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净化室内空气的窗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77918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7 21:32
一种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的可以净化室内空气的窗户系统,包括过窗框、窗户、过滤棉、通风口、太阳能膜片、蓄电池、开关机控制USB插口,窗框均为空心结构,过滤棉均布置在窗框内,微电流风扇布置在左窗框、右窗框内且位于第二过滤棉、第三过滤棉之间,下通风口布置在下窗框上且与室内相连通,上通风口布置在上窗框上且与室外相连通,太阳能膜片布置在外窗的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利用太能驱动微电流风扇,去除室内的PM2.5。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用户窗户系统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净化室内空气的窗户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通风系统去除室内PM2.5的可以净化室内空气的窗户系统。
技术介绍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细颗粒物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细颗粒物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细颗粒物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细颗粒物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细颗粒物能飘到较远的地方,因此影响范围较大。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用户在白天开窗户的时候,室内空气中也会含有大量的PM2.5;当晚上关窗睡觉时,这些PM2.5就会被吸入肺内。去除室内的PM2.5,净化室内空气,是建筑设备
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净化室内空气的窗户系统,可以有效去除室内的PM2.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上窗框、下窗框、左窗框、右窗框、内窗、内窗把手、外窗、外窗把手、第一过滤棉、第二过滤棉、第三过滤棉、微电流风扇、第四过滤棉、下通风口、上通风口、太阳能膜片、蓄电池、开关及控制USB插口,上窗框、下窗框、左窗框、右窗框固结在一起,内窗、外窗均布置在窗框内,内窗把手、外窗把手分别布置在内窗、外窗上,上窗框、下窗框、左窗框、右窗框均为空心结构,第一过滤棉布置在下窗框内,第四过滤棉布置在上窗框内,第二过滤棉、第三过滤棉均布置在左窗框、右窗框内,微电流风扇布置在左窗框、右窗框内且位于第二过滤棉、第三过滤棉之间,微电流风扇的尺寸与左窗框、右窗框内的容腔相匹配,下通风口布置在下窗框上且与室内相连通,上通风口布置在上窗框上且与室外相连通,太阳能膜片布置在外窗的内侧,蓄电池、开关及控制USB插口均布置在下窗框内。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中,上窗框、下窗框、左窗框、右窗框均为断桥铝合金材料,外窗为变光玻璃,下通风口、上通风口均为阵列式分布。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中,左窗框、右窗框内均布置有臭氧发生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年限长;本专利技术不但可以有效控制室内的PM2.5,快速将室内的细小颗粒物排出,而且采用太阳能动力,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微电流风扇的实体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上窗框,2、下窗框,3、左窗框,4、右窗框,5、内窗,6、内窗把手,7、外窗,8、外窗把手,9、第一过滤棉,10、第二过滤棉,11、第三过滤棉,12、微电流风扇,13、第四过滤棉,14、下通风口,15、上通风口,16、太阳能膜片,17、蓄电池,18、开关及控制USB插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上窗框1、下窗框2、左窗框3、右窗框4、内窗5、内窗把手6、外窗7、外窗把手8、第一过滤棉9、第二过滤棉10、第三过滤棉11、微电流风扇12、第四过滤棉13、下通风口14、上通风口15、太阳能膜片16、蓄电池17、开关及控制USB插口18,上窗框1、下窗框2、左窗框3、右窗框4固结在一起,内窗5、外窗7均布置在窗框内,内窗把手6、外窗把手8分别布置在内窗5、外窗7上,上窗框1、下窗框2、左窗框3、右窗框4均为空心结构,第一过滤棉9布置在下窗框2内,第四过滤棉13布置在上窗框1内,第二过滤棉10、第三过滤棉11均布置在左窗框3、右窗框4内,微电流风扇12布置在左窗框3、右窗框4内且位于第二过滤棉10、第三过滤棉11之间,微电流风扇12的尺寸与左窗框3、右窗框4内的容腔相匹配,下通风口14布置在下窗框2上且与室内相连通,上通风口15布置在上窗框1上且与室外相连通,太阳能膜片16布置在外窗7的内侧,蓄电池17、开关及控制USB插口18均布置在下窗框2内,上窗框1、下窗框2、左窗框3、右窗框4均为断桥铝合金材料,外窗7为变光玻璃,下通风口14、上通风口15均为阵列式分布,左窗框3、右窗框4内均布置有臭氧发生器。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利用太阳能膜片16可以产生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17内,从而驱动安装在左窗框3、右窗框4内的微电流风扇12运转。当室内PM2.5较多时,可以利用开关及控制USB插口18,打开左窗框3、右窗框4内的微电流风扇12,室内空气依次经过下通风口14、第一过滤棉9、第二过滤棉10、微电流风扇12、第三过滤棉11、第四过滤棉13和上通风口15,空气经过四级过滤棉过滤,PM2.5被过滤棉吸附,从而使室内空气质量较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以净化室内空气的窗户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以净化室内空气的窗户系统,包括上窗框(1)、下窗框(2)、左窗框(3)、右窗框(4)、内窗(5)、内窗把手(6)、外窗(7)、外窗把手(8),上窗框(1)、下窗框(2)、左窗框(3)、右窗框(4)固结在一起,内窗(5)、外窗(7)均布置在窗框内,内窗把手(6)、外窗把手(8)分别布置在内窗(5)、外窗(7)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过滤棉(9)、第二过滤棉(10)、第三过滤棉(11)、微电流风扇(12)、第四过滤棉(13)、下通风口(14)、上通风口(15)、太阳能膜片(16)、蓄电池(17)、开关机控制USB插口(18),上窗框(1)、下窗框(2)、左窗框(3)、右窗框(4)均为空心结构,第一过滤棉(9)布置在下窗框(2)内,第四过滤棉(13)布置在上窗框(1)内,第二过滤棉(10)、第三过滤棉(11)均布置在左窗框(3)、右窗框(4)内,微电流风扇(12)布置在左窗框(3)、右窗框(4)内且位于第二过滤棉(10)、第三过滤棉(11)之间,微电流风扇(12)的尺寸与左窗框(3)、右窗框(4)内的容腔相匹配,下通风口(14)布置在下窗框(2)上且与室内相连通,上通风口(15)布置在上窗框(1)上且与室外相连通,太阳能膜片(16)布置在外窗(7)的内侧,蓄电池(17)、开关及控制USB插口(18)均布置在下窗框(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净化室内空气的窗户系统,包括上窗框(1)、下窗框(2)、左窗框(3)、右窗框(4)、内窗(5)、内窗把手(6)、外窗(7)、外窗把手(8),上窗框(1)、下窗框(2)、左窗框(3)、右窗框(4)固结在一起,内窗(5)、外窗(7)均布置在窗框内,内窗把手(6)、外窗把手(8)分别布置在内窗(5)、外窗(7)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过滤棉(9)、第二过滤棉(10)、第三过滤棉(11)、微电流风扇(12)、第四过滤棉(13)、下通风口(14)、上通风口(15)、太阳能膜片(16)、蓄电池(17)、开关机控制USB插口(18),上窗框(1)、下窗框(2)、左窗框(3)、右窗框(4)均为空心结构,第一过滤棉(9)布置在下窗框(2)内,第四过滤棉(13)布置在上窗框(1)内,第二过滤棉(10)、第三过滤棉(11)均布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美桥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