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风程式服务器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9330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8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风程式服务器机柜,所述后门与框架主体的立柱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溢出孔;所述后门为中空结构,所述后门上部的入口与由挡板和后门形成的逸出通道连接,后门下部的出口与回风口连接;所述服务器单元安装于框架主体的立柱之间,且前端正对于前门,后端正对于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服务器机柜内外空调环境分离,实现流经各个服务器单元的气流流程相等,实现各个服务器设备之间的散热冷却达到均衡,提高冷却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等风程式服务器机柜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据产业的发展,为实现数据的存储及运算,需要大量的数据服务器;为了便于管理和节省安装场地,一般采用服务器机柜,将这些服务器集中安装在服务器机柜内,一个数据中心内配置有若干服务器机柜。长期以来,数据中心未将服务器机柜内空调环境与服务器机柜外空调环境分开设置,大量低温冷空气通过机柜外风路直接循环回到机房空调机组,造成冷却效率低;且由于数据中心面积较大、各个服务器机柜布置面较广,从而普遍存在各个服务器机柜间热点不均的问题;由于服务器机柜柜内未采取有效的气流组织措施,大量低温冷空气未经过待冷却设备而直接通过闲置的设备安装位置或服务器单元的侧面通道逸出,冷却效果进一步恶化。而为了保障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数据中心一般采取进一步加大机房空调机组配置、提高空调制冷量的方法,来维持数据中心空调效果,从而也带来了数据中心空调能耗居高不下的局面。为降低数据中心能耗,近年来,将服务器机柜内空调环境与服务器机柜外空调环境分开设置的各种产品技术不断涌现,但由于循环冷却空气通过各个服务器的气流流程不均等,在同一机柜内安装在顶部和底部的服务器之间存在冷却不均衡的问题普遍存在,为满足服务器的正常工作,常常采取进一步加大循环风量的办法,从而导致了冷却空气循环系统的能耗进一步上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等风程式服务器机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等风程式服务器机柜;包括框架主体、封闭的壳体、服务器单元、盲板和挡板,所述壳体安装于框架主体四周外侧,所述壳体的底板上设置有送风口和回风口,后门与框架主体的立柱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溢出孔;后门为中空结构,后门上部的入口与由挡板和后门形成的逸出通道连接,后门下部的出口与回风口连接;所述服务器单元安装于框架主体的立柱之间,且前端正对于前门,后端正对于挡板;所述服务器单元至少有一台,所述框架主体前端两立柱之间的其余空隙通过盲板密封。所述后门下部的回风出口通过回风帽与回风口连接。所述壳体上的顶板上设置有进线孔。还包括理线架,理线架分别安装在框架主体前后端的左右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取左右侧板、前门、后门、顶板、底板形成封闭的壳体,使服务器机柜内外空调环境分离,后门采用中空结构形成回风风道,并在后门回风风道的出口上加装回风帽,在服务器机柜内部框架上空置位置加装盲板,在后门与框架主体的立柱之间设置有带有有溢出孔的挡板,实现流经各个服务器单元的气流流程相等,实现各个服务器设备之间的散热冷却达到均衡,提高冷却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仰视图;图4是图1的左视图;图5是图1沿A-A的剖面图;图中:1-框架主体,2-壳体,201-前门,202-后门,203-顶板,204-底板,205-左侧板,206-右侧板,207-进线孔,208-送风口,209-回风口,3-服务器单元,4-盲板,5-挡板,51-溢出孔,6-回风帽,7-送风通道,8-回风通道,9-理线架,10-逸出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等风程式服务器机柜;包括框架主体1、封闭的壳体2、服务器单元3、盲板4和挡板5,所述壳体2安装于框架主体1四周外侧,所述壳体2的底板204上设置有送风口 208和回风口 209,后门202与框架主体1的立柱之间设置有挡板5,所述挡板5上设置有溢出孔51 ;后门202为中空结构,后门202上部的入口与由挡板5和后门202形成的逸出通道10连接,后门202下部的出口与回风口 209连接;所述服务器单元3安装于框架主体1的立柱之间,且前端正对于前门201,后端正对于挡板5 ;所述服务器单元3至少有一台,所述框架主体1前端两立柱之间的其余空隙通过盲板4密封。