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进纸歪斜的馈纸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000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馈纸机构,包括一进纸滚轮,一分纸滚轮,一分纸片,一压力调整单元与一分纸片压板。进纸滚轮用以带动纸件。分纸滚轮位于进纸滚轮的下游处。分纸片靠合于分纸滚轮,并且,具有一圆弧状的分纸部分。压力调整单元具有一球型施压部。分纸片压板的背面具有一凹陷以容纳此球型施压部,而正面具有一V型凹槽以将分纸片压合于分纸滚轮表面。当球型施压部施压于分纸片压板,分纸片压板上的V型凹槽被引导以使其走向平行于分纸滚轮的转动轴方向。同时,此V型凹槽也压迫分纸片的分纸部分完全贴合于分纸滚轮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馈纸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防止进纸歪斜的馈纸机构
技术介绍
对于早期的计算机使用者而言,扫描仪是属罕有的外围设备。早期的扫描仪由于价格高昂,操作不易,通常应用于专业数字影像处理的工作上。然而,随着数字影像科技的发展,不少价格低廉,并易于使用的扫描仪涌入市场。在过去数年,它们更成为个人或小型办公室的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般常见的扫描仪可以区分为平台式与馈纸式两大主流,其中,平台式是个人工作室(SOHO)中最流行的扫描器型式。平台式扫描仪的设计就好比一个小型的复印机,纸张、书本或其它待扫描的物品放置在平面玻璃上以进行扫描。又,随着扫描技术的进展,不仅是相片、书籍等二维的对象可以使用平台式扫描仪来扫描,三维的立体对象也可以使用平台扫描一进行扫描。相对于平台式扫描仪,馈纸式扫描仪主要针对经常扫描大量纸张的用户。馈纸式扫描仪的主要特点在于可进行多页连续扫描,以提高扫描操作的速度。然而,馈纸式扫描器受限于其设计,无法扫描已钉装的文件或相片,也无法如平台式扫描仪可用以扫描三维的立体对象。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平台式扫描仪的扫描速度,有些设计提出在平台式扫描仪外接自动馈纸器(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ADF),以达到多页连续扫描的目的,使扫描大量文件变得容易。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一典型自动馈纸器内的馈纸机构10的示意图。此馈纸机构10包括一进纸滚轮(Pickup Roller)12、一进纸臂(Pickup Arm)14、一分纸滚轮(Separation Roller)16与一分纸片(Separation Pad)18。其中,进纸臂14是轴接于分纸滚轮16的转动轴16a上。进纸滚轮12设置于进纸臂14的一自由端。分纸片18是固定,并且区分为一进纸部分18b与一分纸部分18a。其中,分纸部分18a与分纸滚轮16之间预留有一间隙。基本上,此间隙的大小是大于单一纸件的厚度,但小于二张纸件的厚度。在纸件S馈入的过程中,首先,进纸臂14的自由端沿着方向Y下降,使进纸滚轮12接触纸件S。随后,进纸滚轮12旋转带动纸件S沿着方向Z前进,而与分纸片18及分纸滚轮16相接触。此受到进纸滚轮12带动的纸件S,受到分纸片18与分纸滚轮16的阻滞,而仅有位于最上方的纸件S得以穿过分纸部分18a与分纸滚轮16间的间隙,馈入自动馈纸器之中。基本上,此馈纸机构10的分纸能力系与分纸片18的设计与安装密切相关。进一步而言,若是分纸片18无法精准的对应组装在分纸滚轮16上,亦即前述分纸片18的分纸部分18a后缘(即图中分纸部分18a的左侧边缘)的走向与分纸滚轮16的轴向有所偏差。由于纸件S在进纸之过程中,其前缘先切齐前述分纸部分18a的后缘,再馈入自动馈纸器内,因此,进纸的歪斜是无法避免。其次,由于此分纸片18是固定的,致使分纸部分18a与分纸滚轮16之间隙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当所使用的纸件S厚度有显着改变时,此间隙的大小无法相应进行调整,而可能产生进纸困难或是重复进纸(multiple feed)的情形。于是,如何防止进纸歪斜,暨避免重复进纸的问题,已成为当今馈纸机构的发展中,受到瞩目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馈纸机构,可以使分纸片精准的定位组装于分纸滚轮上,以防止进纸歪斜的现象产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馈纸机构,可以配合纸件的厚度,调整分纸片与分纸滚轮的间隙大小,以避免重复进纸。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馈纸机构,包括一进纸滚轮,一分纸滚轮,一分纸片,一压力调整单元与一分纸片压板。其中,进纸滚轮用以带动纸件。分纸滚轮位于进纸滚轮的下游处。