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8632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器以及风机,壳体上设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换热器为直排式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进风侧换热器以及出风侧换热器,进风侧换热器和出风侧换热器分别设于风机的两侧,进风口位于进风侧换热器的一侧,出风口位于出风侧换热器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风机两侧分别设置直排式换热器,能够改善换热器上风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具体设置两套换热器,能够进一步提高了室外机的整机换热性能。相对于现有的L型结构的换热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直排式结构的换热器,取消了现有换热器L型的折弯段,换热器尺寸减少了20%,对应的室外机壳体尺寸也得到了降低,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家用空调室外机如图1所示,通常由1-2套风机a及一套L型换热器b组成,以实现制冷/制热循环,由于L型换热器的L型结构的设计,为了使换热器利用率达到最大化,通常会在室外机壳体侧面及后面开设进风口 C。外界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室外机壳体内,并与该换热器进行换热,最终实现整个空调室外机的制冷/制热过程。但是上述室外机的结构中,从两个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分别是从侧面以及后面进入,两股空气流向不同,这就导致两股空气流至L型换热器时会发生交叉,导致换热器上风速分布不均匀,换热器在进行换热时,其换热效率会受到影响而降低,进而降低了整个空调室外机的制冷/制热能力。而且,现有的空调室外机为了提高换热能力,通常需要增加一套或多套L型换热器,由于其L型结构,会增加室外机壳体的尺寸,导致室外机整体尺寸偏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改善了换热器上风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使室外机壳体的尺寸相对较小,节约了室外机的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制冷/制热能力的空调器。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器以及风机,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所述换热器为直排式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进风侧换热器以及出风侧换热器,所述进风侧换热器和出风侧换热器分别设于风机的两侧,所述进风口位于进风侧换热器的一侧,出风口位于出风侧换热器的一侧。作为优选,所述进风侧换热器与出风侧换热器并联设置。作为优选,所述进风侧换热器与出风侧换热器串联设置。作为优选,所述进风侧换热器的厚度不小于出风侧换热器的厚度。作为优选,所述进风侧换热器和出风侧换热器相对于风机的空气流向垂直设置。作为优选,所述进风侧换热器和出风侧换热器对称设置在风机的两侧。作为优选,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贯流风机或者离心风机。作为优选,所述风机为多个,且成排设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室外机壳体内设置风机,并在风机两侧设置直排式结构的进风侧换热器和出风侧换热器,能够改善换热器上风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而且设置两套换热器,能够进一步提高了室外机的整机换热性能。而且相对于现有的L型结构的换热器,本专利技术采用直排式结构的换热器,取消了现有换热器L型的折弯段,换热器尺寸减少了 20%,对应的室外机壳体尺寸也得到了降低,节约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外机。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采用上述空调室外机,能够提高制冷/制热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空调器运行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空调器运行原理示意图;图中:1、壳体;2、换热器;3、风机;4、压缩机;5、节流降压装置;6、室内换热器;11、进风口 ;12、出风口 ;21、进风侧换热器;22、出风侧换热器;a、风机;b、换热器;c、进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如图2所示,其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 11以及出风口 12,在壳体1内部设有换热器2以及风机3,其中换热器2为直排式结构,包括进风侧换热器21以及出风侧换热器22,分别设置在风机3的两侧,且进风侧换热器21以及出风侧换热器22设置为至少一个。进风口 11位于进风侧换热器21的一侧,出风口 12位于出风侧换热器2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直排式结构的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相对于现有技术的L型换热器,从进风口 11进入的空气在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上风速分布均匀,同时也使得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性能更好。而且将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从L型结构设置为直排式结构,相对于现有的换热器,其尺寸减少了 20%,对应的室外机壳体1的尺寸也得到了降低,节约室外机的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将进风侧换热器21的厚度设计成不小于出风侧换热器22的厚度。考虑到进风侧换热器21先与进入壳体1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即进风侧换热器21起到主要的换热作用,因此将其厚度设计成不小于出风侧换热器22的厚度,使得进风侧换热器21与进入壳体1内的空气充分换热,随后换热后的空气再与出风侧换热器22进行换热,这样可以充分与进入的空气换热。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相对于风机3的空气流向垂直设置,使得换热器2各处直面空气,换热更加彻底,换热器2利用效率更高。优选的,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对称设置在风机3的两侧。即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在风机3两侧的安装位置相互对应,进而经进风侧换热器21换热后的空气能够与出风侧换热器22的换热更加充分。本实施例中,风机3为轴流风机、贯流风机或者离心风机中的一种,本实施例采用轴流风机。风机3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设置为多个时,多个风机3成排设置在两个换热器2之间。本实施例中,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采用并联形式设置,即冷媒通过分流管同时进入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在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充分换热后,其内的冷媒合流进行下一次循环。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具体的采用上述空调室外机。参照图3所示,图3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原理示意图。具体的,该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有压缩机4以及节流降压装置5,其中压缩机4通过分流管连接于上述的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通过合流管道连接于节流降压装置5,节流降压装置5连接于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6,下面对空调器的制冷过程以及制热过程加以阐述:制冷过程:压缩机4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分流管同时流入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在与进入室外机的壳体I内的空气充分换热后形成低温高压的冷媒,随后经节流降压装置5降压降温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流入室内换热器6,对室内进行制冷。制热过程:压缩机4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先经室内换热器6,与室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形成低温高压的冷媒,随后经节流降压装置5降压降温成低温低压的冷媒,低温低压的冷媒经分流管同时流入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在与进入室外机的壳体I内的空气充分换热后,再次流入压缩机4进行压缩,以备下次制热循环。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采用串联形式设置,即冷媒先进入进风侧换热器21与壳体I内空气进行充分换热,随后换热后的冷媒再流入出风侧换热器22内进行二次换热,以达到对空气充分换热的效果。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均相同,再次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相对应的区别于实施例1,如图4所示,其运行原理与实施例I相类似,区别仅在于冷媒流入室外机的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内的方式不同,本实施例是冷媒先进入进风侧换热器21后进入出风侧换热器22,其余结构与实施例I相同。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过程与实施例1原理相同,不再赘述。显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换热器(2)以及风机(3),所述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11)以及出风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为直排式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进风侧换热器(21)以及出风侧换热器(22),所述进风侧换热器(21)和出风侧换热器(22)分别设于风机(3)的两侧,所述进风口(11)位于进风侧换热器(21)的一侧,出风口(12)位于出风侧换热器(22)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斌华刘中杰曹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