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063-T5铝型材双级节能时效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9121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8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6063-T5铝型材双级节能时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P1、6063铝型材在装入时效炉前,韦氏硬度应达到2HW以上;P2、将韦氏硬度达到要求的铝型材装入时效炉;P3、设定保温温度为175℃,待炉温到达指定温度后保温40min;P4、再设定保温温度为195℃,待炉温到达指定温度后保温30min;P5、195℃保温30min结束后,关闭时效炉电源,使铝型材在炉内“焖”40min;P6、完成“焖”40min后,打开炉门将铝型材拉出炉外空冷至室温。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6063-T5铝型材双级节能时效工艺与传统的单级时效工艺相比,能耗可降低30%以上,人工时效时间可缩短20%以上,可使型材室温抗拉强度提高10%以上,屈服强度提高近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型材人工时效
,尤其涉及一种6063-T5铝型材双级节能时效工艺
技术介绍
近几年,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持续低迷,建筑用铝合金挤压型材市场萎缩。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势在必行。同时,全球化的资源紧张和室温效应也逼迫企业必须通过技术革新实现节能降耗。对于建筑铝型材,6063-T5是采用的合金状态,其传统的人工时效工艺为单级时效工艺165?190°C保温2?6小时。不同铝挤压企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人工时效温度和保温时间有所差异。但考虑到时效炉精度和产品壁厚差异,实际进行人工时效时,往往采用低温长时的单级时效工艺,以致人工时效能耗和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6063-T5铝型材双级节能时效工艺。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 一种6063-T5铝型材双级节能时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是采用时效炉对铝型材进行双级时效,并且在双级时效后,关闭时效炉的电源,并将铝型材在时效炉内再放置预定时间后出炉,并且冷却至室温。根据上述的时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 (1)将韦氏硬度达到2HW以上的铝型材装入时效炉; (2)设定保温温度为175°C,待时效炉炉温到达指定温度后保温40min; (3)再设定保温温度为195°C,待时效炉炉温到达指定温度后保温30min; (4)195°C保温30min结束后,关闭时效炉电源,使铝型材在炉内继续放置40min ; (5)将铝型材拉出炉外空冷至室温。根据上述的时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铝型材在料筐中的摆放应均匀。根据上述的时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时效炉精度满足±5°C的工艺要求,时效炉在断电后降温过程中,应使炉内温度均匀性在± 8 °C范围内。根据上述的时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炉温采用热电偶测量。根据上述的时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关闭时效炉电源是指关闭时效炉加热功能和热循环风功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工艺能耗可降低30%以上,人工时效时间可缩短20%以上,可使型材室温抗拉强度提高10%以上,屈服强度提高近20%。【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时效工艺具体实施流程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型材时效后力学性能数据; 图3是传统的时效工艺处理后的型材的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6063-T5铝型材双级节能时效工艺是采用时效炉对铝型材进行双级时效,并且在双级时效后,关闭时效炉的电源,并将铝型材在时效炉内再放置预定时间后出炉,并且冷却至室温。具体流程参见图1,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PU6063铝型材在装入时效炉前,韦氏硬度应达到2HW以上。