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直径系留索模块化打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9026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直径系留索模块化打包方法,对小直径系留索进行紧密逐层盘绕,再利用通用胶带,经简单易行的缠绕处理,使其成为通用化模块,模块化后的小直径系留索给单独贮备、平时地搬拿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使用时,只需将该模块装入安装盒,经简单操作,就可使用,释放时只需很小的拉力就能够从模块中可靠、顺畅地展开,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释放可靠性高、结构组合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系留通讯索模块化打包方法,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小直径、大长度系留索在水下释放过程中很容易相互缠绕,在使用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引起通讯浮标不能正常浮出水面,造成系统与外界的通讯功能丧失,其后果势必导致系统的瘫痪。长期以来由于受这一问题困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本行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这类索在释放过程中,能否可靠的使水下浮标顺利地到达水面,已成为急待突破的瓶颈技术。以往采用的盘绕方式主要是,先在某一安装容器内(一般为圆盘),用三根(或更多)一定长度的细线绳,沿半径的方向,并按120°位置分布放好,再在其上盘系留索,每盘一圈,就要用这三根一定长度的细线绳,分别在这一圈上方的三个位置处,用其与相邻圈交叉隔开,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释放时将下一圈同时带出,再盘一圈,再在原来位置处用原细线绳再交叉隔开,这一捆扎过程直至整个系留索全部盘完。如果系留索是百米、千米长的话,劳动强度可想而知,既繁琐又费时,而且需要多人共同操作,就是这样也难以保证释放时不互相缠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释放可靠性高、结构组合简单、操作方便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包括以下步骤a.盘绕系留索事先按使用要求,确定出系留索长度并将其自由地盘到一个辅助转盘上,再将该辅助转盘和盘索工具一同放在操作架上,盘索前,先在盘索工具的套筒13上沿轴向按120°均布三根捆扎绳5,三根捆扎绳以U字形布置。将系留索水密接头7穿过带孔的右挡板12,并用捆扎带8固定在右挡板12的外侧部,盘绕时逐层盘绕,第一层从右向左盘绕,第二层紧压第一层之上从左向右盘绕,其后每层盘绕时都遵循这个规律,将系留索盘绕成圆盘形。b.缠绕系留索对盘好的系留索,用通用胶带6在其圆周方向进行缠绕,第一圈,按无胶面缠绕,第二圈,将第一圈的尾部折叠过来反方向缠绕,连续缠三圈,缠好后分别用三根捆扎绳捆扎。c、将盘索工具整体按图示顺时针方向旋转90°水平放置,旋下螺套9,在上方抽出盘索工具轴10,再依次卸下左挡环2、左挡板3,松开三根捆扎绳5,对暴露出的小直径系留索模块的圆面,用胶带进行井字形粘贴,粘好后,再旋转180°卸下右挡环11、右挡板12,对小直径系留索模块的这一圆面,同样用胶带进行井字形粘贴,最后抽出套筒13。由于模块化后的小直径系留索给单独贮备、平时的搬拿和使用带来了便利。使用时,将该模块装入安装盒,只需简单的装配,便可构成系留索释放装置。释放时只需很小的拉力就能够从该装置中可靠、顺畅地展开,所以本专利技术具有释放可靠性高、结构组合简单、操作方便而又非常实用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系留索盘绕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系留索模块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系留索模块前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应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包括以下步骤a.盘绕系留索事先按使用要求,确定出系留索长度并将其自由地盘到一个辅助转盘上,再将该辅助转盘和盘索工具一同放在操作架上,盘索前,先在盘索工具的套筒13上沿轴向按120°均布三根捆扎绳5(图1捆扎绳为捆扎状态),三根捆扎绳以U字形布置。将系留索水密接头7穿过带孔的右挡板12,并用捆扎带8固定在右挡板12的外侧部,盘绕时逐层盘绕,第一层从右向左盘绕,第二层紧压第一层之上从左向右盘绕,其后每层盘绕时都遵循这个规律,将系留索盘绕成圆盘形。b.