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V型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4990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17:12
开口V型扳手,包括扳手柄,扳手柄的一侧安装第一扳手本体,第一扳手本体的一侧开设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槽的一侧设置第一基础平面,第一固定槽的另一侧设置第一锯齿平面,第一基础平面所在平面与第一锯齿平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20°≤α≤5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基础平面所在平面与第一锯齿平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20°≤α≤50°,使第一锯齿平面和第一基础平面可以紧密地与被拧物配合,从而避免开口V型扳手在拧被拧物时与被拧物滑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扳手,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开口 V型扳手。
技术介绍
传统的开口或梅花扳手,只能用来拧方形,六角或十二角的螺母,无法拧动其它形状的工件或螺母,特别是在拧生锈螺母时,会损坏螺母的外形,最终无法拧开螺母,甚至损坏整个设备,而且传统的扳手工作效率及低,在完成一次转动后,无法进行快速而连续的拧动操作,只能一下一下的从螺母中取出、放回的方法笨拙的工作。传统开口或梅花扳手一个扳手一般只能拧两个尺寸的螺母,维修工和作业员一般需要带很多规格扳手才能适合作业。现有扳手的第一基础平面与第一锯齿平面之间的张角设置不合理,在拧被拧物时容易与被拧物滑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口 V型扳手,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开口 V型扳手,包括扳手柄,扳手柄的一侧安装第一扳手本体,第一扳手本体的一侧开设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槽的一侧设置第一基础平面,第一固定槽的另一侧设置第一锯齿平面,第一基础平面所在平面与第一锯齿平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20° < α <50°,扳手柄的另一侧安装第二扳手本体,第二扳手本体的一侧开设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槽的一侧设置第二基础平面,第二固定槽的另一侧设置第二锯齿平面,第二基础平面所在平面与第二锯齿平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β,20° < β <50°。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第一基础平面所在平面与第一锯齿平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20° < α <50°,使第一锯齿平面和第一基础平面可以紧密地与被拧物配合,从而避免开口 V型扳手在拧被拧物时与被拧物滑脱。由本技术制成的三个型号的扳手就可以拧多个管径范围内的管道,从而减少了扳手规格太多而导致空间和成本的浪费。本技术由于设计夹角α和第一锯齿平面的的配合,实现了可用快速使用的功能,使得在工作中大大的提高了效率。由于是一物多用,相比于传统扳手,大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原材料,对社会资源的节约也作出了一大贡献。本技术的第二扳手本体可以辅助第一扳手本体操作。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标注部件:1第一基础平面2第一锯齿平面3第一扳手本体4第一固定槽5扳手柄6第二扳手本体7第二基础平面8第二锯齿平面9第二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开口 V型扳手,如图1所示,包括扳手柄5,扳手柄5的一侧安装第一扳手本体3,第一扳手本体3的一侧开设第一固定槽4,第一固定槽4的一侧设置第一基础平面1,第一固定槽4的另一侧设置第一锯齿平面2,第一基础平面1所在平面与第一锯齿平面2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20° ^ α <50°,扳手柄5的另一侧安装第二扳手本体6,第二扳手本体6的一侧开设第二固定槽9,第二固定槽9的一侧设置第二基础平面7,第二固定槽9的另一侧设置第二锯齿平面8,第二基础平面7所在平面与第二锯齿平面8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β,20。彡 β 彡 50° 。本技术的第一基础平面1所在平面与第一锯齿平面2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20° < α <50°,使第一锯齿平面1和第一基础平面2可以紧密地与被拧物配合,从而避免开口 V型扳手在拧被拧物时与被拧物滑脱。由本技术制成的三个型号的扳手就可以拧多个管径范围内的管道,从而减少了扳手规格太多而导致空间和成本的浪费。本技术由于设计夹角α和第一锯齿平面1的的配合,实现了可用快速使用的功能,使得在工作中大大的提高了效率。由于是一物多用,相比于传统扳手,大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原材料,对社会资源的节约也作出了一大贡献。本技术的第二扳手本体6可以辅助第一扳手本体3操作。所述α的度数为20°或24°或27°。经过实验验证,当α的度数为20°或24°或27°时可以使第一锯齿平面1和第一基础平面2可以更为紧密地与被拧物配合,从而避免开口 V型扳手在拧被拧物时与被拧物滑脱所述β的度数为18°或24°。经过实验验证,当β的度数为18°或24°时,时可以使第二锯齿平面8和第二基础平面7可以更为紧密地与被拧物配合,从而避免开口 V型扳手在拧被拧物时与被拧物滑脱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开口V型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扳手柄(5),扳手柄(5)的一侧安装第一扳手本体(3),第一扳手本体(3)的一侧开设第一固定槽(4),第一固定槽(4)的一侧设置第一基础平面(1),第一固定槽(4)的另一侧设置第一锯齿平面(2),第一基础平面(1)所在平面与第一锯齿平面(2)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20° < α < 50°,扳手柄(5)的另一侧安装第二扳手本体¢),第二扳手本体¢)的一侧开设第二固定槽(9),第二固定槽(9)的一侧设置第二基础平面(7),第二固定槽(9)的另一侧设置第二锯齿平面(8),第二基础平面(7)所在平面与第二锯齿平面(8)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β,20° < β < 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V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α的度数为20°或24°或 2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V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β的度数为18°或24°。【专利摘要】开口V型扳手,包括扳手柄,扳手柄的一侧安装第一扳手本体,第一扳手本体的一侧开设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槽的一侧设置第一基础平面,第一固定槽的另一侧设置第一锯齿平面,第一基础平面所在平面与第一锯齿平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20°≤α≤50°,本技术的第一基础平面所在平面与第一锯齿平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20°≤α≤50°,使第一锯齿平面和第一基础平面可以紧密地与被拧物配合,从而避免开口V型扳手在拧被拧物时与被拧物滑脱。【IPC分类】B25B13/08, B25B13/56【公开号】CN204976455【申请号】CN201520732392【专利技术人】韩建军 【申请人】余姚市三箭工具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申请日】2015年9月2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开口V型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扳手柄(5),扳手柄(5)的一侧安装第一扳手本体(3),第一扳手本体(3)的一侧开设第一固定槽(4),第一固定槽(4)的一侧设置第一基础平面(1),第一固定槽(4)的另一侧设置第一锯齿平面(2),第一基础平面(1)所在平面与第一锯齿平面(2)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20°≤α≤50°,扳手柄(5)的另一侧安装第二扳手本体(6),第二扳手本体(6)的一侧开设第二固定槽(9),第二固定槽(9)的一侧设置第二基础平面(7),第二固定槽(9)的另一侧设置第二锯齿平面(8),第二基础平面(7)所在平面与第二锯齿平面(8)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β,20°≤β≤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三箭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