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福全专利>正文

皮带输送机人身安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5385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皮带输送机人身安全保护装置,主要由检测杆(2)、主轴(4)、壳体(7)、动作开关(8)、定位杆(11)、复位散轮(12)、凹轮(1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壳体(7)内部左方通过一对轴承(6)支撑主轴(4);在主轴(4)的上部装有检测杆(2),下部装有凹轮(13)和复位散轮(12),在壳体(7)内部右方设有两只动作开关(8);壳体(7)的下部装有定位杆(11);在壳体(7)的右侧设有可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管(9)上的壳体套管(10),在轴承(6)的上方设有防水密封圈(5),在主轴(4)支撑套上设有定位销(3)。(*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物料输送系统中的一种皮带输送机人身安全保护装置。在皮带机输送系统中设置保护装置是十分必要的,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将对于安全生产和工作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现有的保护装置主要有光电信号型和接近开关型两种。由于皮带安装尾部水平或小坡度,中部过渡为大坡度,因此不适合光电直线型信号传输;接近开关型缺点是由于门轴易生锈导致动作不可靠,电路相对复杂等。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保护装置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因此设计了动作灵敏、安全可靠的一种皮带输送机人身安全保护装置。本技术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皮带输送机人身安全保护装置,主要由检测杆2、主轴4、壳体7、动作开关8、定位杆11、复位散轮12、凹轮13等组成,在壳体7内部左方通过一对轴承6支撑主轴4;在主轴4的上部装有检测杆2,下部装有凹轮13和复位散轮12,在壳体7内部右方设有两只动作开关8;壳体7的下部装有定位杆11;在壳体7的右侧设有可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管9上的壳体套管10,在轴承6的上方设有防水密封圈5,在主轴4支撑套上设有定位销3。在检测杆2上套镶有缓冲软管1。在复位散轮12的下端面上设有定位棘齿。本技术的优点是检测杆转动灵活、动作灵敏、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在输煤系统粉尘、潮湿环境中仍能可靠动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下面参照附图介绍本技术的实施例皮带输送机人身安全保护装置,壳体7采用圆筒状金属材料制成,在壳体7内部左方由一对轴承6支撑主轴4,轴承套的上方采用防水密封圈5进行密封,以防雨水或粉尘进入轴承套内。主轴4上部安装的检测杆2的左部套装有缓冲软管1,缓冲软管1采用强力海绵制成。装在主轴4上的凹轮13的右部设有凹槽,在凹轮13右方的动作开关8的左部设置的触发杆插在凹轮13的凹槽内。装在壳体7下部的定位杆11的上端插嵌在复位散轮12下部的棘齿内。运作开关8的电缆线以壳体7的侧壁穿出并连接到主控制台上。本技术在使用时是将壳体套管10套装在皮带输送机皮带侧方的支撑管9上,调整好高度后用螺钉固位,距头部落煤筒约10~15米左右,连续检测皮带运行,当超过检测杆高度的大块物料或突出的大异物被输送过来有可能对人身或设备安全造成危险时,此时将碰转检测杆2,检测杆2带动主轴4、凹轮13旋转,由于凹轮13转位从而推动动作开关8的触发杆使动作开关8工作,动作开关8将信号传入到主控制台的危急开关接点中使皮带机停机。此时复位散轮12被定位杆11定位。当处理完毕后,可拔出定位杆11,使检测杆2复位,然后松开定位杆11,在弹簧作用下再次定位,启动皮带机重新工作。本技术对于皮带输送机,特别是电厂的皮带输煤机非常适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权利要求1.皮带输送机人身安全保护装置,主要由检测杆(2)、主轴(4)、壳体(7)、动作开关(8)、定位杆(11)、复位散轮(12)、凹轮(1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壳体(7)内部左方通过一对轴承(6)支撑主轴(4);在主轴(4)的上部装有检测杆(2),下部装有凹轮(13)和复位散轮(12),在壳体(7)内部右方设有两只动作开关(8);壳体(7)的下部装有定位杆(11);在壳体(7)的右侧设有可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管(9)上的壳体套管(10),在轴承(6)的上方设有防水密封圈(5),在主轴(4)支撑套上设有定位销(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输送机人身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检测杆(2)上套镶有缓冲软管(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输送机人身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复位散轮(12)的下端面上设有复位棘齿。专利摘要皮带输送机人身安全保护装置,主要由检测杆2、主轴4、壳体7、动作开关8、定位杆11、复位散轮12、凹轮13等组成,在壳体7内部左方通过一对轴承6支撑主轴4;在主轴4的上部装有检测杆2,下部装有凹轮13和复位散轮12,在壳体7内部右方设有两只动作开关8;壳体7的下部装有定位杆11,右侧设有可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管9上的壳体套管10,在轴承6的上方设有防水密封圈5。本技术动作灵敏、安全可靠,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文档编号B65G43/00GK2600403SQ03239369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5日专利技术者袁福全, 李德重 申请人:袁福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福全李德重
申请(专利权)人:袁福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