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电梯层门上的防脱上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0467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梯层门上的防脱上坎结构,包括上坎架本体,该上坎架本体包含直角边、上段、两对称折弯的上导轨和下导轨、延伸段,直角边的垂直边向下延伸到上段、上导轨、下导轨和延伸段,上段与延伸段在同一垂直面上,上导轨由向下凸起的第一凹口和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口组成,下导轨由向下凸起的第二凹口和向上凸起的第二凸口组成,第一凹口和第二凸口的圆弧内径为4~4.4mm,所述第一凸口和第二凹口的内径为2.7~3mm。本结构应用在电梯层门装置上,上坎架与挂板组件上的门挂轮和压轮连接配合,解决了上坎架与挂板的机械钩连接安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当电梯层门受外力撞击时,层门不会产生晃动,机械防脱,提升整个电梯层门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应用于电梯层门上的防脱上坎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轿厢式电梯层门装置上的上坎架,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梯层门上的防脱上坎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轿厢式电梯在我国已大区域的实施使用,其轿厢式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即为门锁装置,其门锁装置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证电梯在非平层区时,轿门不能被打开,而组成门锁装置的部件是安装在轿厢上坎上的。一般常用上坎架结构存在有技术缺陷:第一,上坎架上的导轨部分基本上都是实心导轨或拼接、焊接导轨,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工艺步骤多,而且还浪费材料,增加整个上坎架的重量,导致上坎安装时不稳定;第二,为了解决第一条存在的缺点,很多后期改进的上坎架结构在导轨部分进行限位结构设计,导致电梯门在受到外力撞击时,与上坎架连接的挂板组件上的门挂轮和压轮容易产生脱落现象,造成电梯的安全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钣金耗材,提高其运行稳定性、防止门挂轮滑落的应用于电梯层门上的防脱上坎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电梯层门上的防脱上坎结构,包括上坎架本体,该上坎架本体包含直角边、上段、两对称折弯的上导轨和下导轨、延伸段,所述直角边的垂直边向下延伸到上段,所述上段向下延伸到上导轨、上导轨通过一垂直边延伸连接到下导轨,所述下导轨向下延伸到延伸段,所述上段与延伸段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上导轨和下导轨的横截面呈…型,上导轨由向下凸起的第一凹口和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口组成,所述下导轨由向下凸起的第二凹口和向上凸起的第二凸口组成,所述第一凹口和第二凸口的圆弧内径为4?4.4mm,所述第一凸口和第二凹口的内径为2.7?3mm。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整个上坎架的承载重量,所述第一凸口的外边顶点到第二凹口的外边顶点的垂直距离为40?50mm ;所述第一凸口的外边顶点到第一凹口的外边顶点的垂直距离D1为10?16mm ;所述第二凸口的外边顶点到第二凹口的外边顶点的垂直距离D2 为 10 ?16mm。更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段到垂直边的垂直距离D3为20?24mm。进一步的,在所述直角边的水平边头部延伸一竖直段,该竖直段与直角边的水平边垂直。进一步的,为了增强整个上坎架的承载强度,所述上坎架本体采用镀锌板一体折弯成型,所述上坎架本体的厚度为2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应用在电梯层门装置上,上坎架与挂板组件上的门挂轮和压轮连接配合,解决了上坎架与挂板结构连接安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当电梯层门受外力撞击时,层门不会产生晃动,机械防脱,提升整个电梯层门装置的工作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安装于挂板组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另一尺寸参数下安装于挂板组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坎架本体 11、直角边 12、上段 13、上导轨 131、第一凹口 132、第一凸口 14、下导轨 141、第二凸口 142、第二凹口 15、垂直边 16、延伸段 17、竖直段2、挂板组件3、门挂轮4、压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电梯层门上的防脱上坎结构,包括上坎架本体1,该上坎架本体1包含直角边11、上段12、两对称折弯的上导轨13和下导轨14、延伸段16,所述直角边11的垂直边向下延伸到上段12,所述上段12向下延伸到上导轨13、上导轨13通过一垂直边15延伸连接到下导轨14,所述下导轨14向下延伸到延伸段16,所述上段12与延伸段16在同一垂直面上,确保后期安装的门挂轮3和压轮4的位置水平,所述上导轨13和下导轨14的横截面呈…型,上导轨13由向下凸起的第一凹口 131和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口 132组成,所述下导轨14由向下凸起的第二凹口 142和向上凸起的第二凸口 141组成,所述第一凹口 131和第二凸口 141的圆弧内径为4?4.4mm,所述第一凸口 132和第二凹口 142的内径为2.7?3_。