6063合金铝型材挤压完成后,将型材摆放在料筐时,应当注意合理控制型材之间间距,否则时效过程中,时效炉内热循环风无法有效形成闭合循环,导致温度不均匀。完成装筐后,将铝型材装入时效炉前,应当在生产车间室温停放一段时间,采用韦氏硬度计抽检铝型材硬度达到2HW以上后可以装炉。P2、将韦氏硬度达到要求的铝型材装入时效炉。装炉时,型材与时效炉顶端间距应不小于20cm,料筐之间间距应不小于25cm。P3、设定保温温度为175°C,待炉温到达指定温度后保温40min。时效炉首先要保证精度在±5°C范围内,而且时效炉显示温度与实际料温之间差值应当被测出,便于通过考虑差值设定保温温度来保证料温在175±5°C范围内,当时效炉稳定达到设定温度时,开始计时保温时间。P4、再设定保温温度为195°C,待炉温到达指定温度后保温30min。设定时效炉温度时,同样需考虑料温在195±5°C范围。P5、195°C保温30min结束后,关闭时效炉电源,使铝型材在炉内“焖”40min。关闭时效炉是指关闭时效炉加热功能和热循环风功能,但能够显示炉内温度的温度显示仪表必须保证正常工作,便于监控炉内温度;“焖”40min是指关闭时效炉电源后,炉门仍关闭,使铝型材随炉停放40min。P6、完成“焖”40min后,打开炉门将铝型材拉出炉外空冷至室温。完成“焖”40min后,必须将炉门打开并将铝型材拉出炉外冷却,不能打开炉门后仍在炉内停放,否则将影响实际“焖”炉时间,并导致铝型材冷却速度不均。实施例1 在本实例中,按照本专利技术中的双级节能时效工艺对型号为N1621a的6063-T5型材进行时效,时效后力学性能合格,详细情况如下:P1、由于型材断面特点,长翅壁侧和穿条侧宽度相差较大,型材摆放间距不用过大就可以满足时效过程中热风循环要求。在装入时效炉前,韦氏硬度测量值在2HW?4HW范围内。P2、型材与时效炉顶端间距应约50cm,料筐之间间距约30cm。P3、在双级节能时效工艺试验过程中,时效炉炉温精度已被多次测量,符合±5°C工艺要求。将型材装入时效炉后,设定保温温度为175°C。时效炉加热升温前,炉内温度约为110±15°C,加热52min后,炉内型材各测试点温度达到175°C,开始保温计时。P4、175°C保温40min后,再设定保温温度为195°C,经33min加热升温后,炉内型材各测试点温度达到195°C,开始保温30min计时。P5、195°C保温30min结束后,在保持炉门关闭的状态下,关闭时效炉加热功能和热循环风功能,使铝型材随炉停放40min。该过程中,保持时效炉炉内温度显示仪表正常工作,同时保持随炉测温仪器正常工作。P6、完成“焖”40min后,打开炉门将铝型材拉出炉外空冷至室温。该实施例中型材时效后,按照GB/T16865-2013标准取样进行室温拉伸力学性能测试,性能结果完全符合型材GB5237.1要求,详见图2。为充分体现双级节能时效工艺的节能效果,将类似N1621a型材的N1633a采用传统的单级时效工艺热时效后相关结果进行了查找(保温温度为180°C,保温时间为140min),其室温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图3。通过对比两种时效工艺,时效时间缩短21.4%,型材平均室温抗拉强度提高10%以上,屈服强度提高近20%,平均伸长率10.5%仍满足国标要求。根据近三个月现场生产用电量统计比较,双级节能时效工艺比单级时效工艺可节约30%以上电量。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而是在保护范围内6063-T5铝型材的时效,可以与上述具体描述实施例中的温度、时间参数不同。例如,温度在±10°C范围调整,时间在±0.5h范围调整,只要调整的双级时效工艺在实施过程中包含“焖”的环节,其工艺都属于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时效的连续性,时效炉内初始温度并非室温,因此将缩短到达第一级时效保温温度所需升温时间,节能效果将更佳明显。【主权项】1.一种6063-T5铝型材双级节能时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是采用时效炉对铝型材进行双级时效,并且在双级时效后,关闭时效炉的电源,并将铝型材在时效炉内再放置预定时间后出炉,并且冷却至室温。2.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时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 (1)将韦氏硬度达到2HW以上的铝型材装入时效炉; (2)设定保温温度为175°C,待时效炉炉温到达指定温度后保温40min; (3)再设定保温温度为195°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6063‑T5铝型材双级节能时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是采用时效炉对铝型材进行双级时效,并且在双级时效后,关闭时效炉的电源,并将铝型材在时效炉内再放置预定时间后出炉,并且冷却至室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辉韩培滨李喆程仁寨王兴瑞林建玲任阁穆德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