叠时的点。当辊100转动时,该点(现以F’表示)沿着螺旋曲线101作Z向移动。该曲线101是通过把带2a缠绕在辊100而获得(缠绕带2a’)的。如果该辊100(半径r)以角速度ω进行旋转,那么该点F或F’就以与圆周速度r·ω成比例的速度Vz进行轴向移动,该比例系数为tgα。与折叠有关的几何关系可以用图4和图5进行说明。当然这些都是理想的关系,即这些关系是建立在忽略箔带的厚度并且假定局部表面是完全地平直和没有圆角的折叠边。实际上需要用修正系数来进行修正,该修正系数可以有效地由经验决定。图5示出了从图4中箭头V看去的带2a和2b。料带2a在仅仅是局部形成的折叠边缘f1处并入已折叠带2b。边缘f1与该料带在点F1处相交。点F0表示下一个折叠产生的位置。F0与F1之间的距离为S0为形成该折叠F0应被移动到F1处,同时F1移至点F2处。在图5中,F2是作为在该对折后的边界点G出现的点。与f1相反,折叠边f2通过G才完全形成。点F2和G位于其顶点在F1处的圆锥20的基圆21上。该圆锥20的侧边界用两条轨迹22和22’表示(它们的长度都等于S)。M是基圆21的中心点,它位于从F1再向后一个距离m处。H是法线通过G垂直于基圆直径(其端点为两点F2和K)上的垂足。在G和H之间的距离h是该对折的折叠高度。在F1和H之间的距离S’是S在料带2a所在平面上的正轴投影,φ是折叠角,Y是带2b的边缘与G所对的对应角。在图5中,显示至图4和5中的不同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都已依序整理出来。根据两个基本的下划横线的关系式,α可以作为β和φ的函数而求出。该两参数β和φ是该折叠带以及长度S的特征参数。图5中的第三个下划横线的关系式重现了在两个输送速度Va和Vb之间的关系。该关系式也可以表示为两个参数β和φ的函数。图6和7中的本专利技术的齿辊10a具有多个带有齿12的移动杆120,该杆可以在辊体11中的凹槽13中沿轴向移动。齿顶12a为V形并且每个齿顶都具有相应的圆形顶端。该顶端包括一个角度,其范围在40°~60°左右。图8的倾斜图中示出了一个加工有侧切口12b的变更的齿顶12a的移动杆120。相邻齿12的径向中心面1200和1200’分别包括一个15°左右的角。杆120的导向装置14,15的安装方式应使料带2a在一个空间固定的通道上输送,也就是说作为对杆120的强制导向的结果,该轴向速度Vz(见图2)等于零。一个齿辊的导向装置包括两个空间固定的滚子14a的工作面15a,该滚子14a配置在辊10a的两端。两个滚子14a与各杆120都有联系,以便对它们进行强制导向。在图6中只示出了辊10a的一端有相关的导向装置。辊10a的另一端也形成了相应的导向装置。在图示实施例中,滚子14a分别为一个冲杆件14a的一部分,该冲杆件可在与相关的移动件120的同一凹槽13中移动。由图8可见,冲杆件14以形状锁紧的方式与杆120相连接,即通过冲杆件14的鼻状件14c和杆120的脚状件相连接。滚子14a设置在冲杆件14的末端部分14b上。辊体11通过一个管状件16包围在冲杆件14的附近,该管状件与凹槽13一起,以其闭合的长条形侧面形成了冲杆件14的导向通道。图6中的箭头125重现了可见齿12的移动方向。在辊10a的不可见的一侧,即工作侧,该齿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齿的速度应与箔带的移动相配合,以使该箔带在Z轴方向没有横向移动。滚子14a的工作面通过对一个管状件15的斜切而产生。该工作面所在平面的法向N一方面平行于料带2a,另一方面垂直于Va即垂直于料带2a在进入该辊对以前的输送方向。管状件15被设置成空间固定的,因此它同驱动轴110和辊体11不能采用固定连接。该工作面的其他实施例也是可能的。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即齿12在其工作区的移动方式应该与具有平面的工作面的上述实施例中该齿的移动方式相同。在每个移动杆120上装2个或更多的齿12也是可能的。在图9中就示出了这种结构。对于图10a和10b中的箔带2a的折叠来说,低折叠边f1最初位于该辊对的中心线位置(图10a中的实线)。后面的两个位置图中以虚线表示。图10b示出了继续用实线来表示3个工作位置的第一位置的情况。此时上折叠边f0到达中心线111的位置,图中出现了相当于图10a的第一工作位置的镜象的情况。在图示各工作位置持续进行过程中,折叠边f2从相关齿12的顶部分离出来。折叠边f’1和f’2是新形成的。如果使用本专利技术装置进行折叠的箔状材料的厚度在0.01~0.5毫米范围内,此时采用的辊的转动速度可大于每分钟1000转。这意味着每分钟可以生产出的折叠边的数量范围在10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生产斜折叠材料带(2b)的装置,该装置具有一对平行设置并且相互啮合的齿辊(10a、10b),该对齿辊的齿能在由箔状材料组成的料带(2a)上产生锯齿形折叠,该箔状材料被倾斜地供给该齿辊轴,其特征在于:该齿(12)是移动杆(120)的一部分,该移动杆可以在相应的辊体(11)的凹槽中轴向移动,该杆(120)的导向装置(14、15)的安装方式应使在加工时由于对该杆的强制导向,材料带(2a,2b)能在一个空间固定的通道中输送。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齿辊(10a、10b)的导向装置(14、15)包括用于滚子(14a)的两个空间固定的工作面(15a),该滚子被设置在该齿辊的两端,两个滚子(14a)与每个杆(120)相联系,以对它们进行强制导向。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苏斯M贝尔X施特利R施特利
申请(专利权)人:苏舍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