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龙头装置,其包括水龙头本体、净水件及顶盖。所述水龙头本体的安装部成一舌状构造,并具有环形开口;所述净水件装设于所述安装部的环形开口上,用以连接位于水龙头本体内部的水管;所述顶盖设于所述安装部上方且具有固定口,所述固定口对应所述环形开口,用以将所述净水件固定于所述环形开口上。所述水龙头装置可通过所述净水件的设置达到净水效果,从而改善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水龙头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改善水质的水龙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居家环境与生活品质越来越重视,也因此对于健康用水更加注重。在一般的自来水处理过程中,会进行加氯消毒处理,以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但也由于水中会残留氯的关系,自来水并不适合人们直接饮用。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水龙头仅仅具有控制水阀开关的功能,无法直接提供净化水质的功效,需要进一步搭配额外安装的净水器。然而,普通的净水器要价昂贵,且安装不易,更换滤心也不甚方便。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水龙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装置,其除了具有传统控制水阀开关功能之外,还兼具改善水质的技术功效。为达成本技术的前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水龙头装置,其包括:一水龙头本体,具有一安装部,其中所述安装部自所述水龙头本体的一顶端一体延伸而成一舌状构造,并具有一环形开口 ;一净水件,装设于所述安装部的环形开口上,用以连接一位于所述水龙头本体内部的水管;以及一顶盖,设于所述安装部上方,且具有一固定口,其中所述固定口对应所述安装部的环形开口,用以将所述净水件固定于所述环形开口上。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净水件是由竹炭粉末制成的中空球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净水件具有一接口与一出水口,其中所述接口用以与所述水管的一出水口组接,使所述水管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净水件的一内部容室连通;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净水件的内部容室而面朝所述安装部的环形开口下方。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净水件的一外径大于所述安装部的环形开口的一内径而直接卡置于所述安装部的环形开口上;所述顶盖的一内径小于所述净水件的外径,用以套住所述净水件,使其固定于所述安装部的环形开口上。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的环形开口的一内壁与所述净水件的表面对应贴附;所述顶盖的固定口的一内壁与所述净水件的表面对应贴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水龙头本体呈一弧形中空管体,具有一内部通孔,其中所述内部通孔贯穿所述水龙头本体的顶端与一底端,以提供所述水管伸入并容置于其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水龙头本体具有一枢部,位于所述水龙头本体的顶端与所述安装部之间;所述顶盖具有一枢接部,所述顶盖通过所述枢接部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水龙头本体的枢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呈舌片状。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水龙头本体内部装设有一控制阀,所述控制阀通过红外线感应控制所述水管的出水开关动作。本技术主要是在一水龙头本体上装设可方便更换的竹炭粉末制成的球型净水件,利用所述净水件连接水管,以对通过所述净水件的水达到除氯、过滤的净水效果,从而改善水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水龙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的水龙头装置的组合立体图。图3是图2的水龙头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水龙头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例如下述「轴向」、「径向」是参考杆体及/或排气塞盖的纵向及横向来定义的。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请参考图1所示,图1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水龙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本技术的水龙头装置1是用于容置一水管2并与所述水管2的一出水口 20组接,所述水龙头装置1主要包括一水龙头本体10、一净水件11及一顶盖12。以下依序描述各部件的详细构造。请同时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2是图1的水龙头装置的组合立体图;图3是图2的水龙头装置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龙头本体10大致呈一弧形中空管体,优选可使用不锈钢铸造而成,其主要具有一内部通孔100及一安装部101。所述内部通孔100贯穿所述水龙头本体10的一顶端与一底端,以提供所述水管2伸入容置于其中。所述安装部101自所述水龙头本体10的顶端略呈水平地一体延伸,而形成一舌状构造,并具有一环形开口,所述环形开口具有一内径。再者,所述水龙头本体10还具有一枢部102,位于所述水龙头本体10的顶端与所述安装部101之间。此外,所述水龙头本体10内部可装设一控制阀103,所述控制阀103可通过例如红外线感应来控制所述水管2的出水开关,惟不限于红外线感应控制方式。所述净水件11优选为一中空球状构造而具有一内部容室,其装设于所述安装部101上,其中所述净水件11的外径略大于所述安装部101的环形开口的内径而直接卡置于所述安装部101的环形开口上。所述净水件11优选是一由竹炭粉末制成的中空球体,例如是通过将竹炭粉末进行热压成型所制成。如图3所示,所述净水件11具有一接口 111与一出水口 110。所述接口 111用以与所述水管2的出水口 20组接(例如螺合锁固),使所述水管2通过所述接口 111与所述净水件11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水口 110连通所述净水件11的内部容室而面朝所述安装部101的环形开口下方。所述顶盖12大致呈舌片状,其设于所述水龙头本体10的所述安装部101上方,且具有一固定口 120和一枢接部121。所述固定口 120对应所述安装部101的环形开口,其内径略小于所述净水件11的外径,用以套住所述净水件11,使其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01的环形开口上。所述顶盖12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所述枢接部121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水龙头本体的枢部10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101的环形开口的内壁与所述净水件11的球型表面对应贴附;所述顶盖12的固定口 120的内壁亦与所述净水件11的球型表面对应贴附。藉此,可达到固定所述净水件11的最佳效果。本技术的水龙头装置具有安装简易的技术效果,请参考图4所示,当使用者欲安装所述净水件11时,可直接打开所述顶盖12,将所述净水件11与位于所述水龙头本体10内部通孔100中的所述水管2相组接,接着再将所述净水件11卡置于所述安装部101的环形开口上,最后再闭合所述顶盖12,使所述顶盖12的固定口 120套住所述净水件11的球形表面,以达到固定效果。同理,当欲更换所述净水件11时,使用者仅需打开所述顶盖12,将所述净水件11直接取出并使其与所述水管2松脱分离即可进行更换。本技术的水龙头装置以竹炭粉末制成球型的净水件11,可有效净化卫浴环境中的空气,并可对注入所述净水件11内部容室的水产生除氯、过滤等功效,达到改善水质的功效;再者,竹炭粉末当中富含的矿物质易溶于水中,可有效中和水的酸碱值,使其呈现介于7.5?8.5之间的弱碱性,将有助于人体健康。本技术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技术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技术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水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水龙头本体,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水龙头本体,具有一安装部,其中所述安装部自所述水龙头本体的一顶端一体延伸而成一舌状构造,并具有一环形开口;一净水件,装设于所述安装部的环形开口上,用以连接一位于所述水龙头本体内部的水管;以及一顶盖,设于所述安装部上方,且具有一固定口,其中所述固定口对应所述安装部的环形开口,用以将所述净水件固定于所述环形开口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尚仪,
申请(专利权)人:大田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