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整个上坎架本体1的承载重量,所述第一凸口 132的外边顶点到第二凹口 142的外边顶点的垂直距离为40?50mm ;所述第一凸口 132的外边顶点到第一凹口 131的外边顶点的垂直距离D1为10?16mm ;所述第二凸口 141的外边顶点到第二凹口 142的外边顶点的垂直距离D2为10?16mm。所述延伸段16到垂直边15的垂直距离D3为20?24mm。其中,本技术方案中的技术参数最佳实施例为:所述第一凹口 131和第二凸口 141的圆弧内径为4.2mm,所述第一凸口 132和第二凹口 142的内径为3mm,所述第一凸口 132的外边顶点到第二凹口 142的外边顶点的垂直距离为45mm ;所述第一凸口 132的外边顶点到第一凹口 131的外边顶点的垂直距离D1为11mm;所述第二凸口 141的外边顶点到第二凹口 142的外边顶点的垂直距离D2为16mm ;所述延伸段16到垂直边15的垂直距离D3为21mm0进一步的,在所述直角边11的水平边头部延伸一竖直段17,该竖直段17与直角边11的水平边垂直。进一步的,为了增强整个上坎架本体1的承载强度,所述上坎架本体1采用镀锌板一体折弯成型,所述上坎架本体1的厚度为2_。本结构应用在电梯层门装置上,上坎架本体1采用一次性折弯成型,生产工艺步骤不需要分开处理,节省了工时,耗材量小,如图3和图4所示,上坎架本体1与挂板组件2上的门挂轮3和压轮4连接配合,所述门挂轮3挂接在第一凸口 132的外边,压轮4固定在挂板组件2上,压轮4限制在第二凹口 142的凸起外边,解决了上坎架与挂板结构连接安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当电梯层门受外力撞击时,层门不会产生晃动,提升整个电梯层门装置的工作稳定性。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应用于电梯层门上的防脱上坎结构,包括上坎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该上坎架本体(1)包含直角边(11)、上段(12)、两对称折弯的上导轨(13)和下导轨(14)、延伸段(16),所述直角边(11)的垂直边向下延伸到上段(12),所述上段(12)向下延伸到上导轨(13)、上导轨(13)通过一垂直边(15)延伸连接到下导轨(14),所述下导轨(14)向下延伸到延伸段(16),所述上段(12)与延伸段(16)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上导轨(13)由向下凸起的第一凹口(131)和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口(132)组成,所述下导轨(14)由向下凸起的第二凹口( 142)和向上凸起的第二凸口( 141)组成,所述第一凹口( 131)和第二凸口( 141)的圆弧内径为4?4.4mm,所述第一凸口( 132)和第二凹口( 142)的内径为2.7?3_。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梯层门上的防脱上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口( 132)的外边顶点到第二凹口( 142)的外边顶点的垂直距离D为40?50mm ;所述第一凸口(132)的外边顶点到第一凹口(131)的外边顶点的垂直距离D1为10?16mm ;所述第二凸口(141)的外边顶点到第二凹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电梯层门上的防脱上坎结构,包括上坎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该上坎架本体(1)包含直角边(11)、上段(12)、两对称折弯的上导轨(13)和下导轨(14)、延伸段(16),所述直角边(11)的垂直边向下延伸到上段(12),所述上段(12)向下延伸到上导轨(13)、上导轨(13)通过一垂直边(15)延伸连接到下导轨(14),所述下导轨(14)向下延伸到延伸段(16),所述上段(12)与延伸段(16)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上导轨(13)由向下凸起的第一凹口(131)和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口(132)组成,所述下导轨(14)由向下凸起的第二凹口(142)和向上凸起的第二凸口(141)组成,所述第一凹口(131)和第二凸口(141)的圆弧内径为4~4.4mm,所述第一凸口(132)和第二凹口(142)的内径为2.7~3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新兵何贤超潘薛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和阳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