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的注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1051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的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装置包括具有若干注药孔的注药钢管以及位于所述注药钢管中的注药枪头,所述注药枪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呈环状的封隔器,所述封隔器的内圈与所述注药枪头外壁面固定套接、外圈与所述注药钢管内壁面之间密封配合,所述注药枪头壁面上开设有孔或缝。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该装置通过封隔器以及注药枪头可集中范围注药,提高注药压力,增加药剂劈裂效果,增大药剂的扩散范围和均匀性;并通过角铁的设置防止孔口产生堵塞,并可实现药剂在土体中不同方向的喷射,减少注药钢管在高度方向上的注药孔布设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的注入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原来被工业企业占用并且污染的土地重新进行再开发,土地污染问题引起政府的重视而被重新提上重要议程,一些相关的修复试验和示范正在逐步展开。常用的污染场地修复方法包括异位修复和原位修复,异位修复涉及大量的土方工程,成本高、耗能大,易产生二次污染。原位修复因成本低、耗能小、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而较受重视。但是,在原位修复过程中,往往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使药剂注入不均匀、扩散范围小,导致修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的注入装置,该注入装置通过在注药钢管中设置一位于封闭腔体中的注药枪头,以集中范围注药,提高注药压力。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的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装置包括具有若干注药孔的注药钢管以及位于所述注药钢管中的注药枪头,所述注药枪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呈环状的封隔器,所述封隔器的内圈与所述注药枪头外壁面固定套接、外圈与所述注药钢管内壁面之间密封配合,所述注药枪头壁面上开设有孔或缝。所述注药枪头的下口封闭,上口经导管与外部栗送装置相连通。所述注药枪头经所述封隔器与所述注药钢管内壁面之间构成滑动密封配合,两所述封隔器之间的所述注药钢管壁面上分布有注药孔。在所述注药钢管壁面上的所述注药孔位置处设置有角铁。所述角铁反扣于对应的所述注药孔位置处,其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注药孔的上方和下方。所述角铁一端焊接于所述注药孔上部,所述角铁开口斜向下。所述角铁一端焊接于所述注药孔下部,所述角铁开口斜向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该装置通过封隔器以及注药枪头可集中范围注药,提高注药压力,增加药剂劈裂效果,增大药剂的扩散范围和均匀性;并通过角铁的设置防止孔口产生堵塞,并可实现药剂在土体中不同方向的喷射,减少注药钢管在高度方向上的注药孔布设数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注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注入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2,图中标记1-8分别为:注药钢管1、注药孔2、角铁3、封隔器4、孔或缝5、注药枪头6、导管7、封头板8。实施例1: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的注入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药剂注入后扩散范围小,分布不均等不足。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注入装置包括一注药钢管1,其前端部呈锥形构造,以利于注药钢管I插入土层中相应深度;在注药钢管I壁面的不同高度处开设有若干均布的注药孔2,注药孔2的布设高度视需要处理的污染土层深度而定。