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伟强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79787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19:06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系统,包括本体、锤击装置、握持装置、配重装置、固定装置及顶靠装置,本体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缓冲垫、第一拉环、第一空腔、处理器,锤击装置包括弹簧、移动杆、移动板、锤击块、压力传感器及海绵环,握持装置包括握持杆、第一固定杆、第一定位环、第二固定杆、凸块、第二定位环及第二拉环,配重装置包括固定框、配重块、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一支架、第一斜杆、第二支架及警示灯,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横杆及第二斜杆,顶靠装置包括顶靠架、顶靠板及海绵块,顶靠架呈L型,顶靠架的一端与本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病人进行有效的诊断,操作简洁快速,提高了医生监测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系统
技术介绍
神经内科临床上,给患者进行神经检查时,一般要用到叩诊锤、触觉针、手电筒和测量尺,目前所用的这些器械分别是独立的,携带不方便,且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神经内科检查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系统,所述神经内科检查系统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下方的锤击装置、位于所述本体右侧的握持装置、位于所述本体上方的配重装置、位于所述握持装置下方的固定装置及位于所述锤击装置左侧的顶靠装置,所述本体上设有设置于下表面上的第一凹槽、位于下表面上的第一缓冲垫、位于左表面的第一拉环、位于内部的第一空腔、位于第一空腔内的处理器,所述锤击装置包括弹簧、位于所述弹簧下方的移动杆、位于所述移动杆下方的移动板、位于所述移动板下方的锤击块、位于所述锤击块下方的压力传感器及海绵环,所述握持装置包括握持杆、设置于所述握持杆上下两侧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右侧的第一定位环、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环右侧的第二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的凸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右侧的第二定位环及位于所述第二定位环右侧的第二拉环,所述配重装置包括固定框、位于所述固定框内部的配重块、位于所述配重块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配重块上方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固定框右侧的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固定框左侧的第二支架及位于所述固定框上方的警示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横杆及位于所述横杆左侧的第二斜杆,所述顶靠装置包括顶靠架、位于所述顶靠架下方的顶靠板及位于所述顶靠板下方的海绵块,所述顶靠架呈L型,所述顶靠架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靠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靠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靠板呈圆环状,所述顶靠板水平放置,所述顶靠块呈半球状,所述顶靠块的上表面与所述顶靠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垫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缓冲垫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缓冲垫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环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拉环的两端与所述本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呈竖直状,所述弹簧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移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移动杆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本体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呈长方体,所述移动板水平放置,所述移动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锤击块呈半球体,所述锤击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环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海绵环的内表面与所述锤击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环的上表面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握持杆呈水平状,所述握持杆的左端与所述本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侧面与所述握持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定位环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侧面与所述握持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定位环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定位环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凸块呈半球状,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块呈长方体,所述配重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固定框包围在所述配重块的周围且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配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框的下表面与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握持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警示灯设置于所述固定框的上表面上,所述警示灯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神经内科检查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病人进行有效的诊断,操作简洁快速,提高了医生监测的工作效率,同时诊断效果准备,最大限度的提高减少误差,同时设有辅助叩诊结构,从而可以充分保证诊断准确快速的完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神经内科检查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神经内科检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神经内科检查系统包括本体1、位于所述本体1下方的锤击装置2、位于所述本体1右侧的握持装置3、位于所述本体1上方的配重装置4、位于所述握持装置3下方的固定装置5及位于所述锤击装置2左侧的顶靠装置6。如图1所示,所述本体1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本体1上设有设置于下表面上的第一凹槽11、位于下表面上的第一缓冲垫12、位于左表面的第一拉环13、位于内部的第一空腔14、位于第一空腔14内的处理器15。所述第一凹槽1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凹槽11自所述本体1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缓冲垫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缓冲垫1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缓冲垫1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缓冲垫12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环13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拉环13的两端与所述本体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空腔14呈长方体状。所述处理器15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4内且与所述本体1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锤击装置2包括弹簧21、位于所述弹簧21下方的移动杆22、位于所述移动杆22下方的移动板23、位于所述移动板23下方的锤击块24、位于所述锤击块24下方的压力传感器26及海绵环25。所述弹簧21呈竖直状,所述弹簧21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内,所述弹簧2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凹槽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1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杆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22呈长方体,所述移动杆22竖直放置,所述移动杆22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内且与所述本体1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23呈长方体,所述移动板23水平放置,所述移动杆22的下表面与所述移动板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锤击块24呈半球体,所述锤击块24的上表面与所述移动板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26设置于所述锤击块24的最下端。所述海绵环25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海绵环25的内表面与所述锤击块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环25的上表面与所述移动板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26与所述处理器15电性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握持装置3包括握持杆31、设置于所述握持杆31上下两侧的第一固定杆3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32右侧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内科检查系统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下方的锤击装置、位于所述本体右侧的握持装置、位于所述本体上方的配重装置、位于所述握持装置下方的固定装置及位于所述锤击装置左侧的顶靠装置,所述本体上设有设置于下表面上的第一凹槽、位于下表面上的第一缓冲垫、位于左表面的第一拉环、位于内部的第一空腔、位于第一空腔内的处理器,所述锤击装置包括弹簧、位于所述弹簧下方的移动杆、位于所述移动杆下方的移动板、位于所述移动板下方的锤击块、位于所述锤击块下方的压力传感器及海绵环,所述握持装置包括握持杆、设置于所述握持杆上下两侧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右侧的第一定位环、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环右侧的第二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的凸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右侧的第二定位环及位于所述第二定位环右侧的第二拉环,所述配重装置包括固定框、位于所述固定框内部的配重块、位于所述配重块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配重块上方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固定框右侧的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固定框左侧的第二支架及位于所述固定框上方的警示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横杆及位于所述横杆左侧的第二斜杆,所述顶靠装置包括顶靠架、位于所述顶靠架下方的顶靠板及位于所述顶靠板下方的海绵块,所述顶靠架呈L型,所述顶靠架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靠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靠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靠板呈圆环状,所述顶靠板水平放置,所述顶靠块呈半球状,所述顶靠块的上表面与所述顶靠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陈伟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