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IC控制的路灯自动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836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IC控制的路灯自动控制器,它包括型号为MAX610的IC芯片,所述IC芯片的第一引脚分别与IC芯片的第二引脚和电阻R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依次与电阻R1、光敏电阻RG、滑动变阻器R2和电容C2连接后再连接到IC芯片的第四引脚,所述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触头与IC芯片的第三引脚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控制路灯的开启,同时还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且节能效果较好,降低了更换和维修的成本,可靠性较好,具有很好的工作稳定性,自动化程度很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路灯的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1C控制的路灯自动控制器,属于电子

技术介绍
路灯不仅是道路交通的重要配套设施,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设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有的路灯已不再是必须通过按钮或拉绳才能开启的控制方式,很多地方已经安装了声控的路灯控制装置,它通过声音就可以实现路灯的开启,这样不仅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而且还有利于节能。但是,声控的方式只是能够控制路灯的开启,并不能控制灯光的强弱,而且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在噪音较大的区域,常常会造成路灯的误开启,这样会使得路灯反复的开启和关闭,长期使用会缩短路灯的使用寿命,而且使得维修和更换的成本也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路灯控制装置功能相对单一,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实现自动开启和关闭,而且受环境影响较小的基于1C控制的路灯自动控制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1C控制的路灯自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MAX610的1C芯片,所述1C芯片的第一引脚分别与1C芯片的第二引脚和电阻R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依次与电阻R1、光敏电阻RG、滑动变阻器R2和电容C2连接后再连接到1C芯片的第四引脚,所述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触头与1C芯片的第三引脚相连;在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还连接有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5的正极和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3的正极和电源变压器T输出端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阻R5连接后再分别连接到电源变压器T输出端的第二引脚和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源变压器T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在电源变压器T输入端的第三引脚和电源变压器T输入端的第四引脚之间串联有继电器K和指示灯H1 ;在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还连接有滑动变阻器R4的滑动触头,所述滑动变阻器R2的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滑动变阻器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1C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D2的正极相连。优化地,所述光敏电阻RG的型号为MG45-12。优化地,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型号为1N4001,所述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的型号为1N4007。优化地,所述电阻R1采用的是金属膜电阻器,所述电阻R3采用的是碳膜电阻器。采用所述金属膜电阻器后可以提高电路的精度、而且性能比较稳定;而采用的碳膜电阻器则具有性能稳定,价格相对便宜的优点。优化地,所述继电器K的型号为JZX-22F。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不仅能够控制路灯的开启,同时还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本技术的路灯控制器内设置了由光敏电阻构成的光控电路,它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光线强弱进行自动识别,并通过1C芯片来控制可变电阻等部件,以此实现对灯光强弱的调节,这样不仅可以控制路灯的开启,同时还实现了对于灯光的调节,功能更加丰富。2、节能效果较好:由于本技术的控制器对于灯光的控制更加精确,因此在光线较强的时候,就可以控制路灯关闭或调暗,减少了电能的消耗,同时在环境噪音相对较大的地段,还避免了噪音造成了路灯的反复启停,因此也避免了控制器的人为损坏,降低了更换和维修的成本。3、可靠性较好,具有很好的工作稳定性,而且通过1C控制的电流输出,精度更高,故障率降低,而且响应时间短,自动化程度很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1C控制的路灯自动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1C控制的路灯自动控制器,包括型号为MAX610的1C芯片,所述1C芯片的第一引脚分别与1C芯片的第二引脚和电阻R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3采用的是碳膜电阻器。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依次与电阻R1、光敏电阻RG、滑动变阻器R2和电容C2连接后再连接到1C芯片的第四引脚,所述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触头与1C芯片的第三引脚相连;所述电阻R1采用的是金属膜电阻器,所述光敏电阻RG的型号为MG45-12。在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还连接有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5的正极和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3的正极和电源变压器T输出端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阻R5连接后再分别连接到电源变压器T输出端的第二引脚和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源变压器T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在电源变压器T输入端的第三引脚和电源变压器T输入端的第四引脚之间串联有继电器K和指示灯H1 ;所述继电器K的型号为JZX-22F。在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还连接有滑动变阻器R4的滑动触头,所述滑动变阻器R2的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滑动变阻器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1C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D2的正极相连。本技术中,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型号为1N4001,所述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的型号为1N4007。电路工作原理:本技术的路灯控制器电路由电源电路和光控电路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电源电路部分由电源变压器T、整流二极管D3-D6和滤波电容C1组成;光控电路部分由光敏电阻器RG、电阻Rl、R3、滑动变阻器R2、1C芯片、继电器K和二极管D2组成。工作时,交流220V电压经电源变压器T降压、二极管D3-D6整流和电容C1滤波后,为光控电路提供+12V工作电源。白天,光敏电阻RG受光照射而呈低阻状态,使1C芯片的第三引脚(选通端)和第五引脚(输出端)均为高电平,其内部的电子开关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K不吸合,指示灯H1不亮。夜晚,光敏电阻RG无光照射呈高阻状态,1C芯片的第三引脚变为低电平,其内部的电子开关接通,指示灯H1点亮。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可改变光控的灵敏度。本技术中,电源变压器T选用3-5W、二次电压为12V的电源变压器。制作时可自制印刷电路板,也可使用万能印刷电路板,电路安装完成后,只要线路正确,一般无需调试即可正常使用。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当中。【主权项】1.一种基于IC控制的路灯自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MAX610的IC芯片,所述IC芯片的第一引脚分别与IC芯片的第二引脚和电阻R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l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IC控制的路灯自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MAX610的IC芯片,所述IC芯片的第一引脚分别与IC芯片的第二引脚和电阻R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依次与电阻R1、光敏电阻RG、滑动变阻器R2和电容C2连接后再连接到IC芯片的第四引脚,所述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触头与IC芯片的第三引脚相连;在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还连接有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5的正极和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3的正极和电源变压器T输出端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阻R5连接后再分别连接到电源变压器T输出端的第二引脚和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源变压器T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在电源变压器T输入端的第三引脚和电源变压器T输入端的第四引脚之间串联有继电器K和指示灯H1;在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还连接有滑动变阻器R4的滑动触头,所述滑动变阻器R2的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滑动变阻器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IC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D2的正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