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一次性吸收制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9090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用于可控地对齐2个连续移动的材料层的方法和设备。连续移动的第一层上面具有许多组件,同时连续移动的第二层上面具有许多代表其上各个许多组件的参考标记。该方法和设备将第二层的参考标记之间的距离控制到某一选择的距离并使第二层的每个参考标记与连续移动的第一层的相应组件或参考标记可控地对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制造制品的方法和设备,具体地说涉及制造一次性吸收制品的方法和设备。各种各样产品通过在以前提供的组件上顺序加上各种组件而在连续生产线上被制造出来。这在一种或多种组件可以以单一连续层的形式提供时尤其有利。例如,在一次性吸收制品,例如,训练裤、尿布、失禁用品、女性护理产品等的形成中,通常在生产线的某一点以连续卷材的形式喂入一种层,然后可在生产线的不同点以不连续元件的形式喂入吸收垫、腰部弹性带、腿部弹性带、可伸长侧片和/或其它组件。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和设备可供用来将单个产品的诸组件凑在一起以便使复合产品中的诸组件处于所要求的相互关系。在将这些组件恰当地放在一起时,采用各种已知方法和设备标出特定组件的位置,并调节随后的诸组件的位置以便将它们摆放在恰当位置。这些方法和设备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它们不能充分地补偿需要对齐的材料,例如,一种连续移动的材料层,其重复长度大于在机产品(machine product)的重复长度。结果,在制造过程期间,当一种具有大于在机产品重复长度的均一重复长度的材料被喂过设备,与一种具有对应于在机产品重复长度的较短长度材料对齐时,多余材料将失控地松弛,从而造成在机器中缠结。专利技术概述为应对现有技术中遇到的上述困难和问题,现已发现一种制造一次性吸收制品,特别是具有对齐图形的制品的新方法和设备。在这里,本专利技术将就一次性吸收制品或产品,例如儿童训练裤,的制造中相对于连续移动的第一层对齐连续移动的第二层材料和控制其对齐的问题加以描述。其它一次性吸收制品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尿布、女性护理产品、失禁用品或诸如此类的用品。术语“对齐的”和“对齐”指的是将物体彼此排齐,或调节物体彼此的对准关系以达到恰当排齐。举例来说,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儿童一次性训练裤,它具有一个或多个与其它组件对齐的与外观有关和/或功能性的组件。这里所描述的训练裤,例如包含一种吸收垫,其被夹在不透液外包层和透液内衬之间。训练裤还包括弹性侧片,其连接到外包层上以便为其提供弹性。不透液外包层可包含2种恰当连结的材料层,其中最内层可以是不透液层,而最外层可以是具有布样织纹的非织造物层。最外层上套印了图形。该套准的图形一般包括悦目的式样和图案,并被可控地套印在产品中指定的区域。这里描述一种用于分别对齐在连续移动的第一材料层上的多个明显和分开的组件与在连续移动的第二材料层上对应的多个明显和分开组件的独特方法和设备。第二材料层上的诸组件适当地由各自参考标记代表,二者都以等于或大于在机产品重复长度的均一重复长度配置在层上。测定两个连续参考标记之间的距离并将其与一个选择的距离进行比较。随后,将第二材料层可控地微皱或微打褶以便使2个连续参考标记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选择的距离。然后,将第二层可控地与第一材料层对齐,以便使第二层上的参考标记与第一层上的对应组件或参考标记选择性地对齐。微皱或微打褶的程度例如可通过改变第二层的移动速度、运载第二层的真空传送带的移动速度和/或改变第二层在沿着真空传送带移动期间对其施加的压力来达到可控调节。第二层具有在其上选择性地配置的参考标记,以对应相应的许多明显和分开的组件,例如,各种图形。第一传感器响应于每个参考标记而发出信号。每个新产生的信号与前面最近的信号之间的距离以传动机构的单位恰当地度量,就能选择地控制传动机构的速度从而调节第二层的速度和/或张力,进而可控地微皱或微打褶第二层,以便使随后新产生的信号与其前面最近信号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在机产品重复长度。这样,重复回路就是,通过精确测量2个连续参考标记当前的距离并计算主传动控制系统要求的速度参照,来反复地复制这两个标记之间的产品长度。在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二材料层理想地是一种连续聚乙烯薄膜,其上预先印有大量分开和明显的图形。