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式转运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1889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曲线式转运连接装置,主要设置于各输送带的转运点,其具有一配合各输送带间的高度差的中空本体,该本体设有对应输送带的入口及出口,且配合该入口及出口位置设有呈弯弧状的曲线区段,藉以使本体内部形成弧线形的导引面,借此,该曲线式转运连接装置可利用各导引面的曲率的导引形成缓冲,并可顺势导引物料行进,以有效减少物料运送及落下时所产生的冲击力量,故物料转送过程中的冲击力量,皆可由各导引面加以承受抵消,以有效降低物料的冲击及反弹作用,防止产生大量粉尘及溢料现象。(*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曲线式转运连接装置,尤指一种应用于输送带的转运点处,提供相邻输送带间连接及转运的功能,且利用其曲道设计,以提供物料运送时极佳缓冲效果的转运连接装置设计。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如矿场、工地或厂区等工作场所,通常设置可运送物料的输送带,用以顺利运送如矿石、煤碳或砂石等物料至目的地,其中,由于物料运送至目的地的距离可能达数公里之远,且该运送过程中,其地形高低起伏也有所不同,因此,一般业者通常会于运送途中设置若干输送带,且各输送带彼此间可配合地予以连接形成数转运点,形成非直线形连接的设计,而各转运点设置接料槽,藉以配合地形高低起伏提供各输送带连接固定的用途。请参阅图4所示,为现有的设置于各输送带的转运点处的接料槽30,该接料槽30内部呈一中空状,且配合地形的高低起伏,以及欲连接的各输送带间的输送方向及彼此间高度差,而设有连通至其内部空间的数通孔31、32,各通孔31、32可分别供不同的输送带33、34组设定位其上,藉此,当物料自输送带33运送至接料槽30处时,即可经由其上方的通孔31进入其内部,再由输送带33的传送直接向下落入另一输送带34上,再由接料槽30下方通孔32中输出,以继续运送物料至下一转运点或目的地,达到转运物料的目的。但前述现有的接料槽30,虽可达到转运物料的功能,但在实际使用时,却仍具有以下所述的诸多缺点存在1、如图5所示,当物料自该接料槽30上方通孔31进入后,由于该接料槽30呈九十度直立状,且内部并无任何可承接物料供其缓冲的设计,当物料欲自输送带33转送至另一输送带34时,必需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向下落至另一输送带34上,因此,该物料为会于落下时直接冲击输送带34,使物料因强力冲击产生大量粉尘,造成空气中夹带大量悬浮微粒,故必须另行购置集尘设备予以改善,导致其运送成本增加,且物料也容易自输送带34上反弹形成溢料,而造成物料的浪费。2、当物料自输送带33自由落至另一输送带34时,由于现有的接料槽30无适当的导引设计,致使物料落下时,无法集中于输送带34中央,而可能会分布于输送带34两侧,使输送带34在继续运送物料时容易产生溢料,故必需以人工清洁并予以回收,造成运送物料时极大的不便,而且,当物料落下直接冲击输送带34偏左方或右方时,也容易因强力冲击而造成输送带34朝一侧偏离倾斜,使其在长时间持续运作下容易损坏。3、再请参阅图5所示,该接料槽30为承受物料的冲击力,在其内部转折处设有陶瓷板35,但该陶瓷板35在经过物料多次的强力冲击下,也容易产生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改善前述现有接料槽的缺点,本设计人研发设计出一种“曲线式转运连接装置”,希望借此设计,设置于各输送带的转运点处,且配合物料的行进方向,利用曲道设计导引物料至另一输送带上,以提供极佳的缓冲及导引效果,有效防止物料因冲击产生粉尘及溢料。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为在于提供一种曲线式转运连接装置,主要为设置于各输送带的转运点,其具有一配合各输送带间的高度差的中空本体,该本体对应各输送带位置分别设有入口及出口,且本体配合该入口及出口位置形成数道弯弧状的曲线区段,各曲线区段彼此间相互连接,且对应入口呈向下弯曲朝向出口的设计,其本体为对应各曲线区段于其内部形成弧线形的导引面。利用上述结构的组合,该曲线式转运连接装置时可利用各导引面的曲率的导引形成缓冲,并可顺势导引物料行进,以有效减少物料运送及落下时所产生的冲击力量,故物料转送过程中的冲击力量,都可由各导引面加以承受抵消,以有效降低物料的冲击及反弹作用,防止产生大量粉尘及溢料现象。