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9438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包括前端部、绝缘弧部和后端部,后端部突出于前端部;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连接部和焊接部,接触部和焊接部均固定于绝缘本体,焊接部延伸出后端部;第一金属壳体,第一金属壳体包括前壳体、金属弧部和后壳体,前壳体包裹前端部,金属弧部包裹绝缘弧部,后壳体包裹后端部,后壳体突出于金属弧部;第二金属壳体,设置有扣持片,第二金属壳体的前端套设于第一金属壳体上,扣持片扣持于金属弧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二金属壳体的扣持片扣持于金属弧部,避免在将第二金属壳体弯折的过程,第二金属壳体容易出现从第一金属壳体脱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高速传输电连接器中,电连接器包括导电子端、绝缘本体、第一金属壳体和第二金属壳体,导电子端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第一金属壳体包裹绝缘本体,第二金属壳体套设于第一金属壳体为了使得线缆顺利穿过第二金属壳体,通常将第二金属壳体从后端向插接端套入,然后将第二金属壳体与第一金属壳体用激光焊接等其他方式焊接固定,或是将第二金属壳体分为两件式结构,从上下两个方向组装在第一金属壳体,然在实际生产中,当第一金属壳中存在有两种不同的高度时,上述两种方式使得第二金属壳前端与第一金属壳之间的固持力不够,当外部施加一定力的时候,第二金属壳前端与第一金属壳出现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通过第二金属壳体的扣持片扣持于金属弧部,避免在将第二金属壳体弯折的过程,第二金属壳体容易出现从第一金属壳体脱落的情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端部、绝缘弧部和后端部,所述绝缘弧部分别与前端部和后端部连接,并且所述后端部突出于所述前端部;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自接触部延伸得到的连接部和自连接部延伸得到的焊接部,所述接触部和连接部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焊接部延伸出所述后端部;第一金属壳体,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包括前壳体、金属弧部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包裹所述前端部,所述金属弧部包裹所述绝缘弧部,所述后壳体包裹所述后端部,所述后壳体突出于所述金属弧部;一体成型的第二金属壳体,所述第二金属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和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扣持片,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前端套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上,所述扣持片扣持于所述金属弧部,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后端延伸出所述后壳体,其中,在垂直于插接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金属壳体与第一金属壳体重叠部分的长度为H1,所述第一金属壳体金属弧部长度为H3,所述扣持片的长度为H4,所述前壳体的长度为H5,所述后壳体的长度为H2,所述H5 < H4 < H3 < H2 < H1 ;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焊接部焊接固定。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前端设置前端开口,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端开口,所述扣持片位于所述前端开口内,并且所述扣持片环绕所述前端开口。其中,所述后端开口大于前端开口。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壳体包括细筒部和自细筒部的两侧壁延伸得到的宽筒部,所述细筒部套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上,所述宽筒部延伸出所述后壳体,所述扣持片均位于所述细筒部。其中,所述金属弧部的一端固定于前壳,并且另一端在垂直于所述前壳体的方向上向远离前壳体的方向弯折,所述后壳体固定于金属弧部的另一端,所述扣持片扣持于所述金属弧部的前端。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壳体还设置有止退片;所述后壳体和/或绝缘本体均位于所述扣持片和止退片之间,并且所述止退片抵接于所述后壳体和/或绝缘本体。其中,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第三金属壳体,所述第三金属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上。其中,所述第三金属壳体还设置凸包结构;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线材,所述线材穿过所述凸包结构并且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焊接固定。其中,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固定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内,并且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后端,所述绝缘壳体包裹所述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卡孔;所述绝缘壳体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卡孔卡合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将用于固定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的前端部和后端部通过绝缘弧部连接,并且将绝缘本体的后端部设置于突出于前端部,第一金属壳体的前壳体、金属弧部和后壳体分别包裹前端部、绝缘弧部和后端部,并且后壳体突出于前壳体,在自前壳体往后壳体的方向将第二金属壳体套设于第一金属壳体过程中,第二金属壳体的扣持片会扣持于金属弧部,避免在将第二金属壳体弯折的过程,第二金属壳体容易出现从第一金属壳体脱落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的一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中没有包含线材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中绝缘本体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中第二金属壳体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壳体与第二金属壳体安装后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中第二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中第二金属壳体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中包含线材的分解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的又一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7,线缆连接器20包括绝缘本体21、导电端子22、第一金属壳体23、第二金属壳体24和印刷电路板25。第二金属壳体24为一体成型的。绝缘本体21包括前端部211、绝缘弧部212和后端部213,绝缘弧部212分别与前端部211和后端部213连接,并且后端部213突出于前端部211。具体而言,绝缘弧部212的一端连接于前端部211,并且另一端在垂直于前端部211的方向上向远离前端部211的方向延伸,后端部213连接于绝缘弧部212的另一端,从而使得后端部213突出于前端部211,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绝缘弧部212至少包含两块,一块连接前端部211的顶部,另一块连接于前端部211的底部。导电端子22包括接触部(未标示)、自接触部延伸得到的连接部(图未示)和自连接部延伸得到的焊接部(未标示),接触部和连接部均固定于绝缘本体21,焊接部延伸出后端部213。第一金属壳体23包括前壳体231、金属弧部232和后壳体233,前壳体231包裹前端部211,金属弧部232包裹绝缘弧部212,后壳体233包裹后端部213,后壳体233突出于金属弧部232 ;具体而言,金属弧部232的一端连接于前壳体,并且另一端在垂直于前壳体231的方向上向远离前壳体231的方向延伸,后壳体233连接于金属弧部232的另一端,从而使得后壳体233突出于金属弧部232,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金属弧部232至少包含两块,一块连接于前壳体231的顶部,另一块连接于前壳体231的底部,金属弧部232与绝缘弧部212相适配,在组装后金属弧部232紧贴于绝缘弧部212外表面。第二金属壳体24的前端设置有扣持片241,第二金属壳体24的前端套设于第一金属壳体23上,扣持片241扣持于金属弧部232,第二金属壳体24的后端延伸出后壳体233。印刷电路板25与焊接部焊接固定。在自前壳体231往后壳体233的方向,将第二金属壳体24套设于第一金属壳体23过程中,由于后壳体233突出于金属弧部232,当扣持片241到达金属弧部232时,金属弧部232阻挡扣持片241继续向后壳体233运动,并且扣持片241扣持于金属弧部232,避免在将第二金属壳体24弯折的过程,第二金属壳体24容易出现从第一金属壳体23脱落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一金属壳体23与第二金属壳体24之间的牢固力,也可以在扣持片241与金属弧部232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端部、绝缘弧部和后端部,所述绝缘弧部分别与前端部和后端部连接,并且所述后端部突出于所述前端部;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自接触部延伸得到的连接部和自连接部延伸得到的焊接部,所述接触部和连接部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焊接部延伸出所述后端部;第一金属壳体,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包括前壳体、金属弧部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包裹所述前端部,所述金属弧部包裹所述绝缘弧部,所述后壳体包裹所述后端部,所述后壳体突出于所述金属弧部;一体成型的第二金属壳体,所述第二金属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和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扣持片,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前端套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上,所述扣持片扣持于所述金属弧部,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后端延伸出所述后壳体,其中,在垂直于插接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金属壳体与第一金属壳体重叠部分的长度为H1,所述第一金属壳体金属弧部长度为H3,所述扣持片的长度为H4,所述前壳体的长度为H5,所述后壳体的长度为H2,所述H5<H4<H3<H2<H1;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焊接部焊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君兰陈正一霍柱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