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中药,属于中医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1n, 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我国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80岁以上房颤患病率达7.5%。此外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中医治疗心房颤动的报道较多,中医治疗对控制心室率、缓解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丰富了心房颤动的治疗手段,提高了疗效。但大多数是经验报道,可重复性差,缺乏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许多经验难以推广。且多数文献报道的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多为中西医结合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乌梅4‑6、酸枣仁9‑15、丝瓜络9‑15、黄芪20‑30、台党参10‑20、炒白术6‑12、茯苓5‑9、苦参4‑6、丹参10‑15g、当归10‑15、五味子1‑3、生地10‑20、橘红10‑20、海螵蛸5‑9、延胡索3‑9、龙齿10‑15、麦冬6‑12、炒白芍6‑15、柏子仁10‑15,桑叶6‑9、补骨脂6‑12、枸杞6‑12、琥珀3‑6、车前子6‑10、浮小麦5‑10、焦三仙9‑15、甘草3‑6。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