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太阳能热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9647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联网太阳能热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光伏支柱、支座、导电线、压力传感器、接收管、太阳能收集装置、连接线缆、输出软管、输入软管、发电装置、涡轮、压力容器、增压泵、驱动轴、发电机、输出电线、控制器与逐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板下端设置有逐日转向装置,逐日转向装置与太阳能电池板相互连接,逐日转向装置下端设置有光伏支柱,逐日转向装置与光伏支柱相互固定连接,光伏支柱下端设置有支座,光伏支柱与支座相互固定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一侧设置有导电线,接收管设置于太阳能收集装置内,导电线一端与接收管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发电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行业中的污泥脱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太阳能热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大部分太阳能热发电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装置重量重,制造材料消耗大,安装不方便,抗飓风能力差,吸收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下,热能利用率低,发电机的发电频率不稳定,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是直流电压、不能直接使用,使用时需要转换为交流电,中间有很多的能耗,系统需要的冷凝箱温度比较高,体积也要大,发电频率不稳定,发电效率低下,不便于扩展功率,不利于市场的推广。目前的太阳能集热发电则是通过数量众多的反射镜,将太阳的直射光聚焦采集,通过加热水或者其他工作介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利用与传统的热力循环一样的过程,即形成高压高温的水蒸气来推动汽轮机发电机组工作,最终将热能转化成为电能。正是通过这样的环节,太阳能集热发电技术可和传统火电发电技术顺利地集成在一起。由于火电发电技术早已非常成熟,从而降低了太阳能集热发电整体技术开发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利用热能发电的形式也使得CSP在能量储存和联合发电方面具有了独特的优势,是实现将来全天候24小时连续发电的根本基础。四种主要的太阳能集热发电方式: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分类方式,是根据对太阳能的采集方式的不同,把太阳能集热发电主要可分为槽式、菲涅尔式、塔式和斯特林(碟式)发电系统。槽式的主要设备是:抛物面(parabolic)长槽型(trough)的聚光器、吸热管、储热器、热装换设备、汽轮发电机、变电设备等。菲涅尔系统就是简化了的槽式系统,菲涅尔系统其实就是用一组平板镜来取代槽式系统里的抛物面型的曲面镜聚焦。通过调整控制平面镜的倾斜角度,将阳光反射到集热管中,实现聚焦加热。为了简化系统,一般采用水/水蒸气作为吸热介质(油和熔盐介质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相比于抛物面式的曲面镜,平面反射镜制造难度低,因此大大降低了初始投资成本,但聚焦精度比槽式差。塔式:定日镜、集热塔、储热、汽轮发电机、变电设备等。但这些都是大面积规模化空间使用,而需要电力的企业屋顶面积小,具有太阳能电池板由于无法灵活转动而导致发电效率低的问题,不能满足小型企业屋顶的热发电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物联网太阳能热发电装置,本技术设置有逐日转向装置,太阳能电池板可以通过逐日转向装置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取太阳能,提高了效率。本技术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发电效率高的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物联网太阳能热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光伏支柱、支座、导电线、压力传感器、接收管、太阳能收集装置、连接线缆、输出软管、输入软管、发电装置、涡轮、压力容器、增压栗、驱动轴、发电机、输出电线、控制器与逐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下端设置有逐日转向装置,所述逐日转向装置与太阳能电池板相互连接,所述逐日转向装置下端设置有光伏支柱,所述逐日转向装置与所述光伏支柱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光伏支柱下端设置有支座,所述光伏支柱与支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一侧设置有导电线,所述接收管设置于太阳能收集装置内,所述导电线一端与所述接收管相互连接,所述接收管上端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太阳能收集装置下端设置有发电装置,所述太阳能收集装置通过连接线缆与发电装置相互连接,所述发电装置内设置有涡轮,所述接收管下端设置有输出软管,所述输出软管一侧设置有输入软管,所述输出软管与输入软管下端与所述涡轮相互连接,所述涡轮下端设置有压力容器,所述涡轮与压力容器相互连接,所述压力容器下端设置有增压栗,所述增压栗与压力容器相互连接,所述涡轮一侧设置有发电机,所述涡轮与发电机通过所述驱动轴相互连接,所述发电机一侧设置输出电线,所述发电机与输出电线相互连接,所述发电机下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发电机与控制器相互电连接。