缠绕系留索对盘好的系留索,用通用胶带6在其圆周方向进行缠绕,第一圈,按无胶面缠绕,第二圈,将第一圈的尾部折叠过来反方向缠绕,连续缠三圈,缠好后分别用三根捆扎绳捆扎。C、将盘索工具整体按图示顺时针方向旋转90°水平放置,旋下螺套9,在上方抽出盘索工具轴10,再依次卸下左挡环2、左挡板3,松开三根捆扎绳5,对暴露出的小直径系留索模块的圆面,用胶带进行井字形粘贴,粘好后,再旋转180°卸下右挡环11、右挡板12,对小直径系留索模块的这一圆面,同样用胶带进行井字形粘贴,最后抽出套筒13。系留索模块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使用时,慢慢撕去系留索模块上圆面的井字形通用胶带,底面井字形通用胶带保留,装入安装盒18内,多余空间用若干(≥3个)塞块22按图示位置均布在系留索模块的外围,两个水密插头7和14穿过盖板20和减振垫21的中心孔(水密插头留出长度,根据需要而定),再盖上盖板20(盖板20上事先粘贴有减振垫21)用若干(≥3个)扎线带23将盖板20扎在安装盒18上,即构成了系留索模块化释放装置。以上整个过程只需一个人操作即可完成。把完好的系留索模块化释放装置,安装在水下监测平台(如潜标)的某个安装位置上,分别将系留索模块化释放装置的外圈水密接头14接到平台的某个设计位置上,内圈水密接头7接到通讯浮标的底部,再将接好水密接头的通讯浮标放在系留索模块化释放装置的减振垫21上(减振垫21上开有导槽,留在外面的系留索沿导槽布置,以防被压。),并用约束装置约束住。将整个系统布入水中,当平台内部的控制装置,向平台上的约束装置发出释放指令,约束装置动作,解除对浮标的约束,浮标靠其正浮力上浮,同时给予小直径系留索模块以拉力,使模块化的系留索在通讯浮标上浮的过程中逐步展开,直到通讯浮标顺利到达水面。系留索放到最后时能自动可靠地脱离安装盒。通过展开的小直径系留索和水面通讯浮标,将水下监测平台监测到的环境信息即时地向外界传递,就此构成从水下平台到水面至空中的通讯通道。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盘绕系留索事先按使用要求,确定出系留索长度并将其自由地盘到一个辅助转盘上,再将该辅助转盘和盘索工具一同放在操作架上,盘索前,先在盘索工具的套筒(13)上沿轴向按120°均布三根捆扎绳(5),三根捆扎绳以U字形布置。将系留索水密接头(7)穿过带孔的右挡板(12),并用捆扎带(8)固定在右挡板(12)的外侧部,盘绕时逐层盘绕,第一层从右向左盘绕,第二层紧压第一层之上从左向右盘绕,其后每层盘绕时都遵循这个规律,将系留索盘绕成圆盘形。b.缠绕系留索对盘好的系留索,用通用胶带(6)在其圆周方向进行缠绕,第一圈,按无胶面缠绕,第二圈,将第一圈的尾部折叠过来反方向缠绕,连续缠三圈,缠好后分别用三根捆扎绳(5)捆扎。c、将盘索工具整体按图示顺时针方向旋转90°水平放置,旋下螺套(9),在上方抽出盘索工具轴(10),再依次卸下左挡环(2)、左挡板(3),松开三根捆扎绳(5),对暴露出的小直径系留索模块的端面,用胶带(16)进行井字形粘贴,粘好后,再旋转180°卸下右挡环(11)、右挡板(12),对小直径系留索模块的这一端面,同样用胶带(16)进行井字形粘贴,最后抽出套筒(13)。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小直径系留索进行紧密逐层盘绕,再利用通用胶带,经简单易行的缠绕处理,使其成为通用化模块,模块化后的小直径系留索给单独贮备、平时地搬拿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使用时,只需将该模块装入安装盒,经简单操作,就可使用,释放时只需很小的拉力就能够从模块中可靠、顺畅地展开,本专利技术具有释放可靠性高、结构组合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文档编号B65H54/02GK1865086SQ20061001944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直径系留索模块化打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盘绕系留索:事先按使用要求,确定出系留索长度并将其自由地盘到一个辅助转盘上,再将该辅助转盘和盘索工具一同放在操作架上,盘索前,先在盘索工具的套筒(13)上沿轴向按 120°均布三根捆扎绳(5),三根捆扎绳以U字形布置。将系留索水密接头(7)穿过带孔的右挡板(12),并用捆扎带(8)固定在右挡板(12)的外侧部,盘绕时逐层盘绕,第一层从右向左盘绕,第二层紧压第一层之上从左向右盘绕,其后每层盘绕时都遵循这个规律,将系留索盘绕成圆盘形。b.缠绕系留索:对盘好的系留索,用通用胶带(6)在其圆周方向进行缠绕,第一圈,按无胶面缠绕,第二圈,将第一圈的尾部折叠过来反方向缠绕,连续缠三圈,缠好后分别用三根捆扎绳(5)捆扎。c、将 盘索工具整体按图示顺时针方向旋转90°水平放置,旋下螺套(9),在上方抽出盘索工具轴(10),再依次卸下左挡环(2)、左挡板(3),松开三根捆扎绳(5),对暴露出的小直径系留索模块的端面,用胶带(16)进行井字形粘贴,粘好后,再旋转180°卸下右挡环(11)、右挡板(12),对小直径系留索模块的这一端面,同样用胶带(16)进行井字形粘贴,最后抽出套筒(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