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277453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7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中药组合物采用蛇床子、白藓皮、土茯、黄柏、百部、白芷、牡蛎、地肤子、苦参、白矾组方,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治疗肾囊风,复发率低,且未见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肾囊风即“肾囊风”出自《外科正宗》,俗称“绣球风”。肾囊风是中医病名,是指以阴囊皮肤潮红、起疹、湿润或有渗液,瘙痒剧烈,痛如火燎为主要表现的湿疮类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发病较快,初起皮肤潮红、肿胀、瘙痒,病变部位常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境界,继而出现丘疹、水疱、群集或密集成片,常因瘙痒抓挠,致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渗液,最后逐渐结痂、脱落,露出光滑红色皮肤,并有少量糠批状脱屑而愈;自觉瘙痒,重者难以忍受,呈间歇性或阵发性发作,常于夜间或情志变化时增剧,影响睡眠;继发感染时,水疱成为脓疱、疱液混浊,结蜡黄色脓痂,并可引起附近肿痛、发热、怕冷等;或伴有便秘、小便黄赤,阴下潮湿、心烦、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病程不定,轻者数日内消失,一般2周~3周可治愈;反复发作者可转为慢性。慢性由急性湿疹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而来,亦有少数起病即为慢性者,临床表现特征为皮损境界明显,炎症改变不显著,主要表现为皮肤肥厚,粗糙,嵴沟明显,干燥,脱屑,呈苔藓样变,皮色呈暗红或深褐色,有抓痕、少量丘疹、血痂、色素沉着;瘙痒剧烈,不时发作,尤以夜间或情绪紧张时更甚;常伴性情急躁、失眠、头昏乏力、腰膝酸软、苔薄、脉濡细等症状。本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多伴有剧烈瘙痒,易于反复发作及迁延不愈。肾囊风相当于西医病名阴囊湿疹,国内湿疹的患者约占皮肤科门诊量的15-30%,其中尤以急性湿疹为多,对湿疹的研究是国内外皮肤性病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个体的过敏体质受到外因刺激的迟发变态反应,其发病机理与变态反应Ⅳ型、Ⅱ型可能有关,临床多采用脱敏疗法和对症治疗处理,主要采用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类药物。长期的临床观察显示常规治疗往往不尽人意,长期大剂量外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产生诸如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毒副作用有部分患者可并发激素依赖性皮炎,另外免疫调节剂如他可莫司、吡美莫司等虽近期疗效好,但他克莫司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和神经毒性,还会产生胃肠道反应及代谢异常,吡美莫司具有局部刺激性,造成皮肤不适。毛囊感染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治疗肾囊风,且复发率低,未见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蛇床子12~65份,白藓皮5~33份,土茯苓3~35份,黄柏1~45份,百部1~30份,白芷3~35份,牡蛎8~35份,地肤子3~40份,苦参5~50份,白矾1~40份。一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蛇床子15~60份,白藓皮9~30份,土茯苓5~30份,黄柏3~40份,百部3~25份,白芷6~30份,牡蛎10~30份,地肤子5~35份,苦参9~45份,白矾3~35份。一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蛇床子、白藓皮、土茯苓、黄柏、百部、白芷、牡蛎、地肤子、苦参、白矾的质量比为2.5~3.5:1.2~1.8:1.2~1.8:1.2~1.8:0.8~1.2:1.2~1.8:1.2~1.8:1.2~1.8:1.2~1.8:1.2~1.8。一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蛇床子、白藓皮、土茯苓、黄柏、百部、白芷、牡蛎、地肤子、苦参、白矾的质量比为2.9~3.1:1.4~1.6:1.4~1.6:1.4~1.6:0.9~1.1:1.4~1.6:1.4~1.6:1.4~1.6:1.4~1.6:1.4~1.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取所述原料药,按照常规工艺,添加常规辅料,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外用制剂,即得所述之一种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一实施例中:包括:取所述原料药,研细,过120目筛,均匀混合,加入茶油调匀,即得所述之一种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三是:一种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将所述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外敷或外涂,每日2~3次。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四是:一种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肾囊风药物中的应用。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肾囊风的病理复杂,易迁延反复,主要病机为肾虚、湿热(毒)下注。本专利技术利用蛇床子温肾壮阳,祛风燥湿,止痒杀虫为君药,白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为佐药辅助君药以治阴囊湿疹,苦参清热燥湿,与蛇床子相配治疗湿热蕴结的阴痒湿疹;白芷祛风燥湿,消肿,与蛇床子配伍治湿热下注的阴痒;并和黄柏、白藓皮、苦参、白矾相伍,清热除湿止痒,百部有杀虫之功,结合黄柏、苦参的功用,清热燥湿杀虫治阴痒;白藓皮、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解毒,与苦参、黄柏、相伍增强清热燥湿的功能,治疗外阴湿疹瘙痒。以上清热燥湿止痒之药相互配合奏效,共治外阴湿疹瘙痒。土茯苓除湿解毒,和白藓皮、黄柏、苦参增加清热燥湿之力,而土茯苓有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治蕴毒之功,能祛除深在的湿毒,使症状不易复发。肾囊风常有阴囊潮湿汗出的症状,在方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其偏走下焦清热燥湿之中尤善清泄下焦湿热,《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脾胃论》“除湿热为萎,…亦除阴汗,阴萎”,治疗湿疹;再加入清热除湿,收敛固涩,化痰软坚的牡蛎,与黄柏一起辅助君药治疗阴囊潮湿的症状。以上诸药君臣相佐,外病外治,直达患处,药到疾除,共奏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止痛之功,以达到治疗肾囊风的目的,屡屡获效,复发率低,且未见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实施例1称取蛇床子30g,白藓皮15g,土茯苓15g,黄柏15g,百部10g,白芷15g,牡蛎15g,地肤子15g,苦参15g,白矾15g;将上述原料药研细,过120目筛,均匀混合,置于密闭容器内,加入茶油调匀,即得。使用方法:外敷或外涂,每日2~3次。实施例2称取蛇床子25g,白藓皮18g,土茯苓18g,黄柏12g,百部12g,白芷18g,牡蛎18g,地肤子18g,苦参12g,白矾12g;将上述原料药研细,过120目筛,均匀混合,置于密闭容器内,加入茶油调匀,即得。使用方法:外敷或外涂,每日2~3次。实施例3...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蛇床子12~65份,白藓皮5~33份,土茯苓3~35份,黄柏1~45份,百部1~30份,白芷3~35份,牡蛎8~35份,地肤子3~40份,苦参5~50份,白矾1~4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
按质量份数计包括:
蛇床子12~65份,白藓皮5~33份,土茯苓3~35份,黄柏1~45份,百
部1~30份,白芷3~35份,牡蛎8~35份,地肤子3~40份,苦参5~50份,
白矾1~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
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按质量份数计包括:
蛇床子15~60份,白藓皮9~30份,土茯苓5~30份,黄柏3~40份,百
部3~25份,白芷6~30份,牡蛎10~30份,地肤子5~35份,苦参9~45
份,白矾3~3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蛇床子、白藓皮、土茯苓、黄柏、百部、白芷、牡蛎、地
肤子、苦参、白矾的质量比为2.5~3.5:1.2~1.8:1.2~1.8:1.2~1.8:0.8~
1.2:1.2~1.8:1.2~1.8:1.2~1.8:1.2~1.8:1.2~1.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治疗肾囊风的中药组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贤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