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级窗式葡萄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278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葡萄种植棚架,尤其涉及一种梯级窗式葡萄棚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梯级窗式葡萄棚架,使葡萄架层面梯级错开,达到抗风负载能力强,通风效果好,景观效果强,便于生产管理的目的。一种梯级窗式葡萄棚架,其每个棚架单元包括有支柱、纵向主线、横向主线、纵向副线、横向副线、托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梯级窗式葡萄棚架,克服了现有葡萄棚架抗风能力弱,通风效果差,生产管理不便的缺点,梯级窗式葡萄棚架,使葡萄架层面梯级错开,抗风负载能力更强,通风效果好,景观效果强,便于正面施药、架下修剪理蔓等生产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葡萄种植棚架,尤其涉及一种梯级窗式葡萄棚架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使用的葡萄种植架式分为篱架和棚架方式,由于刺葡萄枝蔓生长量大、结果多,生产上多采用棚架架式。而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连体棚架由水泥支柱、镀锌钢丝等构成,水泥预制立柱规格0.07米X0.07米X 2.6米,柱内放置8号铁丝3_4根;主线用直径1.8毫米的镀锌钢丝,幅线用直径1.3毫米的镀锌钢丝架设;按4米间距设立支柱,纵横排直,水泥柱埋入地0.6米,地上部分1.8米-2.0米;间距40厘米X 60厘米,架设完成后成一大的水平连体棚。平地刺葡萄园棚架,支柱横纵成排直,棚面成一大平面,整齐美观,强度较中等。而山地刺葡萄园,由于地形条件较差,一般以梯带走向为棚架的横向,坡向为纵向。由于力求横纵水泥支柱的间距一致、排列成直线,柱顶基本平齐过线,才能受支柱受力均匀和有效负载,棚体结构相对牢固。形成落柱位置难于统一,有的落在梯带的边缘,有的落在梯带的中间或内缘,使得支柱高度规格不统一,2.1米-2.7米不等。架设完成后,成一坡状大连体棚。水平或坡状连体刺葡萄棚架架式,因其连体面积大,通风透气效果差,不便叶片正面施药,只能在棚架下喷施叶背,造成刺葡萄果实易感病,商品果率较低。其次因山区地形条件差,坡度大,地形复杂,支柱受力不均匀,整体结构不牢固,抗风负载能力弱,易造成塌棚情况,往往造成严重损失。同时,目前尝试的连体刺葡萄棚架架式结构的支柱高度不一致,施工难度大,特别是复杂地形连体棚架,容易形成棚体结构不牢,棚架面高度难于控制,不便日后生产管理。作为乡村旅游产业,该棚架在观果采果期,刺葡萄果实藏于连体棚下,呈献给游客面前的紫红色鲜果的冲击力不足,景观效果不够强。
技术实现思路
(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葡萄棚架抗风能力弱,通风效果差,生产管理不便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梯级窗式葡萄棚架,使葡萄架层面梯级错开,达到抗风负载能力强,通风效果好,景观效果强,便于生产管理的目的。(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梯级窗式葡萄棚架,其每个棚架单元包括有支柱、纵向主线、横向主线1、横向主线I1、纵向副线、横向副线、托线;所述的纵向主线拉在每一纵列支柱顶端,所述的横向主线I拉在每一横排支柱顶端,所述的横向主线II拉在每一横排支柱上段,所述的横向主线II在横向主线I的下方,所述的托线绕扎在横向主线II上,托线的两端分别搭接在纵向主线上,所述的纵向副线、横向副线在棚架单元的两根纵向主线、棚架单元下方的横向主线1、棚架单元上方的横向主线II和托线之间纵横交错编织形成一张梯级副线网,所述的横向副线位于上方的第1-3根两端分别连接在托线上,其余的两端连接在纵向主线上,所述的纵向副线两端分别连接在棚架单元下方的横向主线I和棚架单元上方的横向主线II上。优选地,所述的每个棚架单元包括有至少四根支柱。优选地,所述的棚架单元的四根支柱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不定,所布置为正方形或近梯形,以适应不同形状、不同坡度的园地搭建棚架。优选地,所述的支柱长度为2.1米-2.7米。优选地,所述的支柱的下端埋于地下的深度为0.5米-0.7米,外围支柱向外倾斜15。-45。。优选地,所述的相邻两根支柱的间距为3米-6米。优选地,所述的横向主线II在横向主线I的下方0.3米-1.2米处。优选地,所述的副线网内相邻的两根纵向副线、横向副线之间的间距为0.04米-0.06米。优选地,所述的每个棚架单元的支柱纵向排直;平地和无地形变化的斜坡园地支柱横向排直,复杂地形的山地支柱纵向与山脊、山谷走向一致。