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脚线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36721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脚线形成方法。在进给内饰件的同时,使缝纫针(22)往复运动,以形成针纳孔(12),以及,将上线穿过各针纳孔,使其与下线交叉,并且将其拉出针纳孔。重复执行缝纫循环以形成针脚,使得针脚在面层(13)中形成针脚线。通过向下线施加张力,产生的力作用为以使各针纳孔中一对相邻针脚的线端绕上线和下线的交叉部转动,将该力的方向定义为转动方向。在与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缝纫针(22),以使形成横截面(CS)的四边形的对角线(DL)相对于内饰件(12)的进给方向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内饰件中形成针脚线的方法。
技术介绍
例如,内饰制品(其至少最外部形成有面层)周知用作车辆内部部件,诸如仪表板和中控台。这种内饰制品的一种形式如下所述。内饰制品包括基底件和设置在基底件上的内饰件。内饰件包括由单层形成的一类、以及通过在面层背面叠置垫层形成的一类。内饰件通常具有针脚线,其中使针脚在面层的表面上布置成两排或多排。制造内饰制品时,例如,在内饰件中形成针脚线。然后,使带有针脚线的内饰件与基底件结合或粘结。执行缝纫循环,以在内饰件中形成针脚线。缝纫循环包括:于进给方向A进给内饰件51,该进给方向A垂直于内饰件51的厚度方向(垂直于图11纸面的方向);以及,于内饰件51厚度方向使缝纫针往复运动。缝纫循环在内饰件51中形成针纳孔52。上线53通过缝纟刃针往复运动进给,使上线53从内饰件51正面穿过针纳孔52,然后,使其与位于内饰件51背面的下线54交叉。之后,将上线53从正面拉出针纳孔52。重复执行缝纫循环,以在相邻针纳孔52之间形成针脚55,使得针脚55布置成排,以形成针脚线56。相邻对针脚55的线端55a布置在各针纳孔52中。作为缝纫针,通常使用在末端带有圆形横截面形状的针。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13-43571披露了一种技术,通过用上线和下线缝纫内饰件形成针脚。近来,为了改善内饰制品的外观,有这样一种趋势,其中,要求针脚于内饰件51的进给方向A延伸,以构成直的针脚线56。然而,在上述常规中,如图11中箭头X所示,会向下线54施加张力,以保证缝纫质量如外观。这种张力产生力F1,其作用以使针纳孔52中的线端55a绕上线53和下线54的交叉部57为枢轴转动。力F1使线端55a沿针纳孔52的弯曲内周面58移动,使得在图11中观察时线端55a绕交叉部57顺时针方向转动。在各针纳孔52中都出现这种转动,使得各针脚55相对于进给方向A倾斜,如图10和图12中所示。因此,这种结构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据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能够形成近似于直线并且具有改善外观的针脚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准备内饰件,该内饰件中至少最外部由面层形成;执行缝纫循环,其中,在垂直于内饰件厚度方向的方向进给内饰件的同时,使缝纫针于内饰件的厚度方向往复运动,以在内饰件中形成针纳孔;与缝纫循环同步,使通过缝纫针往复运动进给的上线从内饰件正面穿过各针纳孔,然后,使得上线与位于内饰件背面的下线交叉,之后,将上线从正面拉出针纳孔;重复缝纫循环,以在各相邻对针纳孔之间形成针脚;以及,与针脚的形成同步,形成针脚线,其中针脚成一排布置。本进一步包括:准备缝纫针,以使其在末端具有四边形横截面形状;通过向下线施加张力,产生的力作用以使各针纳孔中的一对相邻针脚的线端绕上线和下线的交叉部作为枢轴转动,当该力的方向定义为转动方向,在与该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缝纫针,以使横截面形状的对角线相对于内饰件的进给方向倾斜;以及,在相对于内饰件的进给方向倾斜缝纫针横截面状的对角线的情况下,使缝纫针往复运动。在上述方法中,当形成针脚线时,在垂直于厚度方向的方向进给内饰件,并且执行缝纫循环,以使缝纫针在内饰件的厚度方向往复运动。缝纫循环在内饰件中形成针纳孔。各针纳孔具有四边形形状,其对应于缝纫针末端的横截面。针纳孔具有四个平坦内壁面。使四边形针纳孔的对角线相对于内饰件的进给方向倾斜。通过缝纫针的往复运动进给的上线从内饰件的正面穿过针纳孔,然后,使其与位于内饰件背面的下线交叉。之后,将上线从正面拉出针纳孔。重复执行缝纫循环以形成针脚,各针脚位于相邻针纳孔之间。相邻对针脚的线端布置在各针纳孔中。多个针脚形成针脚线。在上述针脚线的形成中,当向下线施加张力以保证缝纫质量诸如外观时,张力产生这样一的力,其作用以使相邻针脚的线端在针纳孔中绕上线与下线的交叉部为枢轴转动。然而,针纳孔的平坦内壁面作用以接纳针脚的线端。因此,与圆形针纳孔的情形不同,限制了线端绕交叉部转动。即使如此,形成有针纳孔的内饰件是柔软的。由于该力,针纳孔的内壁面的平坦状态不能维持,以及,存在线端绕交叉部稍微转动的可能性。