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本宽专利>正文

水稻抛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51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水稻抛秧机属于农业机械,包括秧盘(1)、抛把(2)、双向控制器(3)、机架(4)、拨秧器(5)、取秧机构(6)、漏秧斗(11)、导向机构(10)、插秧机构(9)、底盘(7)、驱动机构(8)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代替手工抛秧,结构简单;种植均匀,种植密度可调,提高水稻的抛秧、插秧效率10-15倍。(*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抛秧机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稻抛秧机。当前种植水稻有一种抛秧的种植方法。这种方法有许多的优点,是农业的推广性项目,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现一般只见插秧机械,未见抛秧机械使用。人工手抛秧的缺点是密度不均匀、功效低,不便于田间管理。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效高、均匀种植的水稻抛秧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秧盘、抛把、双向控制器、机架、拨秧器、取秧机构、漏秧斗、导向机构、插秧机构、底盘、驱动机构等;秧盘下有抛把和两个双向控制器,双向控制器上端连在秧盘底面,双向控制器下端通过支架连在机架上;抛把中部与机架连在一起,中部有向上的两根支撑杆连在双向控制器上,抛把前端有传力杆连在取秧机构的横轴上;上下抬压抛把带动双向控制器、取秧机构运动,双向控制器带动秧盘前后移动;秧盘和机架间有拨秧器,拨秧器的插杆插入在机架上的管座内,拨秧器不动,随秧盘前后移动作相向运动;机架是一个连接中枢,前部安装两根斜向的长套管,漏秧斗下端插杆插入长套管,一个连接板连接长套管和垂直板,垂直板上连有导向机构,机架中部安装抛把、插秧机构、驱动机构,机架下端连有船形底盘;驱动机构下端安装在底盘上,顶部固定连在机架中部。采用上述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稻抛秧机包括秧盘、抛把、双向控制器、机架、拨秧器、取秧机构、漏秧斗、导向机构、插秧机构、底盘、驱动机构等,其特征在于:秧盘(1)下面有抛把(2),两侧有双向控制器(3);双向控制器(3)上端连在秧盘(1)的底面,双向控制器(3)下端连在机架(4)后部;抛把(2)中部与机架(4)连在一起,抛把(2)中部有向上的两根支撑杆连在双向控制器(3)上,抛把(2)前端以传力杆(36)与取秧机构(6)连在一起;拨秧器(5)、取秧机构(6)、插秧机构(9)安装在机架(4)中部,机架前部安装两根斜向的长套管(52),漏秧斗(11)下端插杆(123)插入长套管(52),一个连接板连接长套管和垂直向下的垂直板(5...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稻抛秧机包括秧盘、抛把、双向控制器、机架、拨秧器、取秧机构、漏秧斗、导向机构、插秧机构、底盘、驱动机构等,其特征在于:秧盘(1)下面有抛把(2),两侧有双向控制器(3);双向控制器(3)上端连在秧盘(1)的底面,双向控制器(3)下端连在机架(4)后部;抛把(2)中部与机架(4)连在一起,抛把(2)中部有向上的两根支撑杆连在双向控制器(3)上,抛把(2)前端以传力杆(36)与取秧机构(6)连在一起;拨秧器(5)、取秧机构(6)、插秧机构(9)安装在机架(4)中部,机架前部安装两根斜向的长套管(52),漏秧斗(11)下端插杆(123)插入长套管(52),一个连接板连接长套管和垂直向下的垂直板(51),垂直板(51)上连接导向机构(10);取秧机构(9)的连接杆(103)与机架(4)上的连接件(54)连接。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抛秧机,其特征在于:秧盘(1)前端有倾斜向下的送秧嘴(21),送秧嘴(21)内有两根金属丝钩子(25),其中一根钩子前端有一隔片(24),送秧嘴(21)后面有两根金属丝(23)形成轨道,轨道内为空腔,拨秧器(5)的拨爪(62)在空腔下,但不伸入秧盘(1)底平面。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抛秧机,其特征在于:秧盘(1)下面两侧各有以轴(66)连接的双向控器(3),基板(41)上装有杠杆(42)、扳机(43);杠杆(42)和板机(43)绕连接点旋转,杠杆(42)的头部和扳机(43)的尾部互相钩住;基板(41)上部有槽(67),套在轴(66)外的滚轮(65)在槽(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本宽
申请(专利权)人:李本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