工作原理:根据园地的形状、地形选落柱点,对于平地和无地形变化的斜坡园地,纵横向均按照4米的地面间距设立支柱,每个棚架单元为正方形;对于复杂地形的山地,按照3米-6米的间距设立支柱,并使每一纵列上的支柱在一条直线上,横向置于每一梯带的边缘0.3米-0.4米处;埋设支柱,在每一个落柱点将支柱下端埋于地下0.6米-0.7米的深度,外围支柱埋入地下0.7米,中间支柱埋入地下0.6米;在每一纵列支柱的顶端架设一道纵向主线,在每一横排支柱的顶端架设横向主线I,在每一横排支柱的上端架设横向主线II,横向主线II位于横向主线I下方0.3米-1.2米处;横向主线II下方设一托线,绕结于支柱上,托线两端分别绕扎于纵向主线上,分担横向主线II上的负载;外围支柱上方绕扎一道支撑线,用紧线器拉紧,作为幅线两端线头的扎接处;纵向主线、横向主线I两端延伸作入地斜拉线,转角处增设斜拉线,斜拉入地线按15° -45°的角度与地粧或石锚拉紧;在每一个棚架单元上架设纵向幅线和横向幅线,形成幅线网,两个以上梯级单元形成开窗。(3)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梯级窗式葡萄棚架,克服了现有葡萄棚架抗风能力弱,通风效果差,生产管理不便的缺点,梯级窗式葡萄棚架,使葡萄架层面梯级错开,抗风负载能力更强,通风效果好,景观效果强,便于正面施药、架下修剪理蔓等生产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平地和无地形变化的斜坡园地搭建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复杂地形的山地搭建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柱,2-纵向主线,3-纵向副线,4-横向主线II,5-横向副线,6-横向主线I,7_副线网,8-托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种梯级窗式葡萄棚架,适用于平地和无地形变化的斜坡园地搭建,如图1-2所示,图2给出的只是棚架单元组合示意图,根据实际园地布局还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延伸,其每个棚架单元包括有支柱1、纵向主线2、横向主线I 6、横向主线II 4、纵向副线3、横向副线5、托线8 ;所述的纵向主线2拉在每一纵列支柱1顶端,所述的横向主线I 6拉在每一横排支柱1顶端,所述的横向主线II 4拉在每一横排支柱1上段,所述的横向主线II 4在横向主线I 6的下方,所述的托线8绕扎在横向主线II 4上,托线8的两端分别搭接在纵向主线2上,所述的纵向副线3、横向副线5在棚架单元的两根纵向主线2、棚架单元下方的横向主线I 6、棚架单元上方的横向主线II 4和托线8之间纵横交错编织形成一张梯级副线网7,所述的横向副线5位于上方的第1-3根两端分别连接在托线8上,其余的两端连接在纵向主线2上,所述的纵向副线3两端分别连接在棚架单元下方的横向主线I 6和棚架单元上方的横向主线II 4上。所述的每个棚架单元包括有至少四根支柱1。所述的棚架单元的四根支柱1布置为正方形。所述的支柱1长度为2.1米-2.7米。所述的支柱1的下端埋于地下的深度为0.5米-0.7米,外围支柱1向外倾斜15。-45。。所述的横向主线II 4在横向主线I 6的下方0.3米-1.2米处。所述的副线网7内相邻的两根纵向副线3、横向副线5之间的间距为0.04米-0.06米。根据园地的形状、地形选落柱点,纵横向均按照4米的地面间距设立支柱1,每个棚架单元为正方形;埋设支柱1,在每一个落柱点将支柱1下端埋于地下0.6米-0.7米的深度,外围支柱1埋入地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梯级窗式葡萄棚架,其特征在于,其每个棚架单元包括有支柱(1)、纵向主线(2)、横向主线Ⅰ(6)、横向主线Ⅱ(4)、纵向副线(3)、横向副线(5)、托线(8);所述的纵向主线(2)拉在每一纵列支柱(1)顶端,所述的横向主线Ⅰ(6)拉在每一横排支柱(1)顶端,所述的横向主线Ⅱ(4)拉在每一横排支柱(1)上段,所述的横向主线Ⅱ(4)在横向主线Ⅰ(6)的下方,所述的托线(8)绕扎在横向主线Ⅱ(4)上,托线(8)的两端分别搭接在纵向主线(2)上,所述的纵向副线(3)、横向副线(5)在棚架单元的两根纵向主线(2)、棚架单元下方的横向主线Ⅰ(6)、棚架单元上方的横向主线Ⅱ(4)和托线(8)之间纵横交错编织形成一张梯级副线网(7),所述的横向副线(5)位于上方的第1‑3根两端分别连接在托线(8)上,其余的两端连接在纵向主线(2)上,所述的纵向副线(3)两端分别连接在棚架单元下方的横向主线Ⅰ(6)和棚架单元上方的横向主线Ⅱ(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席跃张溯文雷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崇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