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甲怀专利>正文

多功能脉冲治疗笔及其治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3679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能够找寻有效穴位并进行针对性刺激的多功能脉冲治疗笔及其治疗方法。它包括笔身和笔头,它还包括转换开关、连接插头、近红外线发射器、近红外线探测仪、喷药装置和电阻电流检测装置,笔头的尾端连接电阻电流检测装置,电阻电流检测装置通过转换开关连接至位于笔身尾部的连接插头;近红外线发射器和近红外线探测仪均安装在笔身尾部外侧,近红外线发射器与转换开关连接;喷药装置设置在笔身内,所述的喷药装置设置在笔身内腔,并与笔头联通。治疗方法分为电流找穴、近红外线定穴、脉冲治疗、喷药装置给药;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通过多重手段探究穴位,确保最终探究穴位位置的精准性,近红外线供能,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和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脉冲治疗笔及其治疗方法
技术介绍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传统医学通过统计学原理,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摸索,绘制了人体穴位分布图,以表明人体穴位的位置所在。但是通过穴位治疗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那就是传统医学在采集穴位的过程中,是通过大量经验数据获得穴位的大概位置,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进化,可能导致穴位的位置发生偏移,这样会导致在进行穴位治疗过程中,由于穴位的位置偏移,导致治疗效果打折或失效。为了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故需要对穴位的本质进行了解;研究表明,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讨,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但后来又发现,全身穴位总面积不过体表的万分之四,而电阻部位却多得多。后来人们又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但运动点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了解。又有人研究了穴位与神经的关系,发现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在胚胎发育时期,皮肤与神经是同源的,神经中枢存在着各皮肤区域与脏器的投射点。但是相反意见认为,非穴位区域下也都有神经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没有差别。还有人发现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穴位处的皮肤温度比别的地方要高一些,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复杂关系形成了穴位的奥妙。<br>1950年,日本的中谷用12伏直流电通过人体皮肤,发现皮肤上存在某些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位置吻合。此后不久,法国著名针灸学家尼伯亚特在助手的协助下,应用测定皮肤电阻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并确定穴位电阻只有它周围皮肤电阻的一半。在尸体上进行的测量也获得同样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有关穴位电生理的研究,也基本肯定了穴位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的特性。然而,据推测,全身穴位的总面积仅占体表的万分之四,而全身体表电阻的部位却很多,远远不限于穴位的地方。况且,如进食、睡眠、运动等生理活动,时序、季节、气温等外界环境改变以及心理状态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皮肤电阻值。有人采用电流刺激肌肤,被刺激的肌肉会产生收缩。用最弱电流刺激而产生最大肌肉收缩的体表部位叫运动点。美国学者金林对照运动点位置与传统穴位位置后提出,两者的分布近乎一致。日本的兵头正义与美国的弗罗斯特等人,则把穴位同触发点进行比较。触发点被认为是机体肌肉组织中的局部交性部位,具有深层组织敏感、结节及伴有放射痛的特点。虽然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但是一般认为,它是由于疼痛或其他原因引起肌肉痉挛,内分泌失调或肌紧张造成的。针刺穴位时,由于组织间相互摩擦和金属针与组织电介质之间相互作用,会引起局部组织中肌肉纤维和神经纤维损伤。此外,两者的分布也略同。因此,他们认为穴位的某些特性与触发点极为相似。有人甚至认为,它们不过是同物异名罢了。还有研究报道,穴位和差电点、皮肤活动点等都有密切关系。这些多途径的研究,从侧面反映了穴位的特性,对于探明穴位的奥秘,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上海第一医学院的专家解剖观察尸体上324个穴位,发现99.6%的穴位与神经有关。他们进一步发现,经穴与相关脏器的神经分布往往属同一脊髓节段,表里两经的穴位也多隶属脊髓同一节段。日本学者森秀太郎证明,在全身穴位中,约有100个穴位组织深层穿行着神经束。穴位还与肌梭、神经腱梭、触觉小体、环层小体等感觉神经节细胞周围突末端的感受器有关。从发生学观点看,表皮与神经组织有着共同的起源。神经中枢存在各皮肤区域与内脏器官的投射点。因此,穴位与胚胎形态学之间可能有生物形成的相关作用。但是,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穴位与非穴位组织均有神经纤维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无明显差异。至于穴位与非穴位区域下神经组织有什么不同,如今还不清楚。还有人报道,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日本应用近红外线热像图摄影法观察到胸腹穴位区域皮肤温度比周围皮肤要高出0.5至1℃,他认为这是穴位下存在血管的缘故。