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重建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2543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可重建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固定座、调整雾化器上进气孔大小的上盖调节环以及调整下进气口大小的下盖调节环;所述固定座的下端与下盖调节环连接;所述上进气孔由所述固定座与上盖调节环连接的上端设置的第一进气孔以及所述上盖调节环上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形成;所述上盖调节环通过旋转改变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进气孔之间的重叠程度以调整所述上进气孔的大小。通过设置可调节的上进气口及下进气口,使雾化器内部的空气流通更为合理。上述增加一个可调节进气口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实现发热丝的工作效能最大化,并能够及时的带走发热丝多余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烟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可重建雾化器
技术介绍
可重建雾化器(Rebuildable Dripper Atomizer, RDA)又称作滴油式雾化器,其与一般具有透明储油仓的工作方式不同,RDA没有油仓来存储烟油,全凭棉花和发热丝来存油,在雾化器底部有一个凹槽或者内陷的结构,里面可以储存一点点少量的烟油。RDA通常使用低电阻,高功率的方式输出。这一方式能够瞬间产生大量热能,从而在蒸发大量的烟油,形成超大的烟雾并使得一些烟油的口感能够达到极致,是许多高级玩家的最终选择。但这一工作方式使得RDA的发热量非常大,在多次点火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热量积累,尤其是在使用多发的情况下。而现有的可重建雾化器RDA均采用单进气孔调节结构(即仅有对准发热丝的进气口),其严重影响发热丝的工作效能。另外,没有及时的带走的发热丝上的热量累积在发热丝点火时,会导致发热丝寿命变短,影响雾化口感。而频繁更换发热丝亦使得使用成本提高、不便于用户使用。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可重建雾化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可重建雾化器工作效能低、热量无法及时排出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可重建雾化器,其中,所述雾化器包括固定座、调整雾化器上进气孔大小的上盖调节环以及调整下进气口大小的下盖调节环;所述固定座的下端与下盖调节环连接;所述上进气孔由所述固定座与上盖调节环连接的上端设置的第一进气孔以及所述上盖调节环上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形成;所述上盖调节环通过旋转改变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进气孔之间的重叠程度以调整所述上进气孔的大小。所述的新型可重建雾化器,其中,所述新型可重建雾化器为双发可重建雾化器。所述的新型可重建雾化器,其中,所述固定座与下盖调节环连接的下端设置有3个第二进气孔。所述的新型可重建雾化器,其中,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定位上盖调节环与下盖调节环装配位置的定位台阶面。所述的新型可重建雾化器,其中,所述固定座上具体设置有用于固定发热丝的正极固定柱、对称设置的第一负极固定柱以及第二负极固定柱;所述正极固定柱、第一负极固定柱以及第二负极固定柱上均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的新型可重建雾化器,其中,所述正极固定柱、第一负极固定柱以及第二负极固定柱的发热丝插入口平齐。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可重建雾化器,通过设置可调节的上进气口及下进气口,使雾化器内部的空气流通更为合理。上述增加一个可调节进气口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实现发热丝的工作效能最大化,并能够及时的带走发热丝多余的热量,从而提高了发热丝的寿命,增强雾化口感并降低使用成本。其迅速排出热量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多发可重建雾化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新型可重建雾化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新型可重建雾化器的负极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新型可重建雾化器的正极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新型可重建雾化器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可重建雾化器。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可重建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雾化器包括:固定座100、调整雾化器上进气孔大小的上盖调节环200以及调整下进气口大小的下盖调节环300。当然,所述雾化器还可以包括上盖5、下盖1 (与电池仓连接)、提供电路连接的正极接触2、绝缘圈3、负极导电环4(连接发热丝及电池,实现发热丝供电)等雾化器常用组成部件。依据实际需要,对具体使用的组成部件进行调整、添加或者减省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其中,所述固定座100的下端与下盖调节环300连接;所述上进气孔由所述固定座与上盖调节环连接的上端设置的第一进气孔110以及所述上盖调节环上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10形成。所述上进气孔的大小调节方式为:通过旋转上盖调节环从而改变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进气孔之间的重叠程度从而实现孔的大小调整。亦即,所述第一进气孔110与第一通孔210重叠程度较高时,上进气孔变大;当第一进气孔110与第一通孔210重叠程度下降时,上进气孔则变小。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新型可重建雾化器为双发可重建雾化器。“双发”为本领域常用术语,是指雾化器中安装的发热丝数量,“双发”具体指安装有两个发热丝。所述下进气孔的大小调节方式可以使用与上述上进气孔相类似的原理。但由于使用了双发可重建雾化器,作为主要进气口的下进气孔需要设置为多个,并为每个发热丝提供一个正对的进气口。亦即,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座100与下盖调节环连接的下端设置有3个第二进气孔120,下盖调节环上设置有相应的第二通孔以形成可调节大小的下进气口。较佳的是,如图1及图4所示,所述固定座100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定位上盖调节环与下盖调节环装配位置的定位台阶面130。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座100上具体可以设置有用于固定发热丝的正极固定柱400、对称设置的第一负极固定柱500以及第二负极固定柱600。分别如图1、3、4所示,所述正极固定柱、第一负极固定柱以及第二负极固定柱上分别设置有出气口 410、510、610以及用于供发热丝插入的、固定发热丝的发热丝插入口 420、520、620。具体的,所述正极固定柱、第一负极固定柱以及第二负极固定柱的发热丝插入口420,520以及620平齐。亦即三个插入口垂直于同一平面并平行排列。所述可重建雾化器的具体使用过程为:首先依据需要调节所述上进气孔及下进气孔的大小。然后、点火并吸烟。在上述雾化器工作过程中(即点火和吸烟时),气流会通过下进气孔进入,并通过正、负极发热丝固定柱上的出气口排出,配合上进气孔的气流,在发热丝工作时将发热丝的热量及时带走。如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双发可重建雾化器的具体装配过程可以为:首先、将绝缘圈压入下盖中内孔,接着将正极接触压入绝缘圈,然后将负极导电环装人正极接触,接着将带有4个硅胶圈的固定座压入下盖,然后将下盖调节环安装在固定座下端,形成组件1。将发热丝正极固定柱压入组件1的正极接触上,发热丝正极固定柱上的发热丝插入口与组件1下盖调节环上面的进气孔在同一平面与视线垂直,然后将两个发热丝负极固定柱(第一及第二负极固定柱为对称设置,可以相互替换)压入组件1固定座上的发热丝负极固定柱孔内形成组件2。其中,所述负极固定柱一个以图2所不的方向垂直压入,一个以相反方向垂直压入(正极固定柱以图3所述方向垂直压入)。所示正、负极发热丝固定柱上的发热丝插入口垂直于同一平面,并平行排列。最后、拧上发热丝固定螺丝,将上盖调节环安装在组件2上,拧上上盖完成所述双发可重建雾化器的装配。本技术特别的两个可调节进气口的设置,具有迅速排走热量的效果,尤其适合于在发热量大的多发RDA中使用。应用于其他多发RDA中时,只需对进气口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每一发热丝对应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可重建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固定座、调整雾化器上进气孔大小的上盖调节环以及调整下进气口大小的下盖调节环;所述固定座的下端与下盖调节环连接;所述上进气孔由所述固定座与上盖调节环连接的上端设置的第一进气孔以及所述上盖调节环上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形成;所述上盖调节环通过旋转改变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进气孔之间的重叠程度以调整所述上进气孔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德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麦维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