进一步,所述接收管上端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进一步,所述涡轮为蒸汽式涡轮。进一步,所述控制器一侧连接有用户接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可以定位太阳能收集器,以通过装置内的传感器或者其他报警系统的远程输入来使装置在有害天气中的损伤最小化。2.本技术设置有逐日转向装置,太阳能电池板可以通过逐日转向装置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取太阳能,提高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太阳能电池板2、光伏支柱3、支座4、导电线5、压力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接收管8、太阳能收集装置9、连接线缆10、输出软管11、输入软管12、发电装置13、涡轮14、压力容器15、增压栗16、驱动轴17、发电机18、输出电线19、控制器20、用户接口21、逐日转向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物联网太阳能热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光伏支柱2、支座3、导电线4、压力传感器5、接收管7、太阳能收集装置8、连接线缆9、输出软管10、输入软管11、发电装置12、涡轮13、压力容器14、增压栗15、驱动轴16、发电机17、输出电线18、控制器19与逐日转向装置21,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下端设置有逐日转向装置21,所述逐日转向装置21与太阳能电池板1相互连接,所述逐日转向装置21下端设置有光伏支柱2,所述逐日转向装置21与所述光伏支柱2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光伏支柱2下端设置有支座3,所述光伏支柱2与支座3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 一侧设置有导电线4,所述接收管7设置于太阳能收集装置内8,所述导电线4 一端与所述接收管7相互连接,所述接收管7上端连接有压力传感器5,所述太阳能收集装置8下端设置有发电装置12,所述太阳能收集装置8通过连接线缆9与发电装置12相互连接,所述发电装置内设置有涡轮13,所述接收管7下端设置有输出软管10,所述输出软管10 —侧设置有输入软管11,所述输出软管10与输入软管11下端与所述涡轮13相互连接,所述涡轮13下端设置有压力容器14,所述涡轮13与压力容器14相互连接,所述压力容器14下端设置有增压栗15,所述增压栗15与压力容器14相互连接,所述涡轮13 —侧设置有发电机17,所述涡轮13与发电机17通过所述驱动轴16相互连接,所述发电机17—侧设置输出电线18,所述发电机17与输出电线18相互连接,所述发电机17下端设置有控制器19,所述发电机17与控制器19相互电连接。工作方式:本技术通过阳光照射安装在光伏支柱和逐日转向装置上的太阳能电池,产生一股电流,电流通过导电线接入到接收管中,再通过接收管下端设置的输出软管与输入软管接入到涡轮,本技术涡轮和发电机组件产生的电力通过输出电线可以被提供到家庭、建筑物、商业、电力负载或公共电路。各种仪表、继电器、断路器、逆功率流传感器和其他监测/保护装置可被安装在发电机与家庭、建筑物、商业、电力负载或公共电路之间。本技术设置的用户接口可被安装到任一可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的用户装置上。例如,用户装置可包括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移动通讯装置或其他电子装置。具有用户接口的用户装置能够通过直接连接、网络连接、USB连接、无线网络、广域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联网太阳能热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光伏支柱、支座、导电线、压力传感器、接收管、太阳能收集装置、连接线缆、输出软管、输入软管、发电装置、涡轮、压力容器、增压泵、驱动轴、发电机、输出电线、控制器与逐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下端设置有逐日转向装置,所述逐日转向装置与太阳能电池板相互连接,所述逐日转向装置下端设置有光伏支柱,所述逐日转向装置与所述光伏支柱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光伏支柱下端设置有支座,所述光伏支柱与支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一侧设置有导电线,所述接收管设置于太阳能收集装置内,所述导电线一端与所述接收管相互连接,所述接收管上端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太阳能收集装置下端设置有发电装置,所述太阳能收集装置通过连接线缆与发电装置相互连接,所述发电装置内设置有涡轮,所述接收管下端设置有输出软管,所述输出软管一侧设置有输入软管,所述输出软管与输入软管下端与所述涡轮相互连接,所述涡轮下端设置有压力容器,所述涡轮与压力容器相互连接,所述压力容器下端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与压力容器相互连接,所述涡轮一侧设置有发电机,所述涡轮与发电机通过所述驱动轴相互连接,所述发电机一侧设置输出电线,所述发电机与输出电线相互连接,所述发电机下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发电机与控制器相互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安佳信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