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转移转化演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165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能转移转化演示器,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有箱体(2),铝条(3)从箱体(2)中穿过,箱体(2)中的铝条(3)上设有散热片(4),箱体(2)顶部设有通气管(5),通气管(5)通过软管与压强计(6)的U型玻璃管连接,箱体(2)一侧设有大支架(11),大支架(11)上设有驱动轮(7),驱动轮(7)通过皮带(10)与从动轮(8)连接,从动轮(8)套在小支架(12)上的铜轴上,铜轴连接铝条(3)右端。制作简单,操作方法便捷,实验现象明显,将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集中于一套装置一次完成,方便于课堂演示实验,节省时间,建立系统连贯的知识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物理学科教学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内能转移转化演示器
技术介绍
对于内能的学习是从宏观现象到微观实质,再应用于解决宏观问题,可以应用实例和生活经验解释但并不一定准确。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中学物理实验室现有的器材,是将做功和热传递分开单独做,现象不能直观地看到。怎样将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结合于同一个实验,总结现象中的共性去研究探索实质,从而深刻理解内能的转化与转移的等效性,很有必要。为今后比热容,热机等知识的学习做铺垫。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设计制作此装置,操作简便直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内能转移转化演示器,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能转移转化演示器,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有箱体(2),铝条(3)从箱体(2)中穿过,箱体(2)中的铝条(3)上设有散热片(4),箱体(2)顶部设有通气管(5),通气管(5)通过软管与压强计(6)的U型玻璃管连接,箱体(2) 一侧设有大支架(11),大支架(11)上设有驱动轮(7),驱动轮(7)通过皮带(10)与从动轮(8)连接,从动轮(8)套在小支架(12)上的铜轴上,铜轴连接铝条(3)右端。所述箱体(2)为透明箱体,由有机玻璃制成。所述驱动轮(7)上设有摇柄(13)。所述从动轮(8)由外表粘裹砂纸的铜管制成。铝条(3)左端露出箱体(2)的铝环的高度大于酒精灯的高度,散热片(4)在箱体(2)中的高度与从动轮(8)的高度一致。驱动轮(7)的半径大于从动轮(8)的半径。压强计(6)通过支杆(9)固定在底座(1)上,可方便拆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制作过程简单,操作方法便捷,实验现象明显,将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集中于一套装置一次完成,方便于课堂演示实验,节省时间,建立系统连贯的知识结构。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同时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1-底座,2-箱体,3-铝条,4-散热片,5-通气管,6_压强计,7_驱动轮,8_从动轮,9-支杆,10-皮带,11-大支架,12-小支架,13-摇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见图1,一种内能转移转化演示器,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有箱体2,铝条3从箱体2中穿过,箱体2中的铝条3上设有散热片4,箱体2顶部设有通气管5,通气管5通过软管与压强计6的U型玻璃管连接,箱体2 —侧设有大支架11,大支架11上设有驱动轮7,驱动轮7通过皮带10与从动轮8连接,从动轮8套在小支架12上的铜轴上,铜轴连接铝条3右端。所述箱体2为透明箱体,由有机玻璃制成。所述驱动轮7上设有摇柄(13)。所述从动轮8由外表粘裹砂纸的铜管制成。铝条3左端露出箱体2的铝环的高度大于酒精灯的高度,散热片4在箱体2中的高度与从动轮8的高度一致。驱动轮7的半径大于从动轮8的半径。压强计6通过支杆9固定在底座1上,可方便拆取。制作方法:1.用木板制作一个30cm *50cm的底座;2.把铝条折成如图1所示形状,在其上安装散热片;3.用有机玻璃板粘制一个空心长方体(15cm*15cm*5cm),上表面开口待将铝条安装在空心盒内后,盒盖上打一个小孔,粘在盒上;4.把铜轴固定在小支架上,与铝条右端紧密相接,铜管外表面粘砂纸,套在铜轴上制成从动轮;5.把带槽轮安装在大支架上,固定在底座上,制成驱动轮,安装皮带;6.组装U型玻璃管与橡胶管制成压强计,用铁丝做成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实验方法:1.将演示器放在水平桌面上;2.点燃酒精灯,加热铝环,观察压强计液柱变化;3.撤去酒精灯,待压强计液柱恢复;4.转动驱动轮,观察压强计液柱变化。【主权项】1.一种内能转移转化演示器,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有箱体(2),铝条(3)从箱体(2)中穿过,箱体(2)中的铝条(3)上设有散热片(4),箱体(2)顶部设有通气管(5),通气管(5 )通过软管与压强计(6 )的U型玻璃管连接,箱体(2 ) 一侧设有大支架(11),大支架(11)上设有驱动轮(7),驱动轮(7)通过皮带(10)与从动轮(8)连接,从动轮(8)套在小支架(12)上的铜轴上,铜轴连接铝条(3)右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能转移转化演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为透明箱体,由有机玻璃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能转移转化演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7)上设有摇柄(1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能转移转化演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8)由外表粘裹砂纸的铜管制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能转移转化演示器,其特征在于:铝条(3)左端露出箱体(2)的铝环的高度大于酒精灯的高度,散热片(4)在箱体(2)中的高度与从动轮(8)的高度一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能转移转化演示器,其特征在于:驱动轮(7)的半径大于从动轮(8)的半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能转移转化演示器,其特征在于:压强计(6)通过支杆(9)固定在底座(1)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内能转移转化演示器,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有箱体(2),铝条(3)从箱体(2)中穿过,箱体(2)中的铝条(3)上设有散热片(4),箱体(2)顶部设有通气管(5),通气管(5)通过软管与压强计(6)的U型玻璃管连接,箱体(2)一侧设有大支架(11),大支架(11)上设有驱动轮(7),驱动轮(7)通过皮带(10)与从动轮(8)连接,从动轮(8)套在小支架(12)上的铜轴上,铜轴连接铝条(3)右端。制作简单,操作方法便捷,实验现象明显,将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集中于一套装置一次完成,方便于课堂演示实验,节省时间,建立系统连贯的知识结构。【IPC分类】G09B23/06【公开号】CN204990892【申请号】CN201520766120【专利技术人】张永兴, 刘喜梅 【申请人】景泰县第四中学【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能转移转化演示器,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有箱体(2),铝条(3)从箱体(2)中穿过,箱体(2)中的铝条(3)上设有散热片(4),箱体(2)顶部设有通气管(5),通气管(5)通过软管与压强计(6)的U型玻璃管连接,箱体(2)一侧设有大支架(11),大支架(11)上设有驱动轮(7),驱动轮(7)通过皮带(10)与从动轮(8)连接,从动轮(8)套在小支架(12)上的铜轴上,铜轴连接铝条(3)右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兴刘喜梅
申请(专利权)人:景泰县第四中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