有关解剖资料证实,许多穴位区域确实布有皮下静脉,或有深部血管贯穿。通过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现在医学也在对传统中医中的穴位概念进行针对性探索,以了解穴位的秘密,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穴位处多为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富集处,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同时穴位对电流的反应也与人体其他地方不同。也就是说通过电流处理,能够分析或判断出穴位的大致位置,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知道,穴位点对直流电和交流电都会产生反应,但是直流和交流电都存在相应的弊端,例如单用直流电电源进行穴位点检测时,一旦接触时间过长,容易出现穴位极化的现象,导致穴位短时间移位的现象,影响测定数值的准确性,单用交流电源测试时,容易受到容抗的影响,导致判断有误,也就是说无论是采用直流电还是交流电,都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找寻有效穴位并进行针对性刺激的多功能脉冲治疗笔及其治疗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它包括笔身1以及笔身1前端设有的笔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笔身1系中空结构,所述的笔头2为头尾端贯通的中空结构且笔头2系导电体,它还包括转换开关3、连接插头4、近红外线发射器5、近红外线探测仪6、喷药装置和带显示屏的电阻电流检测装置8,笔头2的尾端连接电阻电流检测装置8,电阻电流检测装置8通过转换开关连接至位于笔身1尾部的连接插头4;近红外线发射器5和近红外线探测仪6均安装在笔身1尾部外侧,并调整角度至能够将近红外射线对准笔头2处的皮肤,近红外线探测仪6能够探测笔头2处皮肤或笔头2处周围皮肤,其中近红外线发射器5与转换开关3连接;喷药装置设置在在笔身1内,所述的喷药装置设置在笔身1内腔,并与笔头2联通。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多重手段探究穴位,确保最终探究穴位位置的精准性,2在通过近红外线精准确认穴位的过程中,通过近红外线的非升温式供能激活细胞或组织,促进毛细管的扩张,有利于人体穴位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和利用率,3精准确认穴位的同时,能够起到即时给药的功能,避免传统方式在确认穴位后,先标记再给药,造成给药位置出现偏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剖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带另一种喷药装置的侧剖图;标号说明:1笔身、2笔头、3转换开关、4连接插头、5近红外线发射器、6近红外线探测器、71存药腔、72进药通道、73活塞推杆、74存药管、75进药通路、76推进螺杆、77电机、8电阻电流检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2所示,它包括笔身1以及笔身1前端设有的笔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笔身1系中空结构,所述的笔头2为头尾端贯通的中空结构且笔头2系导电体,它还包括转换开关3、连接插头4、近红外线发射器5、近红外线探测仪6、喷药装置和带显示屏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脉冲治疗笔,它包括笔身(1)以及笔身(1)前端设有的笔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笔身(1)系中空结构,所述的笔头(2)为头尾端贯通的中空结构且笔头(2)系导电体,它还包括转换开关(3)、连接插头(4)、近红外线发射器(5)、近红外线探测仪(6)、喷药装置和带显示屏的电阻电流检测装置(8),笔头(2)的尾端连接电阻电流检测装置(8),电阻电流检测装置(8)通过转换开关连接至位于笔身(1)尾部的连接插头(4);近红外线发射器(5)和近红外线探测仪(6)均安装在笔身(1)尾部外侧,并调整角度至能够将近红外射线对准笔头(2)处的皮肤,近红外线探测仪(6)能够探测笔头(2)处皮肤或笔头(2)处周围皮肤,其中近红外线发射器(5)与转换开关(3)连接;喷药装置设置在在笔身(1)内,所述的喷药装置设置在笔身(1)内腔,并与笔头(2)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脉冲治疗笔,它包括笔身(1)以及笔身(1)前端设有的笔头(2),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笔身(1)系中空结构,所述的笔头(2)为头尾端贯通的
中空结构且笔头(2)系导电体,
它还包括转换开关(3)、连接插头(4)、近红外线发射器(5)、近红外线
探测仪(6)、喷药装置和带显示屏的电阻电流检测装置(8),笔头(2)的尾端
连接电阻电流检测装置(8),电阻电流检测装置(8)通过转换开关连接至位于
笔身(1)尾部的连接插头(4);
近红外线发射器(5)和近红外线探测仪(6)均安装在笔身(1)尾部外侧,
并调整角度至能够将近红外射线对准笔头(2)处的皮肤,近红外线探测仪(6)
能够探测笔头(2)处皮肤或笔头(2)处周围皮肤,其中近红外线发射器(5)
与转换开关(3)连接;
喷药装置设置在在笔身(1)内,所述的喷药装置设置在笔身(1)内腔,
并与笔头(2)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脉冲治疗笔,其特征在于:喷药装置包括存药
腔(71),进药通道(72),活塞推杆(73),所述的存药腔为管状结构且固设于
笔身(1)内,存药腔前端连接笔头(2)并相互联通,活塞推杆位于存药腔尾
部,且活塞推杆的活塞部位位于存药腔,进药通道位于存药腔尾部的侧壁上并
与存药腔联通,存药腔通过进药通道联通至笔身(1)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脉冲治疗笔,其特征在于:喷药装置包括存药
管(7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甲怀
申请(专利权)人:李甲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