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5889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术引流装置,包括手术刀体和连接于所述手术刀体的引流装置,所述手术刀体包括设置有引流孔的刀片和中空结构的手柄,所述手柄一端连接刀片,另一端连接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导管、积液瓶和连接于所述积液瓶的负压装置,所述导管一端连接手柄,另一端连接积液瓶,所述积液瓶内设置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呈“J”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以快速操作,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及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气胸的临床救治,为重大多发伤、复合伤患者争取更高的生存几率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术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心胸外科的临床中,由于自发性血气胸以及严重胸部损伤导致的外伤性血气胸,严重影响呼吸、循环生理功能,继而出现张力性气胸、纵隔摆动、缺氧、休克等。产生这种病患的原因主要有外伤(车祸、战伤、锐器伤)及病源性因素(自发性气胸、肺大疱、肺部肿瘤),或个别医源损伤(中医针灸、呼吸机并发症)等。由于胸部损伤的特点,要求及时对幸存伤员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置,血气胸的最常用治疗方法是留置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但在血气胸手术时,未有能够及时快速操作的引流装置,可能导致手术时机延迟,继而危及生命,尤其在野战环境下、车祸现场以及地震灾害,处理上述原因引发的血气胸手术时机的延误和不规范问题就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以快速操作,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及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气胸的临床救治,为重大多发伤、复合伤患者争取更高的生存几率的手术引流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手术引流装置,包括手术刀体和连接于所述手术刀体的引流装置,所述手术刀体包括设置有引流孔的刀片和中空结构的手柄,所述手柄一端连接刀片,另一端连接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导管、积液瓶和连接于所述积液瓶的负压装置,所述导管一端连接手柄,另一端连接积液瓶,所述积液瓶内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呈“ J”型结构。进一步,所述导管上设置有开关。进一步,所述积液瓶包括顶部敞口的瓶体和安装在敞口上的瓶盖。进一步,所述瓶体底端设置有排液管。进一步,所述瓶盖上设置有引流接头和连接负压装置的吸引接头。进一步,所述引流接头位于瓶体内的一端连接导流管,另一端连接导管。进一步,所述负压装置包括吸气管、设置于吸气管上的单向排气阀和连接于吸气管的踩压囊。进一步,所述手柄上设置有防滑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特点。2、本技术将手术刀和引流装置结合在一起,能够在手术的同时排除废弃组织液,具有提高工作效率,为手术患者争取更高的生存几率的特点。3、本技术引流瓶内设有“J”型导流管,具有可以保持恒定水封高度,维持引流速度不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刀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种手术引流装置,包括手术刀体和连接于所述手术刀体的引流装置,所述手术刀体包括设置有引流孔的刀片和中空结构的手柄,所述手柄一端连接刀片,另一端连接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导管、积液瓶和连接于所述积液瓶的负压装置,所述导管一端连接手柄,另一端连接积液瓶,所述积液瓶内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呈“ J”型结构。 所述积液瓶包括顶部敞口的瓶体和安装在敞口上的瓶盖,所述瓶盖上设置有引流接头和连接负压装置的吸引接头,所述引流接头位于瓶体内的一端连接导流管,另一端连接导管,所述负压装置包括吸气管、设置于吸气管上的单向排气阀和连接于吸气管的踩压囊,所述导管上设置有开关,手术时,所述手术刀体作为普通手术刀使用,手术过程中,需要引流组织液时,将所述导管上的开关关闭,踩压所述踩压囊,使所述瓶体内产生负压,将所述刀片上的引流孔浸没在组织液中,打开所述导管上的开关,即可将组织液引流到积液瓶中。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手术引流装置,包括刀片1、手柄2、导管3、瓶体4、瓶盖41、导流管5、踩压囊6、吸气管7、单向排气阀8、吸引接头9、引流接头10、开关11、排液管12、引流孔13。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手术引流装置,包括手术刀体和连接于所述手术刀体的引流装置,所述手术刀体包括设置有引流孔13的刀片1和中空结构的手柄2,所述手柄2上设置有防滑纹,手术时,可以起到防滑作用,所述手柄2 —端连接刀片1,另一端连接引流装置,将手术刀和引流装置接合在一起,提高了手术时的工作效率,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导管3、积液瓶和连接于所述积液瓶的负压装置,所述导管3 —端连接手柄2,另一端连接积液瓶,所述积液瓶包括顶部敞口的瓶体4和安装在敞口上的瓶盖41,将所述瓶盖41与瓶体4分离开,即可对所述瓶体4内进行清理,不仅方便使用及收纳而且便于对积液瓶进行检修维护,所述瓶盖41上设置有引流接头10和连接负压装置的吸引接头9,所述引流接头10位于瓶体内的一端连接导流管5,另一端连接导管3,所述导流管5呈“J”型结构,所述导流管5在引流组织液时,组织液将会在所述导流管5底端形成“U”型连通的水封腔,多余的组织液将会从导流管5的开口流入积液瓶内,因此可以保持恒定的水封高度,维持引流速度不变。所述负压装置包括吸气管7、设置于吸气管7上的单向排气阀8和连接于吸气管7的踩压囊6,所述导管3上设置有开关11,关闭所述开关11,通过踩压所述踩压囊6,所述积液瓶内的空气将从单向排气阀8排出,使所述瓶体4内形成负压,即可对组织液进行引流工作,所述瓶体4底端设置有排液管12,可以将所述积液瓶内的废弃组织液排出,所述导管3和吸气管7均采用软性材质制成,便于使用及收纳。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根据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手术引流装置,手术时,所述手术刀体作为普通手术刀使用,手术过程中,需要引流组织液时,将所述导管3上的开关11关闭,踩压所述踩压囊6,由于所述开关11已关闭,使所述积液瓶中的空气无法通过导管3流入手术刀体,所述积液瓶内的空气将从单向排气阀8排出,反复踩压所述踩压囊6,使所述瓶体4内产生负压,将所述手术刀片1上的引流孔13浸没在组织液中,打开所述导管3上的开关11,所述组织液将会通过引流孔13经中空结构的手柄2,流入导管3,最终引流到积液瓶中。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手术引流装置,包括手术刀体和连接于所述手术刀体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刀体包括设置有引流孔的刀片和中空结构的手柄,所述手柄一端连接刀片,另一端连接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导管、积液瓶和连接于所述积液瓶的负压装置,所述导管一端连接手柄,另一端连接积液瓶,所述积液瓶内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呈“ J”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上设置有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液瓶包括顶部敞口的瓶体和安装在敞口上的瓶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术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底端设置有排液管。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术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上设置有引流接头和连接负压装置的吸引接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术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接头位于瓶体内的一端连接导流管,另一端连接导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术引流装置,包括手术刀体和连接于所述手术刀体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刀体包括设置有引流孔的刀片和中空结构的手柄,所述手柄一端连接刀片,另一端连接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导管、积液瓶和连接于所述积液瓶的负压装置,所述导管一端连接手柄,另一端连接积液瓶,所述积液瓶内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呈“J”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童赵爱萍赵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