在注药钢管I内插设有一呈管状的注药枪头6,其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呈环状的封隔器4,封隔器4的内圈同注药枪头6外壁面固定密封连接、外圈同注药钢管I内壁面之间呈滑动密封配合,由此,在上、下两封隔器4以及注药钢管I内壁面之间的共同围护下构成一封闭式的注药腔体,以使高压注入的药剂溶液只能从该封闭式注药腔体内向外扩散,该封闭式注药腔体通过较小的空间使药剂溶液能够集中喷射,提高注药压力以及药剂溶液的劈裂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外力作用下,注药枪头6可在注药钢管I中自由调整其插设深度,以使注药孔2位于该封闭式注药腔体范围之内;此外,注药钢管I的下口封闭、上口经导管7同位于地面的药剂栗送装置相连通,在注药钢管I的侧壁面上均匀开设有孔或缝5以向前述的注药腔体中输出药剂。封隔器4由套管以及至少两个橡胶环所组成,位于注药枪头6下端的封隔器4,其通过套管固定套装于注药枪头6下口使其下口构成封闭,两个橡胶环的内缘固定于套管上,且其外缘利用弹性同注药钢管I的内壁面之间构成过盈密封配合,并可在外力作用下实现上下移动以调整注药枪头6的插入深度;位于注药枪头6上端的封隔器4,其通过套管固定套装于注药枪头6,并通过该套管同导管7相连通,同样的,两个橡胶环的内缘固定于套管上,且其外缘利用弹性同注药钢管I的内壁面之间构成过盈密封配合,并可在外力作用下实现上下移动以调整注药枪头6的插入深度。注药钢管I壁面的不同高度处开设有若干均布的注药孔2,各注药孔2上均对应焊接设置有一角铁3 (即角钢),通过设置角铁3进行保护可防止注药孔2为淤泥所堵塞,此夕卜,角铁3可在注药孔2上进行不同形式的焊接,可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焊接形式进行组合使用: a.角铁3反扣设置于对应的注药孔2位置处,即,其两端分别焊接于注药孔2的上方和下方,以使药剂溶液能够水平向定深喷射; b.角铁3的一端焊接于对应的注药孔2上部、另一端不焊接,使角铁3的开口朝下设置,以使药剂溶液能够向下喷射影响深层土体,减少注药钢管I的长度或插入深度,并防止药剂溶液向上冒出; c.角铁3的一端焊接于对应的注药孔2下部、另一端不焊接,使角铁3的开口朝上设置,以使药剂溶液能够向上喷射影响上部土体,减少注药钢管1上的上部注药孔2的数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的注入装置的工作方法如下: (1)将注药钢管1通过其锥形前端部插入土体内相应深度; (2)将注药枪头6及其上的封隔器4滑动推入注药钢管1内的相应深度位置处,以使所需的注药孔2位于两封隔器4范围之内; (3)通过位于地面上的药剂栗送装置将药剂溶液经导管7以一定压力栗送入注药枪头6内,药剂溶液穿过注药枪头6壁面上的孔或缝5,进入两封隔器4所围合而成的封闭式腔体之中,由于药剂溶液集中于较小空间的腔体内,压力得以提高,药剂溶液经注药孔2喷射入土体中,在角铁3的导向下,以水平向、斜向上或斜向下的方向进行喷射注入土体之中,以对污染场地进行原位修复。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的注入装置,该注入装置包括一注药钢管1,其前端部呈锥形构造,以利于注药钢管1插入土层中相应深度;在注药钢管1壁面的不同高度处开设有若干均布的注药孔2,注药孔2的布设高度视需要处理的污染土层深度而定。注药钢管1的上端口设置有一封头板8,以将注药钢管1内空间构成封闭式腔体;注药钢管1内接通有一导管7,该导管7的一端贯穿封头板8接入注药钢管1内,另一端与位于地面的药剂栗送装置相连通。注药钢管1壁面的不同高度处开设有若干均布的注药孔2,各注药孔2上均对应焊接设置有一角铁3 (即角钢),通过设置角铁3进行保护可防止注药孔2为淤泥所堵塞,此夕卜,角铁3可在注药孔2上进行不同形式的焊接,可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焊接形式进行组合使用: a.角铁3反扣设置于对应的注药孔2位置处,即,其两端分别焊接于注药孔2的上方和下方,以使药剂溶液能够水平向定深喷射; b.角铁3的一端焊接于对应的注药孔2上部、另一端不焊接,使角铁3的开口朝下设置,以使药剂溶液能够向下喷射影响深层土体,减少注药钢管1的长度或插入深度,并防止药剂溶液向上冒出; c.角铁3的一端焊接于对应的注药孔2下部、另一端不焊接,使角铁3的开口朝上设置,以使药剂溶液能够向上喷射影响上部土体,减少注药钢管1上的上部注药孔2的数量。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污染场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的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装置包括具有若干注药孔的注药钢管以及位于所述注药钢管中的注药枪头,所述注药枪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呈环状的封隔器,所述封隔器的内圈与所述注药枪头外壁面固定套接、外圈与所述注药钢管内壁面之间密封配合,所述注药枪头壁面上开设有孔或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伟李韬郭星宇王蓉王克文宣霖康陈晖王恺敏杨砚宗董科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