实现机柜内外空调环境的分离。所述后门202下部的回风出口通过回风帽6与回风口 209连接。所述壳体2上的顶板203上设置有进线孔207 ;便于配电电缆和信号电缆的接入。还包括理线架9,理线架9分别安装在框架主体1前后端的左右两侧;便于机柜内部线缆的整理排布。所述底板204上预留进风口 208与外置空气处理装置送风口相连;所述底板204上预留回风口 209,回风口 209上装设有回风帽6,回风帽6的底部与底板204上的回风口209相连,回风口 209与外置空气处理装置回风口相连,在后门202关闭时回风帽6上部与机柜后门202下部的出口相连。来自外部空气处理单元的低温循环冷却空气自机柜底部的进风口 208进入送风通道7 ;低温循环冷却空气由服务器单元3的前端进入服务器单元3内部,得热后升温形成高温循环冷却空气,从服务器单元3的后端逸出,溢出的空气经挡板5的溢出孔51进入逸出通道10内,在外部空气处理单元的抽吸作用下,逸出通道10内的高温循环冷却空气经机柜后门4上部的入口进入后门4的内部、再由后门4下部的出口经回风帽6和回风口 209排出机柜;排出机柜的高温冷却循环空气进入外部空气处理单元经散热降温后,成为低温循环冷却空气,再次循环。所述后门采用中空结构,作为机柜后端的密封部件和机柜回风风道8 ;机柜后门202关闭时,机柜后门202的中空结构腔体与回风帽12连通,自服务器单元3后端逸出的高温循环冷却空气需从机柜后门4上部的入口进入后门202的中空结构腔体、经回风帽6后从机柜底部回风口 209排出。本技术的服务器机柜通过在底板204上设有进风口 208和回风口 209,即循环冷却空气采用下送风、下回风形式;任意循环冷却空气气流在送风通道7和逸出风道10内的流程之和相等、在任何服务器单元内部的流程相等、在回风通道8和回风帽6内的流程相等,因此任意循环冷却空气通过机柜的流程均相等。实现流经各个服务器单元的气流流程相等,实现各个服务器设备之间的散热冷却达到均衡,提高冷却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主权项】1.一种等风程式服务器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1)、封闭的壳体(2)、服务器单元(3)、盲板(4)和挡板(5),所述壳体(2)安装于框架主体(1)四周外侧,所述壳体(2)的底板(204)上设置有送风口(208)和回风口(209),后门(202)与框架主体(1)的立柱之间设置有挡板(5),所述挡板(5)上设置有溢出孔(51);后门(202)为中空结构,后门(202)上部的入口与由挡板(5)和后门(202)形成的逸出通道(10)连接,后门(202)下部的出口与回风口(209)连接;所述服务器单元(3)安装于框架主体(1)的立柱之间,且前端正对于前门(201),后端正对于挡板(5);所述服务器单元(3)至少有一台,所述框架主体(1)前端两立柱之间的其余空隙通过盲板(4)密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风程式服务器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202)下部的回风出口通过回风帽(6)与回风口(209)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风程式服务器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上的顶板(203)上设置有进线孔(207)。4.如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风程式服务器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1)、封闭的壳体(2)、服务器单元(3)、盲板(4)和挡板(5),所述壳体(2)安装于框架主体(1)四周外侧,所述壳体(2)的底板(204)上设置有送风口(208)和回风口(209),后门(202)与框架主体(1)的立柱之间设置有挡板(5),所述挡板(5)上设置有溢出孔(51);后门(202)为中空结构,后门(202)上部的入口与由挡板(5)和后门(202)形成的逸出通道(10)连接,后门(202)下部的出口与回风口(209)连接;所述服务器单元(3)安装于框架主体(1)的立柱之间,且前端正对于前门(201),后端正对于挡板(5);所述服务器单元(3)至少有一台,所述框架主体(1)前端两立柱之间的其余空隙通过盲板(4)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小兵张炳文胡波郑桂成黄嘉靖龙安林蒋志祥罗庆保艾小亮郭云霞郭林王琪玮吴荣坤李文剑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