由上述结构特征及组合方式,本技术曲线式转运连接装置的特点在于 1、当物料进入该曲线式转运连接装置后,可利用各导引面的曲率形成缓冲及导引效果,以有效减少物料运送前进及落下时的冲击力量,故物料转送过程中的冲击力量,皆可由各导引面加以承受抵消,另各导引面的曲率计算可配合物料的运送速度使其趋于一致,以更顺利减缓物料落下时的加速度,整体而言,可有效降低物料的冲击及反弹作用,以防止产生大量粉尘及溢料现象,因此,除不会造成物料的浪费外,亦可防止粉尘污染周遭空气,而不需另行购置集尘设备,以降低物料的运送成本。2、当物料自输送带落至另一输送带时,可利用该曲线式转运连接装置各导引面的导引,顺利落至输送带中央,以进一步防止物料继续运送时,自输送带两侧产生溢料的情形,故可节省清洁溢料时的人力资源,提供运送物料时极大的便利性,且可有效防止物料直接冲击输送带左方或右方,使输送带不会于一侧偏离倾斜,以更增加其使用寿命。3、利用该曲线式转运连接装置提供予物料的缓冲及导引功效,即可有效降低物料的冲击力,防止设置于其内部各导引面上的陶瓷板因强力冲击而脱落。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转送物料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现有的接料槽的立体外观图。图5是现有的接料槽转送物料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设计,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曲线式转运连接装置主要设置于各输送带21、22的转运点处,其具有一中空的本体10,该本体10可由中空的上、下承接筒13、14所组成,其中上承接筒位于下承接筒的上方,其整体高度可配合运送地形的高低起伏,以及欲连接转送的各输送带21、22间的高度差,该本体10设有连通至其内部空间的入口11及出口12,该入口11及出口12可依输送带21、22的实际数量及相关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或数个,在此较佳实施例中,于其上承接筒13上端对应欲转送物料的输送带21位置设有一入口11,入口11周边设置可供该输送带21固定的定位架111,另于其下承接筒14下端对应可承接物料的输送带22位置设有一出口12,出口12周边也设置可供该输送带21固定的定位架121。该本体10配合其入口11及出口12位置,设有数道呈弯弧状的曲线区段A、B,,其中,曲线区段A于对应入口11的一端向下弯曲,使其另端延伸连接至曲线区段B,曲线区段B与曲线区段A相互连接的一端也向下弯曲,并使其另端顺势朝向出口12位置,如图2所示,借以使本体10可于其内部分别对应该曲线区段A、B,形成弧线形的导引面15、16,且导引面15、16上则设有配合其曲率及可承受物料的冲击力的陶瓷板17。借此,该配合入口11及出口12位置且呈弯弧状的曲线区段A、B,使本体10内部与其相对应的导引面15、16,可利用其弯弧曲率提供输送物料适当的缓冲效果,以及利用曲线区段A、B对应入口11及出口12位置的设计,形成具导引物料的功效,当物料自输送带21运送至该曲线式转运连接装置时,即可经由其本体10的入口11进入其内部,此时,物料运送前进的力道,可先利用导引面15的曲率的导引形成缓冲,以有效减少其运送冲击力量,随即再利用该导引面15,将物料顺势导引向下,当物料向下落至另一导引面16时,其物料因自由落体所产生的力道,也可利用该导引面16的曲率的导引形成缓冲效果,最后,由该导引面15顺势将物料导引至出口12,而可由另一输送带22继续运送前进,以顺利完成转运物料。另为提供物料更佳的导引及缓冲效果,该导引面15、16间可再增设数道导引面,且各导引面间可针对输送带运送物料时的速度,而予以计算各导引面的曲率,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线式转运连接装置,主要设置于各输送带的转运点,其特征在于,具有一配合各输送带间的高度差的中空本体,该本体对应各输送带位置分别设有入口及出口,且本体配合该入口及出口位置形成复数道弯弧状的曲线区段,各曲线区段彼此间相互连接,且对应入口呈向下弯曲朝向出口的设计,其本体对应各曲线区段于其内部形成弧线形的导引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美云
申请(专利权)人:骏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