分纸片具有一圆弧状的分纸部分靠合于分纸滚轮。压力调整单元具有一球型施压部。分纸片压板的背面具有一凹陷以容纳此球型施压部,而其正面用以将分纸片压合于分纸滚轮表面。此分纸片压板的正面并具有一V型凹槽,当球型施压部施压于分纸片压板,此V型凹槽被分纸滚轮引导,以使其走向平行于分纸滚轮的转动轴方向。同时,此V型凹槽亦压迫分纸片的分纸部分使的完全贴合于分纸滚轮表面。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一典型自动馈纸器(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ADF)内的馈纸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动馈纸器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A为图2中的馈纸机构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的分纸片压板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3C为图2中的馈纸机构的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馈纸机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馈纸机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2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自动馈纸器(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ADF)20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此自动馈纸器20具有一进纸匣30、一馈纸机构40、一中继滚轮组50与一出纸滚轮组70。其中,进纸匣30用以承载纸件(未图示)。馈纸机构40用以带动进纸匣30内的纸件逐张馈入自动馈纸器20内。中继滚轮组50位于馈纸机构40的下游处,用以将离开馈纸机构40的纸件传送至一读写位置60,以进行扫描、影印等动作。出纸滚轮组70位于中继滚轮组50的下游处,用以带动纸件离开读写位置60,并且将此纸件送出自动馈纸器20。请参照图3A所示,图2中的馈纸机构40的放大剖视图。如图中所示,此馈纸机构40包括一进纸滚轮42、一分纸滚轮44、一分纸片45、一压力调整单元47与一分纸片压板46。其中,进纸滚轮42邻接于进纸匣30的末端,用以带动进纸匣30内的纸件。分纸滚轮44位于进纸滚轮42的下游处,分纸片45具有一圆弧状的分纸部分452压合于分纸滚轮44的表面。进纸滚轮42所带动的纸件受到分纸滚轮44与分纸片45的阻滞,仅有位于最上方的纸件得以经由分纸滚轮44的带动,穿过分纸滚轮44与分纸片45之间隙,而馈入此自动馈纸器。同时也请参照图3C所示,压力调整单元47具有一球型施压部472、一基座474与一弹性元件476。其中,基座474上具有一开口475,使球型施压部472得以经由此开口475向上突出基座474,而抵住分纸片压板46。弹性元件476位于球型施压部472的下方,用以提供作用力以使球型施压部472施压于分纸片压板46。值得注意的是,图中是以一压缩弹簧例示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元件476,而非谓此弹性元件476必须使用压缩弹簧。实际上,任何可经形变,以提供作用力予球型施压部472的弹性元件476,均可以应用于本专利技术之中。请同时参照图3B所示,为了使球型施压部472可以有效的施压于分纸片压板46,此分纸片压板46的背面(即图中分纸片压板46的下表面)具有一凹陷462以容纳此球型施压部472。值得注意的是,此分纸片压板46的背面的凹陷462呈现一曲面的外观,并且,此曲面的曲率小于球型施压部462的球面的曲率,以确保球型施压部472抵住凹陷462的底部。由此,可以防止球型施压部472对于分纸片压板46的施力方向产生偏差,进而使球型施压部472得以有效施力于分纸片压板46。又,就一较佳实施例而言,此凹陷462更可以采用球面的外观设计以配合球型施压部472的外型。此外,请同时参照图3B所示,而在分纸片压板46的正面(即图中分纸片压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馈纸机构,包括:一进纸滚轮,以带动一纸件;一分纸滚轮,位于该进纸滚轮的下游处;一分纸片,具有一圆弧状的分纸部分;一压力调整单元,具有一球型施压部;以及一分纸片压板,其背面具有一凹陷以容纳该球型施压 部,其正面具有一V型凹槽以将该分纸片压合于该分纸滚轮表面;当该球型施压部施压于该分纸片压板,该V型凹槽被引导以使该V型凹槽的走向平行于该分纸滚轮的转动轴方向,并且,使该分纸部分完全贴合于该分纸滚轮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秉宏刁荣茂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