然而,相对于内饰件的进给方向,以及在使针纳孔中针脚的线端转动的作用力的方向(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使四边形针纳孔的对角线各自倾斜。因此,即使针脚的线端作用以绕交叉部转动,也会使线端位于在内饰件进给方向延伸的线上或者与之靠近。因此,各针脚在线上的位置或靠近于线的位置处沿线延伸。据此,由多个针脚形成的针脚线与内饰件进给方向延伸的直线同样地延伸。在上述中,适宜的是,在对角线之一相对于进给方向以10°至20°范围内的角度倾斜的状态下,使缝纫针往复运动。即使缝纫针或加工的设定位置变化至最大程度,在此范围内倾斜缝纫针时,缝纫针的往复运动还能实现针脚线接近于直线的上述优点。上述能形成接近于直线并且具有改善外观的针脚线。【附图说明】图1是局部轴测图,示出由根据一种实施例的制造的内饰制品;图2是纵向局部剖视图,示出其中形成有针脚线的内饰件;图3A是局部正视图,示出执行本中所使用的缝纫针的末端;图3B是缝纫针末端的剖视图;图4是水平局部剖视图,示出缝纫针与内饰件进给方向之间的关系;图5是局部平面图,示出由本所形成的针脚线;图6是本的局部平面图,图示向下线施加张力状态下的针纳孔和周围部分;图7A至图7D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的内饰制品过程的过程图;图8是纵向局部剖视图,示出根据形成有针脚线的变化例的内饰件;图9是在内饰件中图8的针脚线形成半途的纵向局部剖视图,图示两个相邻面层缝合在一起的状态;图10是局部平面图,示出由常规形成的针脚线;图11是常规的局部平面图,图示向下线施加张力状态下的针纳孔和周围部分;以及图12是常规的局部平面图,图示向下线施加张力之后的针纳孔和周围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内饰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根据一种实施例的。首先,描述由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内饰制品10。本实施例的内饰制品10可以是多种类型的车辆内部部件,诸如车辆仪表板、中控台、门饰、杂物箱、以及柱装饰。出于说明的目的,用具有简单形状的制品举例说明内饰制品。如图1中所示,作为主要部件,内饰制品10包括基底件11和内饰件12,内饰件12具有针脚线17,并且布置在基底件11上。下面描述内饰制品10的各部分。〈基底件11>基底件11形成内饰制品10的骨架,并且具有高刚性。通过注射成型塑料诸如聚丙稀、聚乙稀、以及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C/ABS)混合物,基底件11形成为制品的形状。基底件11可以包括非平面表面(三维表面),诸如曲面、角面、以及带有凹进和凸起的表面。< 内饰件 12>内饰件12沿基底件11的表面布置,并且,在内饰件12的背面使其与基底件11保持紧密接触的同时,用粘合剂将其结合至基底件11。内饰件12的至少最外部由面层13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内饰件12包括面层13和垫层14,面层13形成最外部,以及,垫层14叠置于面层13的背面(图1中观察时为下侧)。垫层14用粘合剂结合至面层13。面层13主要用来改善内饰制品10的外观以及触感。面层13是具有均匀厚度的片材,由人造革诸如聚氨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9/CN105316871.html" title="针脚线形成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针脚线形成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脚线形成方法,包括:准备内饰件,该内饰件中至少最外部由面层形成;执行缝纫循环,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内饰件厚度方向的方向上进给所述内饰件,同时,使缝纫针于所述内饰件的厚度方向往复运动,以在所述内饰件中形成针纳孔;与所述缝纫循环同步,使得通过所述缝纫针的往复运动进给的上线,从所述内饰件的正面穿过各针纳孔,然后,使得所述上线与位于所述内饰件背面的下线交叉,之后,将所述上线从所述正面拉出所述针纳孔;重复所述缝纫循环,以在各相邻对的所述针纳孔之间形成针脚;以及与所述针脚的形成同步,形成针脚线,在所述针脚线内所述针脚布置成一排,所述针脚线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准备缝纫针,以使其在末端具有四边形横截面形状;通过向所述下线施加张力,产生的力作用以使各针纳孔中的一对相邻针脚的线端围绕所述上线和所述下线的交叉部作为枢轴转动,将该力的方向定义为转动方向,在所述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所述缝纫针,以相对于所述内饰件的进给方向使所述横截面形状的对角线倾斜;以及相对于所述内饰件的进给方向使所述缝纫针的横截面形状的对角线倾斜,这样使所述缝纫针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田稔户谷千春稻垣亮太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