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28391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5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包括秧门、插秧圆盘、连接杆、防溅壳、角度控制器、内腔和支架,所述秧门两侧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具体为多组,所述支撑杆底部设有插秧圆盘以及设置在插秧圆盘内部的插秧圆孔,所述插秧圆盘具体为多组,所述插秧圆盘与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固定卡环,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插秧圆盘通过固定卡环相连,所述插秧圆盘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该便于操作的秧门,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大大提升了插秧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秧门,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属于农业设备

技术介绍
根据现在的资料了解,目前使用的插秧机上,秧门都是固定的,与秧针之间形成的顶部间隙随着取秧量变化而变化,当进行超级稻栽插时,取秧量固定为1104_,这样秧门与秧针之间的间隙会很大,并且因为取秧时的撕扯造成取秧精度下降。现在市场上很少出现便于操作的秧门,这种秧门能够在插秧的过程中带来足够多的方便,所以这种装置也非常值得人们的喜爱,能够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该便于操作的秧门,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大大提升了插秧机的工作效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包括秧门、插秧圆盘、连接杆、防溅壳、角度控制器、内腔和支架,所述秧门两侧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具体为多组,所述支撑杆底部设有插秧圆盘以及设置在插秧圆盘内部的插秧圆孔,所述插秧圆盘具体为多组,所述插秧圆盘与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固定卡环,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插秧圆盘通过固定卡环相连,所述插秧圆盘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秧门内部设有内腔以及设置在内腔内部的角度控制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角度控制器一侧设有插秧驱动以及设置在插秧驱动底部的支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与所述秧门固定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秧门两侧设有防溅壳。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由于角度控制器设置在插秧驱动一侧,能够很好的控制秧苗的平整性,提高秧苗的存活率,由于防溅壳设置在秧门两侧,避免了在插秧机工作时,泥浆四溅。【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内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插秧圆盘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秧门;2、支撑杆;3、角度杆;4、插秧圆盘;5、连接杆;6、固定卡环;7、防溅壳;8、角度控制器;9、插秧驱动;10、内腔;11、支架;12、插秧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包括秧门1、插秧圆盘4、连接杆5、防溅壳7、角度控制器8、内腔10和支架11,所述秧门1两侧均设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具体为多组,所述支撑杆2底部设有插秧圆盘4以及设置在插秧圆盘4内部的插秧圆孔12,所述插秧圆盘4具体为多组,所述插秧圆盘4与所述支撑杆2之间设有固定卡环6,所述支撑杆2与所述插秧圆盘4通过固定卡环6相连,所述插秧圆盘4之间通过连接杆5相连。所述秧门1内部设有内腔10以及设置在内腔10内部的角度控制器8,所述角度控制器8 —侧设有插秧驱动9以及设置在插秧驱动9底部的支架11,所述支架11与所述秧门1固定相连,所述秧门1两侧设有防溅壳7,由于角度控制器8设置在插秧驱动9 一侧,能够很好的控制秧苗的平整性,提高秧苗的存活率,由于防溅壳7设置在秧门1两侧,避免了在插秧机工作时,泥浆四溅,该便于操作的秧门,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大大提升了插秧机的工作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包括秧门(1)、插秧圆盘(4)、连接杆(5)、防溅壳(7)、角度控制器(8)、内腔(10)和支架(11),其特征在于,所述秧门(1)两侧均设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具体为多组,所述支撑杆(2)底部设有插秧圆盘(4)以及设置在插秧圆盘(4)内部的插秧圆孔(12),所述插秧圆盘(4)具体为多组,所述插秧圆盘(4)与所述支撑杆(2)之间设有固定卡环出),所述支撑杆(2)与所述插秧圆盘(4)通过固定卡环(6)相连,所述插秧圆盘⑷之间通过连接杆(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秧门(1)内部设有内腔(10)以及设置在内腔(10)内部的角度控制器(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控制器(8)—侧设有插秧驱动(9)以及设置在插秧驱动(9)底部的支架(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与所述秧门(1)固定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秧门(1)两侧设有防溅壳(7)。【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农业设备
且公开了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包括秧门、插秧圆盘、连接杆、防溅壳、角度控制器、内腔和支架,所述秧门两侧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具体为多组,所述支撑杆底部设有插秧圆盘以及设置在插秧圆盘内部的插秧圆孔,所述插秧圆盘具体为多组,所述插秧圆盘与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固定卡环,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插秧圆盘通过固定卡环相连,所述插秧圆盘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该便于操作的秧门,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大大提升了插秧机的工作效率。【IPC分类】A01C11/00【公开号】CN205040227【申请号】CN201520746590【专利技术人】陈伟青, 徐正华, 李侦祥, 杨晨东 【申请人】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申请日】2015年9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操作的秧门,包括秧门(1)、插秧圆盘(4)、连接杆(5)、防溅壳(7)、角度控制器(8)、内腔(10)和支架(11),其特征在于,所述秧门(1)两侧均设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具体为多组,所述支撑杆(2)底部设有插秧圆盘(4)以及设置在插秧圆盘(4)内部的插秧圆孔(12),所述插秧圆盘(4)具体为多组,所述插秧圆盘(4)与所述支撑杆(2)之间设有固定卡环(6),所述支撑杆(2)与所述插秧圆盘(4)通过固定卡环(6)相连,所述插秧圆盘(4)之间通过连接杆(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青徐正华李侦祥杨晨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