在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二层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非织造纤网材料、包括非织造纤网材料和薄膜如聚乙烯薄膜的复合结构、涂布的非织造纤网材料以及弹性组件。理想的是,第二层的初始重复长度大于在机产品重复长度。将第二层可控地微皱或微打褶至等于在机产品重复长度的最终重复长度,以便使2个相邻参考标记之间的距离恰当地对应在机产品重复长度。一旦第二层被微皱或微打褶至要求或恰当的长度,即在机产品重复长度,可将它根据需要连结到另一层上,例如连结到非织造纺粘纤网、聚丙烯纤网、吸收性组件或另一层上,以便使第二层基本稳定下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二层可利用一种以与第二层所附着的层,例如第三层不同的速度旋转或移动的真空辊或传送带实现微皱或微打褶。此种真空辊与第三层之间的速度差导致第二层连结在第三层上时变得微皱或微打褶。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利用此种方法可将一个以上的层固定到第二层上。理想的是,要固定的层之间应具有相互的亲和性,例如利用粘合剂或静电,能将第二层拉离真空辊或传送带从而防止或减少材料的缠结。通过利用真空辊或真空传送带进料第二材料,可在维持控制第二层不出现可能导致材料断裂的任何材料松弛的条件下,使第二层以例如比第三层快的速度移动的情况下固定到第三层上。此种系统的对齐控制采用电脑、某种感知参考标记的方法,例如,一种光电器件、通过采用某种器件如接近开关、可编程限位开关或编码标记器来获得机器参考信号,以及其它控制重复长度和对齐控制的硬件和软件。可在两个阶段中进行对齐控制。该第一阶段可独立于第二阶段工作,但要求操作者输入产品上的图形标靶位置。第二阶段利用传感器系统配合使用电脑硬件和软件来检查对齐位置、重复图案以及设定点误差来自动计算标靶位置,以此重置操作者的输入。第二阶段对齐控制被称作自动设定点生成。该计算的标靶位置被用作设定点来控制上述对齐系统,后者利用马达和传动系统来调节第二层的速度,以适应所要求的对齐。对第二层进行调节,以使预先印刷的图形与相应的许多组件理想地对齐。这些特征有利地控制一层高速移动以便使它与另一层对齐。另外,这些特征还控制第二层层压到,例如,非织造纺粘纤网上的过程中失控的松弛或材料多余,并防止或减少“缠结”。术语“缠结”指的是这样的情况,其中较长重复长度的层的多余材料在机器内发生堵塞,例如,在对齐夹辊处,阻止层与层之间的恰当对齐并造成机器停车。具体地说,提供了生产期间精确和实时的信息,以及对工艺的快速调节从而提供要求的构型和参考标记间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最终产品中的诸组件间的对齐。每种产品长度在连续移动的第二层上具有至少一套图形。与每套图形相联系有一个参考标记。这就是说,每个参考标记都相对于一套图形选择性地配置,以便使该参考标记能在产品中被感知并恰当地对齐,从而使其产品中的每套图形也恰当地对齐。在前面,参考标记是结合特定实例描述的,而在下文中,参考标记被选择为一种荧光增白的标记。一种参考标记,不论荧光增白的标记或其它参考标记,都可画成任何尺寸和形状的。该参考标记可包含一种大致的矩形,纵向尺寸约19mm,横向尺寸约37mm。其它尺寸,也可任选地采用。在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案中,可将整个图形或者图形的任何一部分,例如,醒目的腰带区域,也可用作参考标记。附图简述上面提到的以及本专利技术其它的特征,在结合着附图研读了下面的专利技术详述以后将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画出带有对齐图形的一种制品的正视图。图2画出带有对齐图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可控地对齐连续移动的第一层与连续移动的第二层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连续移动的第一层,它具有由许多第一重复参考标记代表的重复在机产品长度,其中第一重复参考标记与机器恒定参考信号处于对齐关系;提供连续移动的第二层,它 具有大于重复在机产品长度的重复初始长度,该重复初始长度由许多第二重复参考标记代表;感知每个第二参考标记并响应于此产生参考标记信号;测量2个连续第二重复参考标记信号之间的距离并根据预编程指令产生重复校正控制信号;响应于 所产生的重复校正控制信号调节2个连续第二参考标记之间的距离,并提供具有重复最终长度的连续移动的第二层;相对于对应机器恒定参考信号感知连续移动的第二层的第二参考标记,并根据预编程指令产生定位校正控制信号;响应于所产生的定位校正 控制信号使连续移动的第二层上的第二参考标记与它所对应的连续移动第一层上的第一参考标记可控地对齐;微皱该第二层;以及将连续移动的第一层与连续移动的第二层重叠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L波普SA奎雷施JD克宁
申请(专利权)人: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